撒哈拉一詞在阿拉伯語中就是沙漠的意思,佔地整個非洲北部,總面積相當於一個美國這麼大,橫跨十個國家,幅員廣闊,寂寥靜懿,是長久以來人類無法逾越的障礙。很久很久以前她是一片海洋,經過幾億年的時間更迭,地質變換,萬物變遷,風化和侵蝕,而演變成現今神秘又難以親近的模樣。
撒哈拉沙漠旅行特色
刻板印象裡撒哈拉沙漠是一片黃澄澄的沙漠,實際走過一回後,我驚訝於她的多樣地貌和生態系,除了既定印象的沙丘之外,還有綠洲、岩石及粒漠;除了黃色沙土之外,還有黑沙漠、白沙漠和水晶沙漠,當然還有數不盡各式各樣的化石,例如海洋生物化石、紅樹林化石、樹木的化石,以及當初在海底地殼變動時所造成的海浪岩石,這些都是撒哈拉沙漠的一部份。
沙漠的靜懿,無邊無際,放眼望去找不到任何人為的建築設施,進入沙漠共三天兩夜,前兩天根本遇不到其他人類,只有天地和自己;這段期間是靈魂最自由的時候,只管吃飽、睡暖、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其餘的心力全放在與沙漠的對話。
我驚訝於沙漠可以如此安靜卻又喧囂,聽不見任何人造聲音,彷彿時間全然的靜止,讓人有種置身文明之外的錯覺,只剩下風的咆哮聲,自己鼻吸鼻吐的呼吸聲,夜裡推糞蟲勤奮工作的聲音,月升日落,彷彿我與流動的細沙是天地在撒哈拉之間唯一的行動者。
在沙漠裡,光與影是決定一切的濾鏡,隨著太陽升起落下,光與影投射在撒哈拉的多重地貌上,同一片沙丘,同一塊岩石,月升日落的變換之間,在瞳孔內產生截然不同的色調,極近飽和的色系如萬花筒版的絢麗燦爛,溫度也伴隨著起伏跌宕,是一場身、心、體感皆觸動的旅程。
一般散客無法自行進入撒哈拉沙漠,因為進入沙漠需要申請,從埃及進入的路線有好幾條,但都必須要跟團,從一天到七天,從坐車、騎駱駝或步行團都有,大部份旅客因旅遊時間限制,選擇兩天一夜,而行程主要亮點是黑沙漠、白沙漠和水晶山,點到為止。
而我們這次是走三天兩夜的行程,畢竟從開羅市區到沙漠綠洲(Bahariya Oasis)就已去掉半天時間(車程大約4-5小時),更別說還要再深入杳無人煙甚至無人造公路的區域,多出一整天的時間,除了可以好好感受黑沙漠、白沙漠和水晶山等大景點之外,我們還走了白沙漠的盡頭、舊白沙漠和新白沙漠,看了許多不同的沙漠奇景,它們不見得有正式的官方名字,且在google 地圖上也找不到,但在貝都因人嚮導的字典裡分別叫做沙漠之窗、Tent Area及Airport等等,還有些我來不及記下的名字。
當地旅遊團: Egypt Desert Star
[延伸閱讀:有關澳洲沙漠內陸旅行的故事]:
深入沙漠唯一的人造公路,延綿數百公里,正好奇這些一堆堆的山丘,嚮導剛好停車
「這裡是黑沙漠,你們可以上去看看」
幾億年前撒哈拉沙漠是片海洋,這些黑色的小山丘是海底火山噴發後形成的玄武岩,像oreo餅乾撒在山頭,而我們爬得這座小山在好是黑沙漠的中心點,花了一點力氣爬到至高點,是一片小平台,稍做休息,俯瞰這一區奇特的景觀。
嚮導說這邊大約停留30分鐘,我心想怎麼可能,我都包私人團了,別想控制我時間! 爬上爬下拍了好多照片,驚嘆這些壯闊又奇特的景觀,回到吉普車上,竟差不多30分鐘,偷偷在內心佩服嚮導的專業。
白沙漠曾被孤獨星球評選為最佳旅遊景點,這區廣闊無邊際,放眼望去直接抵達地坪線,嚮導教我們找一塊較大的岩石爬到相對高點觀賞,黃澄澄的沙土上點綴一塊又一塊白堊岩(chalk,屬於石灰岩的一種),各種奇形怪狀,很難想像竟然都是自然形成,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香菇和小雞岩石",巨大且可愛的形狀讓它成為旅客來白沙漠的熱門打卡景點,我倒覺得它有點台灣野柳女王頭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們紮營的地方爬上大岩石眺望遠方,另有兩團也在此區紮營,雖然間隔有段距離互不影響,但可想而知這邊有多熱門。
除此之外,Agabat Valley是三天以上的行程才會走的景點,更遠更深入的沙漠區域,這邊團客相對比較少,我們進來兩天沒看到其他人、車,更別說網路了;晚上非常安靜,隨便抬頭就可以看到流星,嚮導自己稱這區叫Airport,因為它平坦又遼闊,他說這區是他心目中的第一名,我們實際走過三天的行程後,也非常認同他的第一名!
嚮導把車停在一處看似灰濛濛的山,便說水晶山到了要我們下車,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這片山哪裡是我們印象中閃亮亮的水晶呢? 走靠近岩石仔細一瞧才發現水晶都鑲在這片灰濛濛的岩石山中,由大自然巧手生產出各種紋理線條、切割形狀,霧透白、夕陽粉橘、粉灰色的水晶,在我驚嘆於這片水晶山的同時,嚮導說「水晶山是沙漠帶給人們的禮物」,我要融化了。
「撒哈拉沙漠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一片海洋」
走在沙丘上的我彷彿可以感受她幾億年前海洋的模樣,起風的時候每一粒細砂飄落身上,掠過毛孔,像揚起的海浪水氣,感受到她,伸手卻抓不住她;踏著沙丘步步向上走,腳底的細沙如流淌的水涔涔滑落,而足跡不需多久便又被迎來的沙浪覆蓋無痕。
去沙丘衝浪吧!
滑沙板是在沙丘上熱門的活動,從高處向下滑,刺激又好玩,但出發前要多練練腳力,才有辦法從沙海底爬上來。
耳廓狐是一種分布在北非撒哈拉沙漠的小型夜行狐,英文Fennec是來自阿拉伯語"狐狸"的意思,牠們的皮毛、耳朵和腎功能都可適應沙漠高溫缺水環境,根本是為沙漠而生的一種動物,以大大的耳朵聞名,超級可愛。
出發前已耳聞有這號可愛動物,但牠們不是很常出現,我心心念念的期待著,第一晚就有兩隻來拜訪,嚮導知道牠們來討水喝,馬上裝一杯水給小狐狸,我們為了誘導他,偷偷丟葡萄給牠吃,誰知牠得寸進尺想偷溜進帳篷吃東西卻被攔截下來,最後嚮導把晚餐吃剩的骨頭和廚餘放在離帳篷一段距離的小沙丘,讓牠們飽餐一頓。
比起熱情多話,我認為撒哈拉更適合安靜沈穩的嚮導,有問必答,不問不多答,不需要敲鑼打鼓或跳舞的營火晚會,一句誠懇的問候,告訴我基本沙漠生存守則,剩下的就是放心把自己所有感官交給撒哈拉,而生活起居、張羅三餐都是嚮導與團隊的事了,如此一來你可以好好專心感受撒哈拉的各種姿態。
早在出發前七個月就與Alaa聯繫,他是網路上評價很高的沙漠嚮導,對談中感受到他的真誠,沒有瞞天亂開價,也不會信口開河隨便給承諾,而實際跟他進撒哈拉走一回後,我也一樣推薦他。
「Alaa,我們已經開車行駛20分鐘了,我看窗外都是一樣的沙漠景,你怎麼認路? 根本沒有路阿!」
「因為我腦袋有內建GPS!」Alaa笑笑的說道
在廣大無痕的沙漠中隨便迷個路、缺個水,或遇個沙塵暴就必死無疑,更別說還存在著邊境安全問題…而這當中嚮導與團隊必須做多少準備,需要多雄厚的沙漠經驗,才可以在完全沒路、沒燈、沒導航的沙漠中認出正確且妥當的位置,並且安置、照顧我們幾個不知從哪來的觀光客,可以平安度過吃飽喝足睡暖,還讓身心靈都受到純粹洗滌的三天兩夜已心懷感激(而且我覺得三餐都吃很好)…
自助旅行最開心的莫過於在未知且不可控的環境中有當地人像個保母般照顧你的生活起居,亦像朋友般與你聊天嬉笑,大山大海的景點固然厲害,但路途中遇到的人往往更為難忘。
在沙漠生活是貝都因人的拿手絕活,餓了就搭起簡單的客廳(屏障與地墊),嚮導與他的團隊三兩下就變出多樣且豐盛的三餐,累了就地躺下,沙堆是最舒服鬆軟的床墊,滿天星空銀河陪你入眠,但相信我,你會捨不得睡著。
我想這是人生中無可取代的旅行經驗,我們沒有簽合約也沒有預先付款,旅費甚至是三天行程結束後才給,完全憑著人與人之間的良善與信任。
若有機會來埃及,除了看千年古蹟之外,更推薦看億年的撒哈拉沙漠,跟著貝都因人體驗當個遊牧民族吧!
貝都因人是在沙漠曠野過著遊牧生活的阿拉伯人,"貝都因"在阿拉伯語意是居住在沙漠的人。
我逐漸明白Alaa為何捨棄便利的城市生活與工作,選擇回到這片渺無人烟的沙漠;城市雖光彩絢麗,但人心荒蕪如大漠,而沙漠雖然荒蕪,但人心是善良富足的。
當地旅遊團: Egypt Desert Star
安排進入沙漠最常被問到的食衣住行問題,這邊一次整理,希望對於接下來想去或是好奇的你們有些幫助。
在沙漠的一日三餐(共七餐)、飲用水、飲料點心都是嚮導全包,他與團隊彷彿五星級快餐車,天地之大,沙漠隨處都是他的客廳與廚房,通常他會停好車並告訴旅客這區可以探索的方向,趁旅客探索的時候便開始紮營、下裝備、準備餐食,有時是在沙丘岩石區、有時候是在椰棗樹下;往往不需要多少時間就已喊我們回來吃飯,而且都是有肉有飯或澱粉的豐盛料理,雖沙漠地帶蔬菜類相對比較少,可是水果是每餐都有提供的。早餐則是西式搭配阿拉伯式,混搭卻毫無微和感,我們每餐都吃得很開心。
喝熱茶是阿拉伯人的不成文習慣,晚飯後大家聚在篝火旁,邊聊天邊看Bakr煮一壺茶,他隨手把沙推一推,抹一抹,就是一個沙漠式小茶几,他說這是沙漠特有的喝茶習慣,他煮得是很好的茶,再加上薄荷葉沖煮,薄荷的香氣隨著篝火加速著壺中的茶葉與水,點點滴滴將茶的苦澀與薄荷清香完美融合,散發出陣陣香氣,屬於撒哈拉特有味道的薄荷甜茶,讓沙漠的夜又多了一些層次。
看著篝火思緒放空,或坐或躺的倚沙為床,手裡捧著熱乎乎的茶,和嚮導聊著關於沙漠裡的故事,讓流星在頭頂任意劃過。
沙漠區早晚溫差很大,建議洋蔥式穿法,我是屬於比較怕冷的體質,我們旅行時間是10月中,清晨及晚上太陽落下之後都是穿輕羽絨外套,白天太陽出來後改穿薄外套,中午直接變正常短袖,因爲太熱薄外套已穿不住,但會披絲巾防曬;意外發現穿白色系特別好拍照。另外,拖鞋也是必備品,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學嚮導根本不穿鞋。
既然說是野營,可想而知晚上睡得是帳篷,這幾年台灣露營蓬勃發展,走一趟露營區可參觀很多厲害裝備,但埃及畢竟無法跟台灣比,也不是豪華露營,我們睡的是簡單的一秒帳,兩人一帳,嚮導會鋪好床墊和睡袋,睡袋內層還是長毛的保暖款式,我們的旅遊期間是十月份,這種程度我覺得很足夠。第二晚我們四人睡在方型類蒙古包,睡前嚮導教我們用餐桌把門口擋起來,以防夜裡小狐狸亂入。
第一晚深夜的風把帳篷吹得獵獵作響,隔天嚮導就詢問「昨晚三點多有一陣狂風,你們睡得還好嗎?」
一般來說由開羅市區進入沙漠前,嚮導會安排普通轎車,先把人帶到Bahariya綠洲再換適合進入沙漠且可以行駛在無正常道路的吉普車;以我們為例,三天兩夜的黑白沙漠行程,旅客四人,嚮導加團隊共三人,一行七人開兩台吉普車加上所有的裝備、食物和飲用水,風塵僕僕的進沙漠探險。
人們之所以旅行,目的是看遍世界各種樣貌,目的是體驗不同風俗民情,也因為如此,我們才可以用更開闊的心胸去看待與自已原本生活方式不同的地方;水資源對沙漠來說無比珍貴,出發前已知道在沙漠野營三天無法洗澡,所以從台灣帶濕紙巾準備擦澡,也帶卸妝布、乾洗髮(女生還是比較重視卸妝和妝髮),其實沙漠因氣候乾燥流汗不會臭也不濕黏,睡前稍做擦拭就很足夠;但我比較在意的是刷牙,在沙漠裡每天只有睡前刷牙一次,而且大概只有兩口水可以漱口,對於從小生長在雨水豐沛的島國子民來說實在難以想像貝都因人如何在沙漠中從容自在的生活。
「找一個你喜歡滿意的地方就可以了」
第一次跟嚮導問起上廁所的時候他輕鬆的這樣回答我,我們尷尬的笑笑各自帶開去尋找屬於自己"喜歡滿意"的區域,雖然出發前已知道這件事,並且也做好體驗沙漠生活的心態來嘗試,但實際執行起來仍存在一點差距,剛開始真的扭怩不安,而且沙漠的遼闊是從小生長在都市的我難以想像的,腦袋充滿各種幻想,害怕出現隨時被撞見的尷尬場面…但人類是一個適應力強大的物種,說服自己把恥感拋在腦後,不需要幾次的"訓練",已經可以非常上手了。值得一提的是,記得帶幾個塑膠袋,把自己使用過的衛生紙、濕紙巾打包帶走,行程結束後嚮導會把垃圾統一收走帶回市區丟,做個有格調的旅人,不要把任何無法分解的垃圾留在沙漠裡。
頭燈,頭燈,還有頭燈,不是手電筒,一定要頭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