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在釜山電影節沒有搶到《信徒2》的票,原本一直耿耿於懷,因為在電影節除了能夠比Netflix提前一個月搶先觀看之外,那也是《信徒2》唯一一次的大螢幕上映。但直到上週五 Netflix 正式上架,實際看完後的感想是幸好當初沒有多花錢去看這部電影。
2018年上映的《信徒》是由深度涉略香港電影的李海暎導演執導,改編自杜琪峯在2013年的首部中港合拍片《毒戰》。儘管《毒戰》當年票房大獲成功,但杜琪峯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透露,他原有很多不同的劇情構想,但礙於內地審核做了很多無奈的妥協;然而李海暎的《信徒》某些程度上可說是填補了杜琪峯的遺憾,開放式的結局也承接了杜琪峰「銀河映像」的品牌風格,故事架構算是相當完整,在2018年上映後收穫了520萬觀影人次,因而獲得了Netflix的青睞,催生出了續作《信徒2》。
而在看完《信徒2》後,因內心的一股鬱悶驅使,去查了一下幕後劇組名單,結果發現除了監製還是同一人之外,導演、製片和編劇都都換了一輪,特別是編劇方面則是啟用了新人編劇,而演員的部分也只留下了前作的車勝元和趙震雄,頓時明白了一部續作能夠走味成這樣其實早就有跡可循。
《信徒2》並不是《信徒》完結後繼續發展的故事,而是把時間軸設定在《信徒》結尾中出現的一段空白時間,所以其實它也不算「前傳」,而是可以看做是在原本的《信徒》上面「另添劇情」!假如你沒有看過《信徒》,在看《信徒2》時覺得不連戲那並不是你的問題;因為就算你看過《信徒》,你在看《信徒2》時一樣會覺得不連戲,因為《信徒2》的劇組為了要讓新加的橋段看起合理,竟不惜更動並重拍了前作的設定!
然而,想要在大師的作品上增磚添瓦,更大的機率會變成畫蛇添足。像是日、韓、中、印都拍過的東野圭吾名著《嫌疑人X的現身》,蘇有朋執導的中國版就是自己亂加戲毀掉故事的案例之一。
《信徒》的港版原著《毒戰》是杜琪峯「銀河映像」的合夥人,同時也是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韋家輝」擔任編劇,而韓版《信徒》的編劇是朴贊郁的御用編劇「丁瑞慶」;到底是哪來的靈感讓一個新人編劇在他們的故事上加戲?其中最令人無法諒解的是,他們在原本扮演關鍵角色的柳俊烈缺席的情況下,寧願換角硬弄,也要維持這個劇本,最後更是把前作《信徒》保有懸念的開放式結局全部推翻,一部商業電影僅存的藝術性就這樣被續作劇組一巴掌拍死,簡直可以說是「用續作來催毀前作」的代表之作。
如果要我形容《信徒2》整體劇情,我只能說作為一部Netflix的警匪動作片,它要張力有暴力、要懸念有暴力,然後就沒了。與其說這是一部創作,我感覺他更像是製片公司為了把Netflix的錢賺下來,而利用他們的專業進行的一場毫無熱忱的「流水作業」。即便所有參演的演員都沒有對不起那份片酬,特別是韓孝周的突破更是有目共睹,只不過這些都抵銷不了這糟糕的劇本所帶來的衝擊。已嚴然是韓國影劇內容最重要金主的Netfix可能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被當作韭菜割了。
最後給的觀影小建議,假如你沒看過《信徒》,是可以把《信徒2》當作一個打發時間的動作小品看一看;但假如你已經看過《信徒》並喜歡那部作品,我給你的建議是「絕對不要點開《信徒2》」。
我若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給好友,或是請我喝杯咖啡,支持我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