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書籍超連結為讀墨電子書回饋金連結*
原以為這是一本寫料理的書,沒想到更多的是對於舊日時光的追憶,描述年代應為1940-50年代之間,本書原在1986年以日文出版,台灣於2012年出版中文翻譯本。因為讀墨的金馬60金句任務,瀏覽電子書櫃中畫線的內容,看到這段敘述:
台灣自古就認為女子不會殺雞便不能嫁人。憑女子之力不能殺豬無可厚非,但不會殺雞做菜就稱不上女人。一個女人不但要懂得裁縫,還要具備殺雞、包粽子、做年糕這三樣本事,否則無法勝任一家的主婦。
想起之前有個妹仔想學殺雞到處問,跟她聊起來,又想起看這本書時的心情。
本書係作者辛永清於中年之際用少女的眼光重新記下辛家的點點滴滴,這是她人生的起點,也是一生中最無慮最感受到愛的時光,往後人生幾多風雨,或許也是靠著安閑園的養分得以有信心一個人繼續走下去。
出生於台南富裕家庭,長榮女中畢業後赴日求學,最後遠嫁日本,以當時代來說辛永清真是過得非常好,但時代對於女性還是相當拘束,她的生活圈就是安閑園(住所)及自家產業(辛家有部分實業、也有田地、墓園等),以及友好父輩之家庭,故全書所寫的事物與人物都繞著安閑園打轉,想想還有點古典小說裡大宅院之感,而一切中心則是她家的廚房。
位於台南市郊的安閑園,前有庭院,後有家禽菜園果樹,甚至養著馬,家裡食物可自給自足,時常有親友抓雞抓魚來,母親更是每日上菜市場,依據時令準備菜餚;遇有節慶、貴客、喜喪之時,料理更是決定宴席成敗的關鍵。但辛永清寫的料理不重豪奢,反倒強調季節與食材原味(但1940年下午有點心、每餐都有肉還不豪奢嗎..........點心甚至是一隻雞!),每篇短文所附的食譜也不難,會很想吃看看。
散文比食譜更出色,對於同年代辛苦的故事聽得多,富有人家的生活我最有印象是《宮前町九十番地》,富得很阿舍。而安閑園這本則是不覺得奢華,一切都很理所當然XD
回憶總是剪去那些痛苦的家族辛酸,或是複雜的人際糾纏,辛永清筆下的安閑園宛如世外桃源,是她記憶裡的烏托邦。除了細膩的家常瑣事與情感,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她家理所當然的生活,家中有淋浴設備跟沖水馬桶;出入有轎車代步;念長榮女中時的畢業旅行是去墾丁;過年必吃烏魚子;家裡不上銀樓,所需的金飾珠寶皆有專人送來家裡挑選........。
成年後她在東京過得不如意,結婚一年即仳離,搬離前夫家租了一個小公寓,台灣娘家得知消息時,她的大哥人在美國,立刻提前回國,大哥跟大嫂馬上再飛去東京要帶她跟孩子回台灣,各位看倌!這是1956-57年間的事情,她家人飛來飛去比當代人還輕鬆阿!!!!!!!!!!然後辛永清堅不回台,大哥嘆了口氣接受她的決定,但你不能拒絕我的幫助QQ
或許是認為對頑固的妹妹說什麼都是枉然,於是大哥說:「妳不要我們援助的心情,這我能明白,但是只有這個妳一定要收下,因為妳無論如何都不能沒有鋼琴。」
大哥大嫂從羽田起飛後,一台小小的冰箱和一架直立式鋼琴送到了我的住處。大哥大嫂眼見我明明要教授烹飪,住處卻連冰箱都沒有,又深知我無論快樂悲傷——尤其是悲傷時,都會坐在鋼琴前面。他們的體貼令我無限感念。後來我搬了兩次家,房子略略變大,冰箱也換成了大型的,但唯有鋼琴原封不動。今後,無論住進多麼寬敞的房子,我都不打算換鋼琴。因為那鋼琴充滿了大哥大嫂的心意,是我心愛的鋼琴。
看這本書的時候想起《城南舊事》,除了共同的童稚角度以及敏銳地世故,英子的童年結束於父親病逝,辛永清的少女時光也結束在父親驟逝,在那之後她跟不是預想的人結婚、旅居熟悉又陌生的日本、單親撫養兒子,最後竟以一個料理家身分立足日本。人的一生玄之又玄,每個決定會通往哪個結果呢?但願平行時空不同決定的我們,都過得一樣的好。
這本書推薦給喜歡看散文、喜歡料理、喜歡歷史的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