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本性難改」、「牛牽到北京還是牛」,其實也意味著某些看似不容易改變的事,其實是跟一個人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但並不是真的無法改變。
而如何「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多數都是因為願意改變自己「既定思維」及更圓融的處事模式後,所形成另一個正向的生活樣態,因此有了「奇蹟」般的新面貌。
#你想成為怎樣的人
人們有時也會說:「要改變一個人或某件事,除非有奇蹟出現,不然不可能啦!」但是真相往往是那個願意改變慣性思維且去行動的人,竟不預期的創造了奇蹟呢。
近期讀書會學員分享生活心得,其中幾位不約而同說了相似的話及共同的感受:「我也不知道自己當時哪來的勇氣,但是就做到了」、「現在很想鼓勵大家不要猶豫,去做就是了」、「自己以前也是因為別人的幫助,才持續走到現在的,覺得很感謝」。
這幾句看似平淡的話,但是身為老師的我深知對同學而言,他們不僅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也都跨越了個人以往不易突破的生活範疇;他們分享這些轉變來自不同以往的選擇思維(不將就)、侷限性思考的改變,以及透過生活移動中所看到的感謝,也因此帶給自己不同以往的視野及應對的能力。
更有意思的機轉是,這些過程也讓他們在心中油然升起一份溫暖且感恩的心並立志許下「我也想成為那樣優雅的人」「我也想成為那樣有愛並懂得過生活的人」。
#奇蹟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其實,人們最初那一念「想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的心,便是開啟通往奇蹟的窗口。
如來訊息曾經說過:『所謂「初心」,是「那顆最初想讓自己變得更美好的心」
「最初你能看到珍惜的心」、是「那顆最初你能夠看到感謝的心」。』
而因為「感受到美好事物背後那些人的心意、善念,被人照顧的溫暖、並帶著感謝」而立志的心,讓人心裡覺得真是很正向美好的循環!那是一份由衷開啟且有暖度的願心,是沒有壓力的;相對的,如果因為頭腦上「比較的心」、或是看到「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想要,那麼通常會伴隨著焦慮和急躁,那個企圖中也會伴隨著不安及不確定感。
所以,有時人們感到沮喪或漫無目標時,並不是「看不到自己的初心」,而是遺忘了當初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心,或者沒有好好珍視善待那份最初的心。
#不要小看眼前的一小步
人們有時會感到無力感的原因,一方面也因為給自己的畫面太大了,也就是設定了一個太高的目標,當心裡感受到那個遙遠、未知、不確定感時,心中焦慮就會浮出來,進而覺得自己做不到。又如一直看靈性書籍、各類宗教典籍或到處上課,可是又無法改變自己的觀念或習性,那麼看似懂很多,卻也容易陷入「做不到」或「無計可施」的困境中,而因為「眼高手低」,所以也容易處在「看不慣」別人行為的情緒中。
當然,也不是不要設定目標,而是先從生活中自己做得到的「小事」開始培養、且從中完成,完成後心中會有一份「我做得到」的篤定和喜悅,那麼再一步步地往前做更多以及更複雜的部份;這樣的過程,身心就可以一直在比較平衡的狀態下繼續往前邁進,那麼在未達所謂目標之前,心裡會一直感受到每個階段完成的充實感,而「得失心」也相對會減少很多;而且,也不容易放棄或走回頭路呦。
章成禪師常提醒我們:「做事要慢慢做」,也就是「用心好好做,把眼前的事做好,才進行下一步,沒有匆忙感。」
或許,從年末掃除中就可以試著這樣做起,從小地方(抽屜、櫃子)、小區域整理起,感覺一下這個方式是否可以帶給自己身心不同的感受和體會。而只要願意從生活中的小處去實踐,那麼它也會開啟你在職場或待人處事中更可以「舉一反三的能力」。
#反省與自責的平行宇宙
「自責」會讓人卻步、心痛、歸咎責任,也容易因此停止學習並看不到感謝;「反省」可讓人回到初心,會願意有行動去想想「怎麼做會更好」。
國際名廚江振誠先生(世界百大主廚唯一的華人)在著作「初心」一書談到自己的學習之路,也多處提到自己是如何看待及珍惜眼前的學習:
「不管擔任甚麼工作,或大或小,都必須發自內心做好,並且嚴肅看待。」
「不要忘記以往所學,而是一進一步以過往所學為基礎,透過觀念扭轉,發展屬於自己風格的料理。」
而江振誠先生法國學藝的師父(米其林餐廳雙子星主廚兄弟)曾對他說:「你要時時注意周遭環境變化,不論對人對事或對待藝術,都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我們做菜,其實就是藝術的一部分。」
所以,「反省」其實是幫助自己思考「如何可以愈來愈好的能力」,而「感謝」則可以讓心更敏銳,可以愈加意識到甚麼是需要或不需要的,那麼也就不容易被各種情緒或潮流影響,並清楚知道自己適合甚麼、該往哪裡去。
或許有時我們做很多的努力,看似很積極、有往前,但如果沒有用心,也常常容易在其中走偏了,最終也離初衷愈來愈遠,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看似有完成甚麼、或功成名就,但是一直為了生存恐懼而努力的緊張和不安,整個過程也會覺得「都沒有好好的享受到」,甚至容易把自己推向「騎虎難下」的生活樣態,那麼縱使外表如何有成就,而心中仍會一直有一股不甘心,那麼這也不算是活出更好的自己。
我想可以「築夢踏實」都是帶著一份謙卑的心,而一步一腳印所堆疊演化而來的過程;其中雖有著辛苦穿越自我的艱辛,但每一步都可以化為養分,而讓身心更加安定並可以享受到豐盛甜美的幸福感!
也所以,懂得透過「接觸好的人事物」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儘可能在每個階段的能力範圍中讓自己接觸並使用更好的東西;因為「善的循環」會讓人容易「回到感謝」並看到初衷,也會讓人意樂的想跟進、跟隨。而同時,如果又願意持續在生活中不斷學習並校正自己的觀念、做法,即便時有風風雨雨,但只要不偏離初心太遠,那麼生命將會自然地走向更高版本的自己。
讀書會也是陪伴大家走向「善的循環」的園地,透過如來訊息的引領與教導,我們可以一起走向成為生命大藝術家的修行之旅;因為說話是藝術、生活是藝術、溝通是藝術、人際是藝術、懂得「趨吉避凶走向富貴」也是一門藝術,這其中有著需要循序漸進的智慧與門道,人生請務必給自己更多友善美好的空間與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