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入圍第60屆金馬獎八項大獎,由導演林君陽執導的電影《疫起》講述2023年SARS期間和平醫院封院所帶出的故事與人心的掙扎。藉由胸腔科醫師夏正(王柏傑 飾) 、護理師安泰河(曾敬驊 飾)、實習醫生李心妍(項婕如 飾)以及記者金有中(薛仕凌 飾)以第一線的視角帶我們一窺當時的嚴峻環境。即便是在後疫情時代、和平醫院封院20周年的現在,回頭看仍有許多對於當時的感慨。
2023年SARS疫情來的措手不及,儘管和平醫院院內已有不少風聲傳出,但在上層尚未做出指示之前,醫師及護士們都還是僅能堅守岡位。夏正醫師正準備回家為女兒慶生,卻因為一通電話被call回去醫院動手術。醫院裡人來人往的人,有陪病家屬、有看診拿藥的病患、有借廁所的司機,緊急封院殺得大家措手不及,即便是已經回家的醫生及護士也被call回去隔離。醫院內與醫院外的資訊不對等,院內的人只能透過新聞了解狀況,被隔離的人們也因為看不見的病毒而人心惶惶。
電影《疫起》相較於電視劇《國際橋牌社:和平歸來》並沒有這麼多的批判性,而是用相對溫和、溫暖的方式將鏡頭聚焦在醫院及醫護人員本身。不帶有任何放大鏡去檢討該負責任的人或是不同立場的人,因為在生死面前,人類是非常渺小的。
我也是人,面對更生命有關的事情我也會害怕
整部電影可以簡單的劃分為正反兩方,一方是即便面對困難、面對危機仍堅守岡位的醫生及護理師,像是電影中安泰河,盡力安撫驚慌的病患及陪病家屬,盡心盡力的照顧患者;另一方是想要尋求正當方式、離開醫院的人,醫院內沒有任何適當的隔離措施、沒有流通的消息、沒有足夠的資源讓所有人能夠打贏這場戰役。不論他們選擇的是哪一個立場,他們都沒有錯。想要活下去,何錯之有?
當夏正被派去疫情嚴峻的B棟送便當時,導演選擇用夏正的第一視角帶我們前進第一線,讓我們感受到不安、恐懼以及壓抑的氛圍,即使沒有身在其中也宛如身歷其境。寫實又瀕臨匱乏的醫護環境,再加上沒有人想要冒著染疫的風險前往,都凸顯了人性的脆弱。
透過《疫起》的真實呈現更能看出「和平醫院封院」這整件事情有多麼荒謬。沒有任何配套措施,也沒有人帶領抗疫,剩下的只能自求多福。面對看不見的病毒,醫院裡人心惶惶。只要有人感冒、發燒或是曾經接觸過確診者,就會被大家側目。在泰河被迫前去B棟支援的那場戲裡更能感受到人性的掙扎,醫護人員也是人不是神,他們也會擔心、也會害怕、也會勞累。處於高壓環境中又缺少外界的支援,長時間的工作之下又能維持著多久而不倒下?
我們要做的就是救人,把人救活是我們該做的事情
即便如此,仍有一群人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不能倒下,因為等著他們的是他們負責的病患;他們堅持做他們認為對的事情,因為他們背後還有支持他們的人。面對未知的疫情,《疫起》更呈現了隱藏在恐懼之中的希望。比起恐懼、害怕,還有什麼事情是我們可以做的?就如同最後夏正醫師選擇將撤離的名額讓給了其他醫生,選擇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戰場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子,而他的位子就是在這裡。
《疫起》裡的主角們沒有主角光環,他們沒有比別人更幸運,沒有比別人更偉大。他們會掙扎、會害怕,就如同現實中的每一位平凡人一樣。病毒不會因為你是醫生、你是護理師而放過你,在疾病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厚重的廂型電視、翻蓋式手機以及當時並不完全流通的資訊等,《疫起》並沒有用太多的對白去呈現2003年的台北以及當時醫院內的氛圍,而是透過第一人稱的視角去呈現整個醫院,讓觀眾更能投入其中。寂靜的連通走廊、宛如人間煉獄的B棟8樓,透過場景的帶入更深刻的烙印在腦中。
就今年看的電影來說,我蠻喜歡《疫起》的節奏,緊張、快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觀眾可以很沉浸的進入當年的氛圍,感受到驚慌、無助以及後續逐漸龐大的使命感。正因為需要去面對,所以選擇挺身而出,更找回了當時選擇職業時的初衷。
不過,個人是覺得結局結束的有點突然啦XD 好像什麼東西都沒有交代完就嘎然而止。夏正動完手術後坐在手術室外的椅子上與女兒通電話,告訴女兒剛剛救活了一位病患,就如同今天只是尋常的一天。隨後,後方的太陽升起。結束的有點老套啊~(笑)
《疫起》不講述SARS病情的發展脈絡,不特別聚焦和平醫院封院事件的始末,不追究造就這場悲劇背後的元凶,而是將鏡頭聚焦在這些無名英雄身上。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家庭、他們的夢想,以溫和的方式來記住他們的身影,撫平心中的傷痛,拾起重新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