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發現自己已經是中華電信十幾年老客戶,意識到自己從智障型手機晉升到智慧型手機已十幾年,讓我想起以前國中小的時候,聯絡彼此除了透過書寫和家用電話,我們會去朋友家拜訪,補完習回家,建立不只是我們的關係,更是幾家人的關係。當時最Fashion的手機是掀蓋式還能編輯鈴聲的那種,只要有人手機鈴聲是流行歌曲就彷彿走在潮流尖端。
到了高中,有更多的同學開始使用手機,雖然主要還是聯繫的功能,最紅的就是網內互打免費,讓每個人都為了能無限制講電話而掀起一波更換電信的風潮,除了攜碼投靠,也有人使用易付卡,偷偷在家人辦的手機外,弄一個屬於自己小世界的號碼。而且當時簡訊字數有限又要錢,存在手機裡的一字一句顯得格外珍貴,簡訊富翁好像變相的也是人氣王的象徵。
大學時期,手機功能持續進化,除了原本撥接電話、傳簡訊之外,聽音樂、廣播、照相、上網功能也成為各大手機廠商兵家必爭之地,從音質到畫質無一不戰,當然手機也因為多功能也開始身價水漲船高,開始從耐用、耐看走向眼花撩亂的設計之戰。那時候的我,在上下課通勤時光最愛的就是手機裡的廣播功能,讓塞車的時光添增幾分色彩,偶爾再存幾首流行歌曲到手機裡,手機就完美取代了MP3。
一直到大三暑假到美國遊學時,我才正式跟智慧型手機的相遇。那時候iPhone4剛上市沒多久,當時的智慧型手機還有點曲高和寡,功能雖然創新豐富,但價錢高居不下,實用性令人存疑。本來對智慧型手機一知半解的我,也懷疑這麼貴的手機是否真的對得起它的價錢。但當我們一行人在紐約迷路的時候,意外發現同行友人的iPhone4裡竟然有Google Map,在那個倚靠紙本地圖和旅遊書的年代,可以隨身攜帶的Google Map簡直是旅遊大救星,有Google Map又能即時收Email的iPhone4,在被紐約旅館放鳥後解救了我們,於是回國後不久,我決定換智慧型手機。
不過那時候的iPhone4在台灣要買並不容易,為了優惠我攜碼投靠中華電信,沒想到從此踏入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而且讓我大開眼界。有了iPhone4之後,我的雙主修生活因此更有效率,我可以在公車上收Email, 利用塞在中正路的時間回覆小組報告的信件,我可以在公車上看檔案,利用塞在中正路的時間寫閱讀心得,但好笑的是當時剛出爐的社群軟體:Whatsapp、Line等,因為身邊智慧型手機的使用率偏低而變成很雞肋的APP。
踏入學校實習後,身邊的人開始陸續換智慧型手機,也開始有越來越多人使用網路吃到飽,Line終於從斷斷續續的聯繫,變成能一來一往的社群軟體。訊息開始從手機延伸到電腦,再從電腦延續到手機,Line無時無刻,不用擔心字數也不用擔心費用,再加上可愛具獨特性的貼圖,Line的使用率在生活中迅速升高,很快的變成關係中一個重要的社群媒介。
然而,不知不覺中,手機從工具性的存在慢慢轉化成一種關係,眾多功能讓智慧型手機有了以往不同的地位,除了傳統的電話通訊,手機的視訊、遊戲、文字訊息、社群互動等功能都讓人和手機的關係更加密切,而有時候跟手機的關係彷彿也代表著現實生活中與某個人的關係,人機之間的界線開始模糊。有的人在手機掌控生活之前退出,改回智障型手機,有的人則宣告不用手機,但更多的人是無時無刻離不開手機。
而我拿著智慧型手機,以為隨著手機功能進化,讓自己更有效率、更多工,而擁有更多的時間,以為有更多的視窗、訊息和互動瀏覽是一種連結,才發現更像一種制約。人機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隨之而來的是人我的界線也越來越不清。使用的手機越來越長,在APP間不斷轉換,停不下來,可是卻不知道在找尋什麼。
訊息的互動從有讀有回、已讀不回、不讀不回到視而不見,任由大量訊息在手機裡爆炸,不需要卻也刪不掉。在喧嘩的通知中,不見跟自己的連結與關係,沒料到在手機進化的過程中,最後科技所帶來的卻是工作群組與官方帳號廣告的無差別轟炸,和那些數不盡的各種通知。
這時我才突然醒悟,手機只是工具,它雖然方便但不能隨便,我可以人機合一,但要學會堅守界線,工作和生活分別,虛擬和現實分別。是時候學習建立健康的人機界線,練習放下那些看似需要但卻不重要的虛華,給自己一點暫停的時間和空間。
畢竟現在只要臉書、IG當機,世界就會哀嚎。但是當自己當機的時候,卻常常聽不見自己的哀嚎。所以,我想與其聽到手機通知,不如把手機靜音,把通知關閉,讓自己耳根清淨。用一個暫停,聽見不同的聲音,讓自己跟著手機一起更新進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