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對大家來說,美國是個怎麼樣的國家?是年輕有活力?是愛管閒事?是富強的大國?還是進步與激進的熔爐?
2010年,辛辛苦苦度過大三30學分地獄洗禮的我,因著大阿姨的幫忙,和表妹有了一個去美國遊學的機會。機會來得突然,從小聽西洋音樂看美劇的我,感覺就像“美國”夢突然來到眼前,對美國生活有些憧憬的我,總覺得如果有機會能到美國當留學生該有多好?既然有一個機會可以去美國遊學,看看美國的大學環境,又能順便在語言學校上課學點英文,旅居海外的夢想似乎沒那麼遙遠。
那是睽違三年的出國旅行,史上第一次的遠門,更是第一次沒有跟團的旅程,可以說是我人生第一次的自由行,沒想到,就是踏上美利堅的土地。更新鮮的是第一次的宿舍生活,還是美劇裡那種大學宿舍,人到了波士頓都覺得還是夢一場。不過,走進宿舍之後,夢漸漸甦醒。原因之一,是拿著巨大行李爬上頂樓,其二是炎炎夏日,但房間裡只有暖氣,連電風扇也沒有。從夢裡走進現實,果然是有點骨感,短暫的異國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當時,說好聽是去遊學,實際上還是玩多於讀書,學語言醉之意不在酒。在語言學校上課常覺得有一搭沒一搭,反倒是意識到開放式討論,不用課本的課堂竟然給我如此大的壓力,討論沒有對錯的東西,卻連自己的想法都難以表達,常常用簡單一句話結束所有互動,有時候想加入討論卻又無從說起,說真的,英文成績也只是紙上功夫,會講卻不敢講簡直白搭。
但其實在課堂上可以自由表達想法,去討論彼此的觀點,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視角,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機會,雖然當班上有中國同學時,要討論任何議題都會變得非常國族,而且當時台灣在國際的知名度並不如現在高,有時候好像很難說明清楚,加上當時的我對說英文這件事非常畏縮,連無關國族政治的議題都不太能流暢表達,更別說想要捍衛台灣的時候,但幸虧班上有位同期的台灣同學,至少對那種在國外被誤以為是中國人的不舒服有共鳴,也才發現原來在國外能遇見台灣同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有別於出國就是要認識外國人的流派,那時候的我反而覺得就算只是萍水相逢,能在海外認識台灣人便是一種扶持。在這進波士頓大觀園的歷程中,多了更多冒險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