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一月二十三日凌晨,二子坪降下瑞雪。於是我一大早便直衝大屯山,經歷了搖搖晃晃的山間公車,再走過漫長的巴拉卡公路,終於抵達「二子坪停車場」。然而,山,等著我們。有個三岔路,橫亙在眼前......
五、屯山行
六、霧鎖山道(霧!)
七、山頂(屯山)
去年,我才首次挑戰過台北第一高峰「七星山」(講得好像很厲害一樣),此番觀雪,往二子坪走,當然就要挑戰大屯山。二子坪遊客中心旁,有個三岔路。向右(西北)行,可下坡往「大屯自然公園」;正正前行(向西南方),則是上坡走到「二子坪步道」;向左(東南方)行,則是走到「大屯山車道」。
想挑戰大屯山🏔️,當然是走「大屯山車道」,開始一路上行。
一開始的坡道,許多人玩著雪,爭相拍起美照。意圖上山的我,沒有停留,而是繼續上坡。車道上可見公務車開過留下的一雙車轍,而車輪輾壓的地方,也是雪最淺的地方。
所以沿著車轍上坡,比較好走。
每個想往上走的人都如此行走,讓車轍莫名成了一個臨時的「步道」。只是水流也順著車轍的痕跡順流而下,形成冰雪間的涓涓流水,也變成了臨時的「溪流」。我們這些賞雪的遊人,正一個個溯溪而上。
隨著上坡,可見竹葉低垂、芒草壓低。
路旁的積雪特別厚,猜想或許是枝葉落下的雪加上原本積雪疊加成的厚厚雪毯。
不過走來卻覺得有些滑,有些怕怕的我,忍不住用力撐住登山杖,生怕自己踩不穩。結果沒一會兒就累得肌肉痠疼。
偶然看到大屯山車道旁的步道,原本高高聳立在步道旁成為竹牆的箭竹紛紛低垂,而地面上亦有積雪,且看來光滑,似乎已成冰。這步道無疑變成「冰洞」(如左圖),想像若要在雪天行過這樣的步道,無疑非常困難。匍匐前進省力,但最容易散失體溫。蹲著走路費力,這樣的姿勢又不易維持。站著前行,須將竹子撥開,也算不上輕鬆。無論是哪一種選項,似乎都不輕鬆。
幸好,我們是走車道。吁~
隨著上坡,溫度似乎也跟著降低。
雖未見降雪,但積雪益厚。
而所見距離也變得更短,白霧濃密。
在寒冷的雪天,為了支撐身子的穩定,初次在雪中上坡,用了太多無謂的氣力。所以我十分口渴。但尷尬的是,東西放在背包深處。而外頭我又套了層雨衣,十分難拿。
如果,只是東西難拿也就好了。
上坡依舊沿著車轍行走,若要停下來,勢必會擋到其他人。所以應該要停在路邊喝水。
但是,積雪踩下去常常會滑動,讓我覺得難以休憩。又渴、肌肉又痠痛、又難以休息,而手腳的暖暖包似乎又不夠暖。
難以承受啊。
直到看到了......涼亭!
救星!
雖然涼亭在整修,但一旁的平台有椅子。所以我就順道休息一會兒,然後補充水分。
休息時,從觀景平台試圖「觀景」。
不過白雪濃厚的地面,對應的天空盡是白霧。
而來時路,將要行走的山坡,亦是一片白。
休息了一會兒,再度出發。
這個急遽的彎道,難以維持平衡,只能小心翼翼用登山杖輔助,越過轉彎處,並越過冰水交雜的滑溜路面。這跌倒的話,說不定就一路溜滑梯下山了。
後續越走越累。
肌肉痠。
——緊張,所以雙手過度用力在登山杖上。
腳冰冷。
——鞋子踩入雪中,也會濕。不完全防水的鞋子穿在身上,是我失策了。
踩不穩。
——開始步入了冰水交雜的路面,有點滑。
風雪趕路,也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但挺過了這段,積雪變厚了。腳底所踩,反而變成有點堅硬的「冰」的感覺,反而不滑,且上方坡度漸緩,反而更好走。霧雖然更加濃厚,但反倒鬆了一口氣。
經「大屯山觀景台」時,大屯車道變成一個T字型的路口。我選擇往「大屯山助航台觀景台」前進。
下山後才發現,原來大屯山不在觀景台處。
不過這樣也好,畢竟,以我身上不夠充分的裝備,應該無法安穩地到大屯山頂。(若真的在下雪天去爬山的話,沒有充足裝備,應該超危險的。)
而且,助航台觀景台,也有一個「大屯山」的牌子啊!
真正的大屯山主峰,下次再挑戰吧。
下山的旅程,反而更難。跟平時踩在堅硬地面的觸感截然不同......究竟,下山又怎樣呢?
請看〈【遊記】一探「屯山白雪」(下)〉!
(寫於2024/1/25,星期四。)
大家好,我是抱城,嘗試奇幻小說創作📙/影評寫作🎬,歡迎搜尋更多的抱城!
若喜歡我的文字,歡迎贊助,在下會用更多文字回報~
影評寫作🎬
方格子-【抱城的影劇評論屋】:https://vocus.cc/holdrama/home
IG:https://www.instagram.com/sheyitingyi/
FB:https://www.facebook.com/RangerCat.11.meow
X(Twitter):https://twitter.com/sheyitingyi
奇幻小說創作📙
方格子-【創作:幻城妙事譚】:https://vocus.cc/coftow/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