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真尋點播一首鄧紫棋《泡沫》謝謝!」
嚐過了情愛的歡愉,都已是成年人的真尋與道長終究迎來了感情中必有的抉擇:
「要不要結婚?」
婚姻不只是愛情的產物,更多時候則是政治利益與夫妻關係的保證。
道長自不必說,出身大權在握的上級貴族,婚姻大事是極好的交易籌碼,無論是父親兼家或姊姊詮子都早早替他操好了這份心,替他定下了與源氏的親事。
真尋也在考慮結婚。父親因在政治鬥爭中站錯隊伍而被革職,弟弟惟規又天真散漫難當大任。為了維持家中生計,「招婿」或是「出嫁」成了真尋必要的考量。
但無論如何她都不想成為側室。
她記得母親獨自變賣衣裳辛苦操持家務,卻因父親多情在外流連而久久才能相見的悲傷;她記得弟弟的奶媽阿系知道父親在高倉有紅粉知己時,臉上強擠出的僵硬笑容與掩不住的嫉妒憤恨。
一夫多妻在平安時代十分盛行,就連為時的好友宣孝也不例外。幽默風趣、俊朗多金的他擁有多位情人,並自誇即使身分低微,他也會一視同仁的疼惜照顧對方。
但真尋不願意。
她知道,每當丈夫與其中一位情人在暖被紅燭中你儂我儂時,則必然有另一位怨女枯坐廊下,等待情郎直至天明。而她不想成為和歌中那位淒涼孤獨的女子,只能望著門扉靜候情郎來見,在清冷靜寂的月色中哀傷而眠。
因此她推開了想將她納為側室的道長,即便她知道那是道長迫於現實不得已做出的權衡,即便她相信道長對她付出的真心。
她依然不能妥協。
兩人不歡而散。真尋坐在亭側池塘畔,盈著淚探頭望向水中只存半邊的弦月倒影。
“妳不要太自私了!”
道長臨走前的一句話如一顆生生砸進心湖的石子,擊碎了她最後一絲強撐的自尊和對愛情的想望,破裂成無數不規則波紋皺褶。
浪漫愛情,是否終成夢幻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