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愛炒作,台灣人喜於被炒作,也非一兩天了。
依稀記得飲食文化家焦桐的名句:「生活中有太多不誠懇的食品,巧言令色,誘我們習慣重口味,重口味的舌頭,重口味的甜言蜜語,我們習以為常。」挪用來形容社會,也很貼切。
因為社會這樣,每每有炒作飛上天,又悽慘跌落紅塵的——我並非在說國外媒體嘲諷的「Jensanity」,而是指炎亞綸判決出爐後,幾天內,社會出現翻天覆地的反應。
炎亞綸最紅的時候,我去成大,走出火車站,看到遠東百貨正門迎來兩層樓高看板,那廣告什麼已經忘了,仍記得看板上比真人更巨大的炎亞綸!
炎亞綸和前男友耀樂撕破臉,踩到 #MeToo 狗屎,當巧遇上左派政治正確高峰,官司能見度爆頂。
後來六四民運人士王丹也捲入 #MeToo 風暴,被告上法院,#MeToo 議題瞬間被潑冷水,自由時報後來甚至刊出讚美某嘉義陳姓畫家的新詩,那畫家的 #MeToo 事件更令人髮指,但媒體沒興趣了。
其實,王丹與炎亞綸的案子大約同時間判下來,王丹的當然被冷處理,炎亞綸還掀幾天熱潮,網路一片讚美「大快人心,還了耀樂公道。」但不出兩天,耀樂宣布搬家到杭州,網路又炸鍋,風向轉180度:「就知道炎亞綸是清白的,有問題的自動跑去中國躲了。」
這就令人想起鍾明軒,鍾明軒是第一波和蔡英文合拍節目的網紅之一,名氣大到BBC特別報導:「挺蔡英文而被標籤人妖的網紅鍾明軒」。
結果,鍾明軒最近拍片分享到大陸旅遊的經驗,坦言對當地頗有好感,也稱「台灣人是中華民族的一部份」,立刻遭到綠營抓狂痛批,當然,蔡英文也不會再和他拍影片了。
所以,台灣社會的理性成分是很粗糙也很脆弱的,僅是用一個意識形態去置換另一個意識形態的連續劇,正義之判準就是意識形態。只要有意識型態塑造二元敵我,任何「評價」都可隨意轉動180度,細節論述都可扔掉,滑坡成簡單的政治敵對。用此理解去解讀新聞,會豁然開朗。用此理解去預測政局,會變得悲觀。
究竟,炎亞綸是清白的嗎?類似其他人又如何呢?在台灣,取決於相關當事者的政治表態,一如焦桐說的:「我們習以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