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CFP的日常】從「搭車理論」悟出我們在投資理財時需留意的二件事!

2022/03/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 : Unsplash
你也可以用聽的喔!
作者:蔣竣植CFP

「搞什麼東西,公車司機竟然不等我一下!」

「要不是前面那位擋在手扶梯不走,我應該就會搭上這班捷運了!」

相信大家都有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經驗,而上述在內心的吶喊小劇場,也可能每天都在上演。「哎呀!差一點我就搭上了!」若這樣的遺憾常常發生,你認為這是有著倒霉鬼的天生特質,還是有嘗試想要改變這一切?

「搭公車的理財啟發

一般而言,確實排隊搭公車的機會不太多,大家都會在站牌附近望著公車到來,直到公車接近站牌,人潮才會聚集到前後門,彼此推擠著陸續上車。而不善「推擠」的我,常被卡位的民眾給擠至上車人潮的後方,也或許在後面的緣故,心急想上車的情緒,免不了會瞄一下另一個門的上車人潮是否較少,就嘗試走至另一個門,期待能帶來擠上車的好運,沒想到此時車上皆已擠滿了人,就只好放棄並目送這一班車的民眾,等待下一班車的到來⋯⋯
各位有這樣的經驗嗎?這感覺有點類似台語所謂的「吃碗內、看碗外」,無論此時此刻的自己處在什麼情況,總覺得別人的比較好,就產生了「移情別戀」的想法,而結果卻常常什麼也沒得到。
原本,為了「緊急預備金」的準備,而將部分資金擺至銀行定存。
原本,為了培養「存錢紀律」,而開始透過儲蓄險來養成習慣。
原本,為了學習投資,開始透過每月「定期定額」來小額投資。
沒想到一個投資環境大好,遂將定存解除、儲蓄險解約、定期定額暫停,全數將資金移至股票市場,跟隨熱錢在市場中橫衝直撞,期待著財富的到來。但股市因著一個下跌的衝擊,讓這故事的結局往往是懊惱與後悔……
是那個環節出了問題?其實股票市場並沒有錯,所有的理財工具都是中性的,真正的問題其實是在當初規劃這項商品的初衷,每個理財商品都有其特性及功能,並無法單就獲利的速度來衡量。更重要的是,若以「風險」的角度,唯有資產的有效配置,才能讓財富能夠有效增長。

「搭捷運」的理財啟發

相同地,在上下班通勤的時刻,搭捷運也常會有錯過此班車的懊惱,雖然捷運的班次會較公車來的密集一些,但沒上車還是會覺得失望。有時無聊會想,一開始進站搭乘手扶梯時,我應該站右邊悠閒地慢慢移動,還是應該隨人潮走左邊快速通行?(雖然現在已取消手扶梯的左邊為快速通行了)但為了減少錯過車的懊惱,我大多選擇了左側的快速通行。
「早知道……」,這三個字相信是很多投資理財時的感嘆詞!我常提醒財務諮詢的民眾,一方面要確實了解財務上的各面向風險,及早因應及準備!另方面,若每年有固定時間、固定支出的金額,例如保險費、小孩學費、所得稅等,就該將這些項目的金額加總,除上12個月後,逐月從薪水中提撥。這樣不僅能降低某月份的大額支出,在提撥之後的剩餘薪資,也就是該月份可供彈性運用的生活開銷了!嘗試讓每個月的支出平準化,才有機會清楚錢的確實流向。
過去,會因沒搭上車而懊惱。現在,會慶幸自己是下一班車第一位進入車廂的,說不定還有機會能找到位子坐。這樣的正向思維,或許也可用在我們的投資策略之中。過去會因為股市下跌而導致帳上虧損,或是獲利減少,但現在同時卻也是逢低加碼、壓低平均成本的時刻。當然了,這一切還是要依你所選擇的投資工具及投資策略而定。但無論如何,投資理財的很多決定,其實並不在「技法」,而是「心法」。
看似生活之中的小事,原來都值得作為我們投資理財上的借鏡,與各位分享。
歡迎預約
歡迎報名
財務顧問線上培訓課程: https://www.foreverpeace.com.tw/003_01.htm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4會員
330內容數
一位熱愛閱讀、喜愛講課、樂於投資、醉心於研究國際政經新聞的書呆子。 希望透過寫作,能讓更多人得到正確的理財觀念及國際觀。 持續進化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