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一位「極少數」因10個公投案而有的覺醒與反思(上)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閒話】
我出生就是外省第二代,比例約佔台灣人口13%。
33歲時,敢跟自己承認是一個男同性戀之後,我開始知道:自己是比例約10%的性少數。
40歲左右,我開始吃素了,而且還是有機健康養生素,比例約佔台灣人口13%。
35歲左右,我在學校就已被戲稱為「人本派」,54歲時,我是贊成年金改革的,這樣一路算下來,真不知我這樣的人,到底只佔台灣人口的多少比例。
【性少數】
閒話表過,因為我是性少數,所以特別關心10個公投案中,有關婚姻平權、性別平等教育相關的那5個公投案。而在收看電視辯論時,我發現自己情緒起伏相當大,挺同方發言時,我會因被同理而感動,反同方發言時,我又會異常的憤怒、想把平板砸了。
發現這種情形之後,會靜下來想一下:縱即反同方的論述實在太過偏離事實、使用的手段太過卑劣,我也不需那麼的激憤、跳腳啊!後來我發現:我的「自我價值感」會受外人的影響而起伏,挺同方發言時,我就會感到自己很有價值;但反同方的發言,卻會讓我感到自己很怕沒價值,或是擔心社會大眾聽信了反同方的發言而影響了外人對我的價值判斷。
但,自我價值感,不就是我看自己有多少價值,怎會受別人的看法如何而影響呢?
【外省第二代】
也發現自己對另5個公投案,關心度沒那麼高,自己既然是外省第二代,就從第13案為東京奧運正名開始好了。
33歲之前,我認為自己是外省人(中國人);35歲之後,因多趟出國旅遊經驗,開始跟年輕世代有類似的感覺,較偏「天然獨」(台灣人)。
2016年10月時,師大道德重整合唱團的畢業老團員們聚會(一群幾乎都年滿50的老團員,20人聚在一起唱歌,就可名之為「千歲合唱團」了),有次預計將要去「東石高中」演出,討論主題時聊到兩岸,發現純台灣的老團員們,很難瞭解「芋仔蕃薯」的心情及感受。
過去這一週,我也發現:自己常常是在少數的那一邊,父親年長我60歲可稱為極少數了、33歲才敢跟自己出櫃同性戀的身分是少數、在國中任教時被戲稱為「人本派」是少數、曾兩年內去過10趟泰國是少數、吃素15年了是少數、不喜歡中國卻在過去兩年各在中國呆了七個月是少數、退休老師卻贊成年金改革更是少數、⋯⋯
我還想到:中國過去、現在對西藏、新疆做的事,台灣對蘭嶼一直都在做,過去國民黨來了台灣之後,也一直都是這麼做。
我是從我爸的經歷開始想起,他出生於1902人,是清朝人,1912年,10歲時,滿清政府被推翻了,從此開始他是中華民國人。1949年,原本是地主、富農、國民黨幹部的他,勢必得逃到台灣來。1959年,確定反攻大陸無望了,只好在台灣娶妻、生子。沒來得及趕上兩岸開放探親就在1981年過世了。
過去兩年,我在生命的學習成長中,看見了我爸生命當中許多的不容易,他的愛打麻將,向來是我媽、我姐、跟我最討厭的事了,他外出打麻將,我媽會要我們小孩子去報警抓他;他乾脆把老鄉找回家裡來打,全然無視正在準備考高中的姐姐。但今年五月初,我回到江蘇老家,見到我那從未謀面、同父異母、今年八月二日才過90大壽的大姐,身強體健的她,每天下午都去鄰居家打麻將。帶領我生命學習成長的老師告訴我:打麻將,對我爸來說,會不會是解鄉愁的一種方式。
總而言之,現在我是把我父親定義為「滯台」的「中國人」,很可惜,他這一輩子都回不了故鄉。而我,當然就是滯台中國人跟台灣人結合之後生下來的「芋仔蕃薯」囉 😊
依此類推,我可以瞭解蔣介石從軍校開始,北伐、抗戰的辛苦,到最後還要被向來很會組織戰及心理工作的毛澤東給趕出中國,那時的國民黨軍隊,有的是逃到泰北、緬甸,成了異域孤軍,蔣則逃到台灣,二戰後被託管了四年的台灣,這當然是蔣休養生息的好地方,日圖後戰。
但,1949年,蔣介石也62歲了,應該也有心無力真的還能反攻大陸了。但還是要給帶過來台灣的人希望,所以口號才會一直是:反攻復國、解救大陸苦難同胞、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
而台灣人,有史以來,先後被西班牙、荷蘭、明鄭、清朝統治過,又剛從日本50年殖民統治結束的台灣人民,又因為「槍桿子出政權」,於是繼續被託管、被228、被戒嚴、被⋯⋯。
過去兩年,我在中國時,遇到太多40歲左右的朋友,都會視中國、台灣為兄弟關係,兄弟吵架,弟弟離家出走,總還是會有回家的一天。
我也開始明白,國際間看中國、台灣,大抵也如此吧,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Republic Of China,PRC、ROC,老外當然傻傻分不清。
前兩天和一位年紀跟我相差無幾、也是外省第二代聊起時,他聽到我提起「滯台的中國人」時,表示得消化一下,因為他父親雖然跟著國民黨到台灣來,卻相當不屑與國民黨為伍,反倒是相當融入台灣人。
他是覺得:當年,蔣介石像大房、毛澤東像二房,分家之後,卻是二房取得了法統。我則是認為:國際間總是看利益吧,二戰期間,當然親近蔣介石,等大、二房分家十年了,也大致看清了局勢,所以才會在1964年中法建交、1971年中國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1979年中美建交、⋯⋯。我想,這也很正常,像一些大溪豆干、金牛角、⋯⋯的老店,兄弟分家的情形也常有,但身為顧客的我們,也不可能去查看戶口謄本什麼的,只會看到底哪家店是便宜又好吃吧!
但我也還在思考,如果時光倒流,1895年被滿清政府割讓給日本,1945年日本戰敗後得歸還自一戰後所佔領的所有太平洋島嶼時,為什麼台灣是歸還或託管、而朝鮮卻是獨立呢。
這兩天,腦海裡不時會浮現出《中華民國頌》以及「總統 蔣公,您是世界偉人、民族救星、⋯⋯」自己從小就耳熟能詳的歌曲,說真的,心中真是五味雜陳。「只要黃河、長江的水不斷⋯⋯」,中國還是中國,台灣還是台灣。又想起小時候讀的教科書寫著:中華民國領土東到⋯⋯、西到⋯⋯、南到⋯⋯、北到⋯⋯,還真是「中華民國爽(台語)」啊!
【結語】
至於我一直在面對、思考,始終是少數的生命功課到底是什麼,年近60時,終於釐清自己的身分背景,給了自己一個「定位」,還是挺開心的。
我是極少數,但也因為是極少數,所以獨特,因為獨特,所以才珍貴、美好。
又再次深刻體認到劉仁州老師口中常說的那一句:「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珍貴、美好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邀請台灣、香港、中國三地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雖然都是華人,但有著不同性別、不同性傾向、不同成長經歷。但都符合一些人性原則:「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珍貴、美好的」、「生命的傷口,也是生命的窗口」、「真實自我,幸福人生」。期許通過「生命陪伴生命、生命感動生命、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一起生命學習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愛與癲狂的極致演繹這本《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是奧地利的小說巨匠史蒂芬.茨威格的中篇小說集。除了〈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外,還收錄了他另外十篇作品。最初是在銅鑼灣書店瞄到這本書。本只想說來讀個經典名著,增增氣質。沒想到看完超驚艷,天殺的好看。雖說這種能流傳百年的作品沒道理會差,但真沒想到會那麼屌(笑)。
Thumbnail
avatar
MaxJames
2024-03-31
一位雙極性情感型精神病患者的自白 專題的簡介&相關資料一位雙極性情感型精神病患者的自白 專題的簡介&相關資料
Thumbnail
avatar
處翼
2024-03-14
一位台籍外勞的告白 | 養生密碼貧道擁有「台灣身分證」,疫情期間,離開天龍國,返鄉照顧老媽,因此夠資格擔任「台籍外勞」。多年來,學會養生竅門,尤其中醫食療、穴道按摩。秉持推己及人,順勢嘉惠親朋好友,如今想來,小有成就,藉此也跟網友分享一番。 屈指算來,離開大學教職,已屆二十年,無所事事之餘,只能閱讀寫作,練功養生,調劑身心,
avatar
辜振豐
2024-01-03
SQL 聯集語法 每一位員工的主要歸屬部門 Leetcode #1789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我們一張Employee 資料表。裡面分別有employee_id、department_id 、primary_flag 等欄位。其中(employee_id, department_id) 是這張資料表的複合主鍵Primary key。 要求我們列出每一位員工的主要歸屬
Thumbnail
avatar
小松鼠
2023-12-18
我是一位醫護級保養皮膚管理師Hi~我是YUCO,我是一位專業的醫護級皮膚管理師~我用醫護護理傷口的原理幫助客戶解決皮膚問題,歡迎一起來討論如何照顧皮膚
Thumbnail
avatar
醫護級皮膚管理專家-Yuco
2023-11-25
一位母者的內心劇場——試讀簡玲的散文詩集《雨中跳舞的斑馬》我和簡玲姐有相似處——都是喜歡和女兒共同創作的母親,都在教學,血液裡都淌著想要浪跡天涯、以探索異域來自我觀照的細胞,都擅於以劇場效果呈現詩中故事......還有,同為女性從事書寫,我不自覺在她的詩句中尋找女子的形象,讀來時有驚嘆,時有感懷......
Thumbnail
avatar
漫漁
2023-02-05
一位超級英雄的誕生和墮落大家好。現在我想說的故事,就是我自己的故事。 人們因為我擁有的遠遠超越正常凡人的能力,(超能力),而尊敬的稱呼我為超級英雄。 現在我要說的,就是我成為超級英雄的故事。 首先要說的當然是我的超能力覺醒的經過。 說到這裡,我好像真的已經說不少了。 接下來還是直接說我的名字吧。畢竟每個故事的主角都有一個名
Thumbnail
avatar
文以載道>身而為人,我很抱歉,真的很抱歉
2022-12-13
日式咖哩“多加一味”升級餐廳的味道「日式咖哩」在台灣有連鎖店、個性小店,有專賣日式咖哩的、有些則是定食店的定番料理。大部分店家的咖哩吃起來大同小異,但有些店的咖哩味卻是入口就讓人驚豔,醬汁一滴都不能浪費的吃光!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每家店不同的“多加一味”。
Thumbnail
avatar
Kayo
202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