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德國佛學專家為你的心靈指路!

更新於 2021/11/1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瞄到它副標寫:「為德國人帶來心靈慰藉的智慧經典」,心想德國人甚麼時候學佛了?但轉念一想,雖說家裡信佛,自己對佛家思想居然好像沒什麼概念……
台灣信佛者眾,想必大家對佛教故事和各類儀式都算熟悉。但你是不是跟我一樣不甚了解佛教在說什麼,不大清楚佛陀到底在賣什麼膏藥呢?讀完這本《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我想我會說:佛陀是個實在的心靈導師。
此書的作者弗爾克.佐慈是奧地利哲學家,有趣的是他專精的是佛學和儒學,這兩個很東方的思想。這本書便是結合他研讀許多古印度經典所得到的智慧,與親身修習超過十五年的經驗而成。期望能將釋迦摩尼的教誨具體的介紹給歐洲人。
對我來說,讀這本書讓我有重新理解佛教的感覺,似乎離佛陀思想又近了些。以下會就我的理解,簡單介紹一些書中內容給大家,如果覺得有什麼解釋不周的地方也歡迎提出來跟我討論哦!

【所以佛陀到底想教我們什麼?】

作者認為佛陀的教誨是要幫助人更自覺、更負責,並且更自在地活出自己的人生。或者可以更簡單的說,讓人得到真正的自由。
聽起來很棒,但好像也有點廢話,畢竟誰不想過自由的人生。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時候只能疲於奔命的活著,自在的生活似乎很遙遠。
那要怎麼從這樣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呢?這就是佛陀想教給世人的,也是這本書的重點。讓我們先從自我覺察開始。
生活中充滿了外界的挑戰內心煎熬,如何才能獲得持久的幸福與真正的平靜?
-《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

【自我覺察,體會當下】

佛陀首先要求我們要保持覺察且警醒的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刻時光。許多時候,我們過於隨意散漫,對自己與身邊的一切都漫不經心,而這正是造成生活渾噩的元凶。像我就常想不起來早餐到底吃了什麼(笑)。
可以做以下2個小練習來強化自我覺察:
  1. 清醒訓練
    躺著並將注意力集中在感受身上的每個部位。可從腳趾出發,一路往上到頭部為止。我覺得這有點像獵人裡金.富力士的念球遊戲(?)自己的經驗,一開始可能會覺得感受度不佳,但慢慢嘗試就會有感覺的。
  2. 確認生活流程
    記錄自己每天花多少時間,做多少事。了解每天24小時,到底都怎麼過的。這也是很多時間管理教學會做的練習。從中可以更清楚把時間花在哪裡,進一步調整優化。
自己會在Evernote簡單的紀錄一天的流程

【你的知道是真的知道嗎?】

有了對自我的覺察,接下來要調整的是你對外在的感知。書中提到,當你不知道自己帶著藍色眼鏡時,會以為全世界的色調都是藍色。而這有色眼鏡,就是你的「價值觀」
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且有其脈絡,可能與父母教養或成長經歷有關。因此,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永遠都是套著濾鏡的。就算極為接近「真相」,終究只是自己的想像。但很多時候,我們卻把這樣的想像認為是「真實」。
而這便是是許多爭端的根因,大家總是固執自己的立場,不願讓步。要解決這問題就要了解到一個重點:知道自己相信什麼,而不是相信自己知道什麼!
當然自我定位和意見觀點是必須的,但也要了解這可能只是暫時而已。比方說萊豬或是藻礁等爭議話題,背後的脈絡都非常複雜。每個人可能只掌握到一部份「真相」,宛如盲人摸象一般。如果把自己認知當成是無法撼動的真實,就會失去看到真相全貌的機會。
舉個自己的例子。之前去中國出差,對於有些中國人會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覺得很感冒。但後來轉念思考,如果自己是在中國長大的話,很可能會跟他們一樣想法吧。藉由這種換位,即便我還是不認同這種說法,但突然覺得可以同理,而不再那麼糾結了。
書裡列了一些問題,可以試著回答看看,來檢視自己的「信」「知」
  • 有什麼政治觀點,是你不去探究就認為理所當然的嗎?
  • 你有宗教信仰嗎?為什麼會相信?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還是生長環境使然?
  • 是否不自覺將人工具化,認為某人必須對自己負有某種特定功能?
作者有點機車的說,如果覺得回答這些問題會感到不安,便表示你問對了!
有了以上的準備,對於自我的覺察,與外在的感知都有更深刻的認識,接下來要進入佛陀的重頭戲:四聖締
你有注意到自己的「眼鏡」嗎?

【應對苦的SOP】

佛陀認為,諸如生、老、病、死,愛的人不愛你,愛你的你不愛等問題,全都是「苦」。而他想做的便是帶領大家脫離苦海,得到真正的自由。
那具體要怎麼做呢?釋迦牟尼提出了四步驟SOP,也就是所謂「四聖締」:

〔第一聖諦:苦〕

佛陀認為要處裡苦,首先就是要正視「苦」。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很容易被忽略。很多時候,面對問題時,大家常常會故意無視它,或是怨嘆「為什麼是我」,陷入自怨自艾的漩渦中。
然而房間裡的大象不會因為閉上眼就消失,自我墜落也無法解決問題。釋迦摩尼告訴弟子,要努力「弄清楚」自己到底為何事煩惱,才能找到改變的契機。這也是為什麼自我覺察那麼重要。

〔第二聖諦:苦之因由〕

面對了苦,接著便要找到原因。佛陀認為,生老病死或所有不如意之事,都不是造成苦的原因。痛苦的真正的原因是面對這些苦痛時的態度!
釋迦摩尼指出,有三種造成苦的根源,要速速移除,分別是:妄想貪婪妒恨
  • 一、妄想
    對事物真實視而不見,將世間喜好分成喜歡或厭惡兩類。進而扭曲現實,只保留自己喜愛的事。
  • 二、貪婪
    對自己喜愛的事物,想要占為己有,將它塑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 三、妒恨
    如果貪婪不能得逞,就會由愛生恨。
而這些心態,就會進一步將許多我們遇到的問題,轉化為苦。

〔第三聖諦:人生可以不苦〕

講完苦的根由,接著便要跳脫它。當我們用更寬闊的角度來看待事物,不再透過有色鏡片來觀察,世間的一切就不再是我,與我以外,進而能發現更多可能性。而這個境界的最終型態,就是所謂「涅槃」

〔第四聖諦:解脫之道〕

那要怎麼達到這種鬼神狀態呢?佛陀提出了所謂八正道,幫助芸芸眾生突破。
  • 一、正見
    正確的理解四聖諦,並決心為改變找方法。
  • 二、正思維
    不再只以自身的角度來理解世界,跳脫貪婪妒恨的心態,用開放的心面對事物。
  • 三、正語
    而有了正確的心態,便能更好的溝通,與他者建立正向的關係,而不是流於沒有交集的謾罵。
  • 四、正業
    有了語言,還要身體力行,證明自己並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的願意開放並試著改變。
  • 五、正命
    正命指的是對自己的職業,抱持正確的態度。因為工作佔了生命很大的一部份,所以特別拉出來強調。
  • 六、正精進
    不斷思考如何強化。改善不好的地方;維持好的地方。
  • 七、正念
    集中注意力於當下體會。
  • 八、正定
    靜坐冥想時,與自然法則和諧共存的體驗。
要做到這些當然不容易,所以需要有更系統化的做法。像是靜坐冥想就是很好的方式之一。靜坐時可以觀察自己的情緒,或是整理思緒,又或者什麼都不想,只專注於呼吸。對於自我覺察是很好的訓練。
如果想學習靜坐冥想,可以參考本書的第六章。我的話還有看過《靜心冥想的練習:28天在家自修的正念課程》,很具體地提供了很多靜坐的方法,大家也可以參考看看。
冥想是很好的自我覺察方式

【總結】

如果要我總結佛陀到底教了什麼,我可能會這樣回答:專注於當下,真誠的面對自我;保持開放的心,去與這個世界溝通交流。
看了這本書後,我對自己的各種情緒會更關心在意,不再假裝它不存在。而在面對問題時,都會提醒自己保持稍微退後的態度。在擁護我的價值觀時,仍然要提醒自己可能理解得並不夠全面,保持討論的可能。覺得自己變柔軟了,但也多了更多彈性與韌性。
這本書大面積地討論過許多以前似懂非懂的概念,礙於篇幅無法都提及。像是書中用十結,來探討人類的依賴原型,了解是什麼束縛了我們,進而斷開鎖鏈(?)。還有業力,看完書中解說,我會相信業力絕不是拿來引爆的。
作者對五戒的詮釋我也很喜歡。像是將不殺生解釋成不故意傷害任何生命。理解生命的維持必須仰賴其他生命,進而尊重所有生物。或是將不飲酒解釋為不要對事物成癮,戒除人生中的「毒品」。由此延伸,無意識地划手機,或是沉迷於追求點閱按讚都可以是這種毒。
除了這些觀念,作者在每個章節末都附上許多實用的小練習,並細緻講解要如何操作,相當貼心。
這本書其實是幾年前讀的,可說是大大改變我觀看自我與世界的方式。而這段時間加班不斷,又在煩惱部落格定位問題,搞得有點混亂。正好透過寫這本書的心得,回顧其中教導,校正心中的指針,找回些專注與初衷,挺療癒的。
總之,我很推薦這本書。願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與世界更平衡的相處,創造改變的可能!

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幫我按個愛心或是在讚賞公民上幫我拍拍手!有任何想法意見也歡迎大家留言跟我說喔!
avatar-img
191會員
236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姆斯的閱讀空間 的其他內容
創作出經典,是每個創作者都夢寐以求的事。但你有沒有想過那些所謂「經典」是怎麼煉成的呢?為什麼有些作品,像是宮崎駿的電影,貝多芬的奏鳴曲,既便現在,還是能讓人常常拿出來回味再三。但大部分的作品卻如過眼雲煙,轉乎即逝呢?
整本書如其名,就是走在兩條故事線: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上。兩條線整齊穿插,很有次序的走完。情節不算是複雜,不過一開始會有點摸不著頭緒,無法連結兩個故事。但村上的筆還是厲害,即便把它當兩個故事看,依然能讓人很入戲。
如果你也像我過去一樣,對理資訊爆量的理財世界不知所措的話,那這本《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得理財方法》,相信會是你極佳的入門選擇。
這本《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的作者山口周,他的背景非常有意思。雖然大學主修的是哲學,碩士更專攻美學美術史,但畢業後,居然能到各大知名外商顧問公司任職,並出版多本商業著作,可說是成功跨足看似完全風馬牛不相關的領域。他怎麼做到的呢?答案就是:自學。
你有沒有想過:為何當初是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而不是美洲的原住民跨海發現歐洲?或者可以嚴肅一點的問:為什麼當初越過大洋進行殺戮、征服和滅絕的,不是美洲、非洲或澳洲的土著,而是歐洲人和亞洲人呢?
會想讀這本書,很自然的跟自己在這邊寫讀書心得有關。本書的作者楊斯棓醫師,是台灣有名的KOL,並曾獲邀寫過上百本書的推薦序。做為一個心得寫作初心者,很希望可以從這本書中,學習如何更好的去向讀者推薦一本書。
創作出經典,是每個創作者都夢寐以求的事。但你有沒有想過那些所謂「經典」是怎麼煉成的呢?為什麼有些作品,像是宮崎駿的電影,貝多芬的奏鳴曲,既便現在,還是能讓人常常拿出來回味再三。但大部分的作品卻如過眼雲煙,轉乎即逝呢?
整本書如其名,就是走在兩條故事線: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上。兩條線整齊穿插,很有次序的走完。情節不算是複雜,不過一開始會有點摸不著頭緒,無法連結兩個故事。但村上的筆還是厲害,即便把它當兩個故事看,依然能讓人很入戲。
如果你也像我過去一樣,對理資訊爆量的理財世界不知所措的話,那這本《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得理財方法》,相信會是你極佳的入門選擇。
這本《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的作者山口周,他的背景非常有意思。雖然大學主修的是哲學,碩士更專攻美學美術史,但畢業後,居然能到各大知名外商顧問公司任職,並出版多本商業著作,可說是成功跨足看似完全風馬牛不相關的領域。他怎麼做到的呢?答案就是:自學。
你有沒有想過:為何當初是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而不是美洲的原住民跨海發現歐洲?或者可以嚴肅一點的問:為什麼當初越過大洋進行殺戮、征服和滅絕的,不是美洲、非洲或澳洲的土著,而是歐洲人和亞洲人呢?
會想讀這本書,很自然的跟自己在這邊寫讀書心得有關。本書的作者楊斯棓醫師,是台灣有名的KOL,並曾獲邀寫過上百本書的推薦序。做為一個心得寫作初心者,很希望可以從這本書中,學習如何更好的去向讀者推薦一本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註:《兒時的點點滴滴》是1987年由岡本螢、刀根夕子合著的漫畫。在1991年由吉卜力工作室的高畑勳擔任導演與劇情改編成動畫長片;並在2011年改編成音樂劇演出。 圖一、《兒時的點點滴滴》劇照海報(圖片來源:friday影音) 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在跟自己獨處的時候,心底不斷冒出兒時的記憶,咀嚼完當
Thumbnail
對未知的恐懼,對未來的迷茫,獨自走在這漫長人生路上,該何去何從?為何在這?意義是什麼?太多的困惑與不安,未知的與已知的,想要追尋的,想要成為的究竟是什麼呢? 作者藉由拉達克的旅行與他和一名青少年的對談中,慢慢道來,他們完全不同的人生,卻又一樣擁有,和我們多數人一樣都擁有的「恐懼與迷茫」。每個人或多…
Thumbnail
簡介: 有著跑步才能的藏原走,走投無路住進「青竹」之後,寬政大學競走部終於湊滿十人!在清瀨灰二的勸誘之下,全員開始了跑進箱根驛傳的旅程!  繼《灌籃高手》《網球王子》《黑子的籃球》,以及《Free!》《排球少年!!》後又一部運動類動漫!!
Thumbnail
《雙層公寓》雖然火紅,但最為人質疑的當然是實境秀常遇到的問題──真的完全無劇本出演嗎?其實從選角方面,就可以看出製作單位煞費苦心,特地挑選出「不用我給你劇本,你就可以給我劇情」的成員組合。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的選擇太多,反而不知道自己應該選擇什麼,好像哪一個都可以選,到最後卻什麼都沒有選。假如我們一開始就不存在任何選項,是否會因此更擁有選擇的意識?
Thumbnail
他說,那麼多各式各樣被發明來幫助我們溝通的裝置,到頭來,卻好像讓人更孤單了。「我有個強烈的感覺是,我們都好希望可以不再孤單,但一切嘗試卻盡是徒勞。」這也是為何片中的角色通通沒有手機,「這群人像是活在過去,但他們可以面對面,跟彼此在一起。」而戲外的我們那麼努力伸出手,卻是在虛擬的次元中,反倒更孤單了。
Thumbnail
在《魔愛》裡,吞食不但是動詞,還是現在式,這一家人在光天化日下如肢解牲口般,在自家後院大剁人肉,又在前院大啖手指頭——此地階級分明的程度,竟然使不同階級的人變成不同「物種」!於是這樣想起來也不會覺得食人者特別狠心,至少不比食肉的人狠心。因為中產階級毫不猶豫地劃分自己與當地人的差別,不也是同樣的心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註:《兒時的點點滴滴》是1987年由岡本螢、刀根夕子合著的漫畫。在1991年由吉卜力工作室的高畑勳擔任導演與劇情改編成動畫長片;並在2011年改編成音樂劇演出。 圖一、《兒時的點點滴滴》劇照海報(圖片來源:friday影音) 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在跟自己獨處的時候,心底不斷冒出兒時的記憶,咀嚼完當
Thumbnail
對未知的恐懼,對未來的迷茫,獨自走在這漫長人生路上,該何去何從?為何在這?意義是什麼?太多的困惑與不安,未知的與已知的,想要追尋的,想要成為的究竟是什麼呢? 作者藉由拉達克的旅行與他和一名青少年的對談中,慢慢道來,他們完全不同的人生,卻又一樣擁有,和我們多數人一樣都擁有的「恐懼與迷茫」。每個人或多…
Thumbnail
簡介: 有著跑步才能的藏原走,走投無路住進「青竹」之後,寬政大學競走部終於湊滿十人!在清瀨灰二的勸誘之下,全員開始了跑進箱根驛傳的旅程!  繼《灌籃高手》《網球王子》《黑子的籃球》,以及《Free!》《排球少年!!》後又一部運動類動漫!!
Thumbnail
《雙層公寓》雖然火紅,但最為人質疑的當然是實境秀常遇到的問題──真的完全無劇本出演嗎?其實從選角方面,就可以看出製作單位煞費苦心,特地挑選出「不用我給你劇本,你就可以給我劇情」的成員組合。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的選擇太多,反而不知道自己應該選擇什麼,好像哪一個都可以選,到最後卻什麼都沒有選。假如我們一開始就不存在任何選項,是否會因此更擁有選擇的意識?
Thumbnail
他說,那麼多各式各樣被發明來幫助我們溝通的裝置,到頭來,卻好像讓人更孤單了。「我有個強烈的感覺是,我們都好希望可以不再孤單,但一切嘗試卻盡是徒勞。」這也是為何片中的角色通通沒有手機,「這群人像是活在過去,但他們可以面對面,跟彼此在一起。」而戲外的我們那麼努力伸出手,卻是在虛擬的次元中,反倒更孤單了。
Thumbnail
在《魔愛》裡,吞食不但是動詞,還是現在式,這一家人在光天化日下如肢解牲口般,在自家後院大剁人肉,又在前院大啖手指頭——此地階級分明的程度,竟然使不同階級的人變成不同「物種」!於是這樣想起來也不會覺得食人者特別狠心,至少不比食肉的人狠心。因為中產階級毫不猶豫地劃分自己與當地人的差別,不也是同樣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