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我的工作是做產業分析,並從分析中找到特定市場可切入的商機,再設計出「贏」的機率比較高的商業模式。

這工作稱之為「策略」。比起單純智庫來說要更往前一步,因為最後必須要有模型設計。而我擔任智庫的朋友,他是只需要給報告不需要給商業模式設計。


話說回來,我一直在想辦法抓到要領。

於是我老闆請我去看克里斯汀生教授的套書,包含《破壞式創新》和《用途理論》。


用途理論中有個企業案例是遠在我踏入這個行業前就聽過的,就是「麥當勞奶昔」。


如何提高奶昔的銷售?


如果我們是從「產品」面看,競爭者會是所有賣奶昔的店。

我們採取的戰略可能是增加奶昔的口味選擇,推出優惠方案。


不過克里斯汀生教授有不一樣的發現,他的團隊發現奶昔賣最好的是早上8:30前,並且都是大貨車司機。


這些大車司機要開很長一段路程,他們需要一些東西來讓枯燥的車程變得有趣點,同時也要確保中途不會飢餓,可是他們可能也吃過早餐,不是那麼的餓。那麼這個「陪伴食」有什麼選項呢?

香蕉,可是十分鐘就吃完了。
甜甜圈,但昨天吃過了,一直吃也會膩。
貝果,可是單吃很乾,如果要塗奶油的話,司機又沒辦法放開方向盤,還得用腳頂著,很不方便
士力架巧克力棒,但司機吃完後開始有罪惡感。


而一杯麥當勞奶昔吸完要花20~30分鐘,單手就可以完成,又足以撐到十點不至於飢餓。

換句話說奶昔真正的競爭者不是漢堡王和溫蒂漢堡,是香蕉 / 貝果 / 士力架 / 甜甜圈。

但到下午消費者就不一樣了,奶昔客群變成那些想打發課後時光的學生們,所以真正的競爭者反而成為提供課後活動的那些服務商。


找到消費者的用途,會讓服務設計和價值變得非常不一樣。

這不禁讓我好奇了起來:

格友肯定都是喜歡文字的,如果不喜歡閱讀,壓根兒就沒機會成為方格子會員。
那麼你們「雇用」方格子是為了解決什麼「用途」呢?

排解通勤時零碎時間用?

表達自己?

交新朋友?

找陪伴?

進修?但明明有更多進修管道。


是否可以請格友們分享呢?

Candy-avatar-img
Candy和其他 46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