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小丞
發佈於

曾幾何時,我認為人生是「妥協」的過程,然而,經過不斷的反思,漸漸意識到,人生其實是一個「接納」的過程。


就在剛剛讀完志建老師的書後,我對人生有了新的看見:生命不僅是接納,除了接納不完美,我們還需要「包容與慈悲」。


對自己包容,允許自己犯錯,因為人無完人,誰不會犯錯呢?錯了就改進,而非過度苛責。


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對自己慈悲。過去,犯錯總是伴隨著狠狠的責罵、羞辱和鞭打。但人是學習的生物,無意識地將他人對我們的方式內化,轉而苛責自己。


因此,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學習,而不是被動地吸收。


覺察到這一點,便能對自己慈悲,站在自己這邊。這麼做時,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可怕。


真正可怕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們賦予的情緒與意義,當我們理解賦予的這些情緒根源時,便能發現,事情是可以解決的,也不會被情緒輕易牽動。


情緒有時是有目的的,它可能來自過去的經驗,或是一種未被察覺的需求。


當你把主導權重新拿回來,你會發現自己是有力量的。


也正因為慈悲與包容,我們重新認識並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在這不完美中逐漸接近完美。因為我們都在不斷的學習與進步中。


慈悲是一種看見,包容是一種實踐,接納則是一種學習。


「當我們學會慈悲、包容與接納時,也就真正擁有了與自己和解的能力。」

旅人小萌-avatar-img
旅人小萌和其他 3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旅人小萌-avatar-img
旅人小萌
5 小時前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