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天 Threads 上浮出一則關於父母「不會教就不要生」這句話的貼文,讀完之後有硬是邏輯上詭辯的感覺
不會教就不要生的原意,來自不少人對於父母「生了卻不怎麼負責」的感慨,因此多數人的心情反應並不在於任何事情都是做足準備才能開始,而是起初一直都抱持著人不是完美,也相信著人的品質,去期待對方不論處於何種困境,也依然有承擔大任的品質
不會教就不要生,是說給那些顯然在責任上並未做足,是放棄、擺爛,用最低更甚於不合格的養育方式,明明所為是吸取子女精氣多年,卻想得到與一般人無異好處、還想顯擺面子的那些父母;有些反面的言論說到:就算今天他們並不為一個父母,也是一個人
是的,身為一個人,先是完善了一個人盡的責任義務,才有資格談論身份下的好處利益
而這些失職的父母,多半是最低甚至是不合格的只是讓自己的子女還有活著的氣息,卻要求對外光鮮亮麗的門面,與對內事事不得反抗的順從,要求著子女,那些連他們自己也未曾付出或好好盡善的東西,說是其實根本上就在恨自己的子女並無不妥
並且這些父母相當奸險,利用著他人看事情不會完全的視角缺失、法律規範的袒護、幸福家庭孩子見識淺短的社會輿論,還有子女本身難以承認自己不愛父母、質疑父母行為會遭受的道德威脅,加深這種子女必得付出到他們的認可程度才不會被人指責的情形,持續來施加在關係裡長年且不合理的精神暴力、情緒虐待
這些舉動是愛正常的面目嗎,是身為一個人合乎道德的行為嗎,如果老闆、老師、兄弟姐妹都做不得的舉動,這樣的父母,還有什麼理由被輕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