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對學習與教育的反思

5公開內容

此系列專題會以不同學生的個人學習經歷出發,讓學習者可以自由去整理自己學習過程的看見與反思。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許多人從開始上學起,就活在學校和補習班忙碌且壓力繁重的環境中。因為大部分人的學習都已被體制事先安排好,因此對於個人主見較強的人,很多時候不免感到在現行體制下無法照自己的意願學習。但由於我們從小被教育:「學習必然是辛苦的、放縱自己的慾望是危險的,所以應該努力把學生的本分做好,因為這是為了讓你成為更好、
Thumbnail
自國中開始,我的總總蛻變,使我深刻感受到這所學校的價值,也看見了在這樣教育環境下許多同學的成長,我覺得「包容」是一個在尊重個體、接納不同的環境中,很可貴的產物。在這裡真的可以看見學生主體性的體現,這樣的教育視學生為學習與教育的主體,鼓勵學生成為自己,也因此讓許多人慢慢找到獨特的自我價值。  然而好景
Thumbnail
我記得兩年前,第一次看「學習的理由」這部教育紀錄片時,心中多種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感慨:「放棄夢想,難道就是長大?」這句標語深深繞印在我腦海中,它連結到我一直以來對於教育大環境的感受。後來我有幸認識了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楊逸帆」,嚴格來說,他算是我的學長。時隔一段時間,我在youtube上看到
Thumbnail
avatar
想請問作者,家裡賺得不多的人也可以採取這個方法嗎?因為我所認知的體制外學校與參加各種活動都需要很多錢來實行
高中裡,我有個朋友,她性格乖巧、成績優異、上課認真、課堂筆記精美,老師交代的作業總是熬夜也會完成,我就曾經問她:「除了讀書,有沒有其他喜歡做的事?」她想了一下,和我說:「好像沒有。」然後接著不諱言地直接說:「但我也不喜歡讀書,我只是喜歡考很高、被老師稱讚的感覺。」
Thumbnail
avatar
阿爾笛
寫的不錯! 以下是我的論點: (1) "探索",現在體制內學校每天只有 國英數 ,就連童軍,綜合,音樂等課,都常常會被拿來借課,考試,在這種狀況下學生要怎麼知道自己喜歡甚麼、自己的未來方向。所以現在大學生選錯系的狀況才會這麼多,以及中學生的自信程度。(詳細可以查一下數據) p.s有很大一部份也是因為家長,教師,社會不鼓勵參加課外活動,以及上課時間過長,奇特的補習文化 (2)"基礎知識" ,甚麼是基礎知識,是指在日常生活會用到的知識嗎?那我覺得學校完全不符合,日常生活,人際關西,未來探索,伴侶選擇.......這些學校都沒交到
回顧過去漫漫16年來的學習歷程,從公立小學、國中,一直到如今升上高中二年級,體制內的這條路我似乎走得平穩,依著所有師長家人的期待,從小到大都是他們最喜歡的乖乖牌學生,但其實只有我內心明白,自己從來就不只甘於平穩、庸庸碌碌地在上、下學間等待放學鐘聲響起,我想做一些更特別的事,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而不是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