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對自身學習與教育的反思」一個體制內同學的觀點(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高中裡,我有個朋友,她性格乖巧、成績優異、上課認真、課堂筆記精美,老師交代的作業總是熬夜也會完成,我就曾經問她:「除了讀書,有沒有其他喜歡做的事?」她想了一下,和我說:「好像沒有。」然後接著不諱言地直接說:「但我也不喜歡讀書,我只是喜歡考很高、被老師稱讚的感覺。」
這個朋友的母親也是從小要求課業,什麼事都幫孩子安排的妥當有序,而她也的確照著大人的期待,成為了一個上進努力的好學生,並且也不覺得這樣的生活有什麼不好。而在校外我也認識了幾個同為明星高中的朋友,其中一個人曾說了這麼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我喜歡體制,雖然會有課內壓力,但上課學的本來就是基本常識,如果沒有了體制,我們要幹嘛呢?」還有人這麼說:「我知道這個社會現在喜歡的是有創意、願意挑戰的人,但我就是害怕、沒有勇氣,也不想勉強自己。」
在我看來以上的他們都是適合體制的人,適合體制是好事,但它絕不應該侷限我們的視野與行動,體制指引我們該學習哪些基礎知識、培養合宜的進退出處能力,但相信「沒有了體制」,我們還可以做很多事!我不希望未來畢業以後,沒有了寫滿選擇題的卷紙,我們就找不到生命的答案,疲倦的做著高薪卻不快樂的工作,生命長長一程卻只淪為一味隨波逐流,體制從來都不應以複製一群考試機器為目的,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該有各色各異、精彩絕倫的故事篇章。
如今回首看望我這些年的學習,也許這條路走得確實是有些迂迴了,有過因為對分數錙銖必較,而讓自己染上滿身的失望和落寞;有過對眼前成堆的試卷迷離徬徨,而看不清未來的方向;也有過直面大時代與人們的質疑,而頓時懷疑理想應當禁不起現實的搖搖欲墜;但在摻有太多不安的輾轉之際,我也相信自己收穫了更加難能可貴的成長,因此我並不後悔曾經走過的任何點點滴滴,是這些好的壞的,造就了如今這麼一個我。
無論是思想上的蛻變,或者心靈層次的遞進,實則都是在探尋自我中必經的過渡,也很感謝在這條路上所有美好而溫暖的遇見,讓我的迷惘終有歸路、失落終有復得。雖然成長總留有著許多遺憾待解,比如流亡的那些時間、機會和命運,讓我似乎浪費了太多的精力在迎合別人的期待,因此忽視了自己真正的渴望;但我想長大和青春大概都是這樣痛並快樂著的,然後才開始學會揉開日子裡的傷,並重新向陽出發。
透過這一次完整的梳理我的學習,我再再細思了「教育」應有的初衷與目的,教育引導我們學習、發展成為更好的人,從而促進群體再至社會的整體提升,身為台灣教育體制的當局者,雖然我明白目前教育有逐漸趨向重視學生回饋、多元學習,但由於考試篩選制度決定了誰能享有更多的資源和環境,加諸社會期待與既有文化的存在,讓我仍是覺得目前在體制內的學習仍以「考試」為主軸。比起創新冒險,更多人因為考量現實接軌的困難,而情願墨守成規。
我想起作家王鼎鈞曾經寫下了這麼一段話:「時代像篩子,篩得每一個人流離失所,篩得少數人出類拔萃。」而教育作為時代的縮影,象徵著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我並不希望「教育」哪天真的成了王鼎鈞文中的篩子;篩得每一個人流離失所,終日活在他人的盼望和想象中,最後忘記了自己最初的嚮往和模樣;篩得少數人出類拔萃,僅有被體制採納的一小群菁英人人稱羨,但我相信如果學習不是出於本心,只是妄圖追求外在的分數與利益,這些菁英們大抵也不一定快樂。
因此在教育跟前,我想我們都應該存有時刻反思的精神,傾聽自我內在的聲音,而非單向接收資訊、以填在正確的空格中得到分數為終極目標。學習是一輩子的事,體制卻不是。體制隨著脫離校園而漸漸分崩離析,無論其存在的有無,我們都還是我們,不應該由它來主導或者限制我們的未來;而透過持續學習,相信我們都會發現更好的自己,從而幫助他人,成為社會上一份特別的溫暖與需要,實踐教育的真諦。
本文為匿名邀稿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系列專題將從教育的現代化這個議題出發,一同來探究現代教育的發展過程,以及現代教育與文化對我們的深遠影響。 同時也希望藉由回顧歷史發展,我們能在歷史的舞台上找到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與文化願景,以人文關懷的視角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共創一個更加自由、健康且開放的教育與社會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回顧過去漫漫16年來的學習歷程,從公立小學、國中,一直到如今升上高中二年級,體制內的這條路我似乎走得平穩,依著所有師長家人的期待,從小到大都是他們最喜歡的乖乖牌學生,但其實只有我內心明白,自己從來就不只甘於平穩、庸庸碌碌地在上、下學間等待放學鐘聲響起,我想做一些更特別的事,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而不是
回顧過去漫漫16年來的學習歷程,從公立小學、國中,一直到如今升上高中二年級,體制內的這條路我似乎走得平穩,依著所有師長家人的期待,從小到大都是他們最喜歡的乖乖牌學生,但其實只有我內心明白,自己從來就不只甘於平穩、庸庸碌碌地在上、下學間等待放學鐘聲響起,我想做一些更特別的事,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而不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
反思考試制度留在我思惟裡的遺毒… 1)雖然自己喜歡學習,但因考試這堵高牆而選擇了好找工作的科系—即使我有那麼強烈的文學性。 2)以為自己是死記硬背而來的高分。很聊得來的Tiffany曾經在公車上問我你是不是很聽話的好學生啊?我說我只是會考試,我會選「正確」答案,但我會懷疑正確答案,所以才會有我們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
反思考試制度留在我思惟裡的遺毒… 1)雖然自己喜歡學習,但因考試這堵高牆而選擇了好找工作的科系—即使我有那麼強烈的文學性。 2)以為自己是死記硬背而來的高分。很聊得來的Tiffany曾經在公車上問我你是不是很聽話的好學生啊?我說我只是會考試,我會選「正確」答案,但我會懷疑正確答案,所以才會有我們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