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照顧成為無形的勞動:從家庭到制度,我們缺少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台灣,許多照顧工作被視為女性的「本能延伸」,而非需要被合理對待的勞動。無論是全職媽媽、家內照顧者,或是投身居家托育的女性,社會往往以「妳會照顧人」為前提,默認這些角色應當無怨無悔地承擔家庭與他人的需要。這種對性別與照顧的想像,使得照顧勞動在公共視野中長期處於被忽略的位置。

即使在政府推動的準公共化托育制度中,居家托育人員需接受專業訓練、通過家庭環境評估、參與定期回訓,並與政府簽署契約,但在現實工作場域中,她們仍常被簡化為「幫忙帶小孩的阿姨」。這樣的語言使用反映的是對專業性的低估,也使得照顧工作難以在政策設計中爭取應有的地位。

根據衛福部 2024 年最新統計,全台居家托育人員為 27,392 名,照顧幼兒共 46,458 位,其中高達 26.3% 為 60 歲以上,顯示人力高齡化與斷層的雙重壓力。而這份勞動多數由女性承擔,卻在薪資制度上仍顯失衡。

相較之下,台灣目前的準公共化托育制度雖提供補助,但實際收入存在明顯城鄉差距。以花蓮為例,居家托育人員實領薪資常低於 2 萬元,與雙北地區的 3.2~3.6 萬元相比落差顯著。此外,照顧者多為個人承攬工作,雖有職業工會與勞健保,但退休制度不健全,人數過少也難以在政策協商中發聲與爭取實質權益。


雖然制度標榜「有補助、有媒合服務、有稽查管理」,但在現實場域中,這些機制往往難以真正回應照顧者的實際需求。

媒合服務受限於地區資源與資訊落差,讓許多保母仍需自行開拓案源、維持收入穩定;而稽查管理大多聚焦於合規監督,卻鮮少提供情緒支持、職涯發展與勞動保障等面向的協助。


相較其他國家,台灣照顧制度尚有許多進步空間:

  • 法國:設有「家庭保育助理合作組織」,照顧者可共享資源、安排休假,並享有與托育相關的社會福利保障。
  • 瑞典:照顧工作視為公共責任,由政府提供穩定薪資、職涯進修與退休制度,保障性高、專業發展管道明確。
  • 德國:推動「在地社區照顧聯盟」,保母可納入地方預算支持,享有團體保險、培訓津貼與工作場所改善補助。


當我們從制度設計出發,往往過度強調效率與監理指標,卻忽略了照顧工作的情緒勞動與長時段付出。日復一日的身體耗損與心理疲憊,無法單靠補助金額來衡量;當政策仍將家庭照顧視為「個人選擇」,而非公共責任,照顧者便只能以隱形的方式支撐整個系統,最終導致人才流失與品質失衡。

真正的支持,不該建立在照顧者「夠堅強、夠有愛」的前提上,而是社會願不願意承認這是一份專業、並提供相應的保障與對話空間。

照顧工作不該只靠自我療癒與情感熱忱撐起。我們需要的不是一次性的關注,而是穩定且細緻的制度設計;不是偶爾的感謝詞,而是讓勞動尊嚴成為政策核心的一部分。

或許這份工作沒有職銜、難以被量化,但她們所支撐的,不只是孩子的成長,更是整個社會的根基。當越來越多照顧者被看見,整個社會也會更理解:照顧,不只是愛的表現,它也是一份需要專業、值得尊重的勞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慢慢·豐盛
12會員
41內容數
嗨,我是露比。 一位居家保母、自由書寫者,也是慢活理財的實踐者。 我的日常裡有存錢挑戰、記帳習慣、家庭收支分配,也有孩子的哭聲與日子裡的反覆。 我正在寫一本書,叫《慢慢・豐盛》,是一份我想留給世界,也留給自己的禮物。 這裡紀錄著我對金錢、生活、工作的慢慢理解,希望你在這裡,也能找到自己想走的節奏。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藉由這個主題,此篇要來介紹我所認為 能協助引導那些無法適應這個遊戲的專業者 社會工作者也就是 社工!他們以學習專業助人為導向,主要探究個人與社會之間如何互動和運作,從當中去細分為好幾個專業,例如:兒童家庭、長期照護(偏鄉、獨居)、校園輔導教育、醫務社工、社區、身心障礙……都屬於社會工作者的範圍。
Thumbnail
藉由這個主題,此篇要來介紹我所認為 能協助引導那些無法適應這個遊戲的專業者 社會工作者也就是 社工!他們以學習專業助人為導向,主要探究個人與社會之間如何互動和運作,從當中去細分為好幾個專業,例如:兒童家庭、長期照護(偏鄉、獨居)、校園輔導教育、醫務社工、社區、身心障礙……都屬於社會工作者的範圍。
Thumbnail
成為自由工作者、 進入接案收費市場已經超過半年, 這段時間工作及生活型態有了巨大改變, 雖然實際接的案還不多, 但對我來說已經產生了不少體悟與思考, 因此想要來做點整理及分享。
Thumbnail
成為自由工作者、 進入接案收費市場已經超過半年, 這段時間工作及生活型態有了巨大改變, 雖然實際接的案還不多, 但對我來說已經產生了不少體悟與思考, 因此想要來做點整理及分享。
Thumbnail
今年五月疫情再度升溫,國、中小改為線上課程,許多家長得放下工作回家照顧孩童,雖然有「防疫照顧假」,但請假並沒有薪資補助,家長一方面要維護維護家庭生計,但同時又得回家陪伴小孩,如何兼顧?成了許多家庭的難題......
Thumbnail
今年五月疫情再度升溫,國、中小改為線上課程,許多家長得放下工作回家照顧孩童,雖然有「防疫照顧假」,但請假並沒有薪資補助,家長一方面要維護維護家庭生計,但同時又得回家陪伴小孩,如何兼顧?成了許多家庭的難題......
Thumbnail
《本文轉自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受訪者為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社工 郭可盼》 除了一句『辛苦了』,這個社會還能為照顧者做什麼?精神疾病議題持續延燒,除了看見病友本身狀態及處境,照顧者也須一定的支持。然而,如何支持?政府資源如何進入?成了另一個挑戰。
Thumbnail
《本文轉自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受訪者為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社工 郭可盼》 除了一句『辛苦了』,這個社會還能為照顧者做什麼?精神疾病議題持續延燒,除了看見病友本身狀態及處境,照顧者也須一定的支持。然而,如何支持?政府資源如何進入?成了另一個挑戰。
Thumbnail
這本和《做工的人》、《你好,我是接體員》一樣都有同情弱勢的中心思想,但作者李佳庭並沒有站在道德高地譴責一般人,她身為一名年輕社工,她把自己站在第一線的觀察、內心的矛盾、對制度的質疑很誠實地寫出來。書裡描述的不是大家想像中愛看的心靈雞湯,就算有這樣的情節,也不見得是我們看過擁有高貴情操的街頭蘇格拉底
Thumbnail
這本和《做工的人》、《你好,我是接體員》一樣都有同情弱勢的中心思想,但作者李佳庭並沒有站在道德高地譴責一般人,她身為一名年輕社工,她把自己站在第一線的觀察、內心的矛盾、對制度的質疑很誠實地寫出來。書裡描述的不是大家想像中愛看的心靈雞湯,就算有這樣的情節,也不見得是我們看過擁有高貴情操的街頭蘇格拉底
Thumbnail
台灣社工界建立社工師繼續教育制度,卻怕繼續教育領域及內容太廣,造成專業定位模糊?安啦,畢竟工作就像一包巧克力,永遠不知未來遇到什麼狀況,需跨領域處理,就先來充實跨領域知識嚕。
Thumbnail
台灣社工界建立社工師繼續教育制度,卻怕繼續教育領域及內容太廣,造成專業定位模糊?安啦,畢竟工作就像一包巧克力,永遠不知未來遇到什麼狀況,需跨領域處理,就先來充實跨領域知識嚕。
Thumbnail
媒體報導,成員主要是智能或精神障礙的低收入戶、高風險家庭出事,及獨居老人堆放雜物不清理,或過世一段時間才被發現事件,部分民眾、網友、議員問:社工為何不早些強制處理?關懷訪視都在做什麼?為何媒體採訪時,不願透露處理情形?因此懷疑社工打混。 依我的工作經驗及所學知識,並請教其他社工前輩,就來回應...
Thumbnail
媒體報導,成員主要是智能或精神障礙的低收入戶、高風險家庭出事,及獨居老人堆放雜物不清理,或過世一段時間才被發現事件,部分民眾、網友、議員問:社工為何不早些強制處理?關懷訪視都在做什麼?為何媒體採訪時,不願透露處理情形?因此懷疑社工打混。 依我的工作經驗及所學知識,並請教其他社工前輩,就來回應...
Thumbnail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抗疫之下家居隔離或是在家工作成了無可避免的建議或強制措施,然而,許多人卻忽視了這些措施下對女性和家務助理的被歧視至乎剝削的情況——家政傭工被逼放棄假期加時工作,全職女性在家須同時育兒和工作等。事實上,香港原對女權主義的研究便不算主流,更多時候,社會亦把女性在家看護育兒的責任視為
Thumbnail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抗疫之下家居隔離或是在家工作成了無可避免的建議或強制措施,然而,許多人卻忽視了這些措施下對女性和家務助理的被歧視至乎剝削的情況——家政傭工被逼放棄假期加時工作,全職女性在家須同時育兒和工作等。事實上,香港原對女權主義的研究便不算主流,更多時候,社會亦把女性在家看護育兒的責任視為
Thumbnail
台灣官方為改善社福體系,推動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我曾對此發表<對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建議>作品,部分社工看完後,對我提出的建議有疑問,想了解具體深入做法,在此來認真回應:
Thumbnail
台灣官方為改善社福體系,推動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我曾對此發表<對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建議>作品,部分社工看完後,對我提出的建議有疑問,想了解具體深入做法,在此來認真回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