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很愛閱讀的女人,從小女孩開始就沒變過。
寫作這件事開始得很早,從國小的作文,就是跳躍式、天馬行空的故事;國中的聯考時期,我轉為在筆記本上寫下念書的疲勞與心情日記。 到了成年後,閱讀變得更加頻繁,而我的寫作,也逐漸轉為閱讀心得, 只是一直斷斷續續地持續著。
當了兩寶媽,把自己幾乎全然奉獻給小孩和家庭,寫作這件事悄悄被收納在心裡的角落。 一直到最近,可能是年紀有了,孩子也大了, 我又聽見了寫作者的招喚,開始了我的創作之路。我覺得,人生大概來到了一個轉變的點,想做些什麼,來留下歲月的痕跡。 從一開始的家庭理財分配,到寫出理財心得, 再到我決定開啟方格子專欄撰寫長文,這一切其實是順理成章地形成的。
在方格子開始累積文章後,我開始思考寫一本書的可能,這也是我《靜靜・豐盛》的起始點。 我重新拿回那個從小就存在的天賦技能,踏入了創作者的路。
當我開始將文章推上線,隨之而來的是平台推廣、粉絲團建立、Podcast 節目、拍攝 Vlog、聲音信件…… 我在單純寫作的路上,遇見了許多新的風景。 開始收穫一些讀者、積極和社群互動, 每週固定有更新時間與寫作目標, 最後甚至為這些創作平台建立了一個家, 這就是我的書寫品牌:「靜日生活所」。
在全能模式開啟的日子裡,原本需要一整個團隊才能完成的創作,幾乎都由我一手包辦——寫作、推廣、社群互動、錄音、上架……
漸漸地,我開始關注流量,文章上線後點擊率不高就會焦慮, 開始「海巡」平台,努力把品牌與作品推出去,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那個單純為了寫作而寫作的自己,越來越遠。
多線進行的模式,慢慢消耗了我寫作的能量。
有一陣子,我甚至連坐下來寫作的力氣都沒有, 腦袋空白,寫出來的文章也缺少靈魂, 好像只是為了迎合大眾口味而產出的文字。過了幾個日月,我感到一種深深的慌恐——
我怎麼連文章都寫不出來了?
沉澱了許久,我想起了初衷,那個曾經默默把日記寫進筆記本的小女孩,她還住在我心裡。 她不求被看見,只是單純想把感受寫下, 哪怕只是一段話、一頁心情、一句沒有人會讀的呢喃,於是我重新拿回節奏,我開始慢慢寫,不急著上線,不為了演算法配速; 我練習在心裡說話,讓文字先撫慰自己,再去抵達別人。 我告訴自己:如果這些句子能讓我覺得真實、有重量、有溫度, 那它們就已經很好了。
我開始放下海巡,把時間還給靈感;不再強求曝光,而是珍惜每一次願意點進來的眼睛。原來,我最初選擇寫作,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陪伴,陪伴我自己,也陪伴那些在人生某個靜默時刻,剛好遇見我文字的人。
現在的我,不再追求被誰發現,而是靜靜耕耘,穩穩前行。因為我知道,靈魂寫下的東西,會找到靈魂的讀者。 而那,就是最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