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把作品交出去了。
點下傳送鍵的那一刻,沒有想像中的大歡呼,也沒有太多成就感。 反而像是鬆了一口氣,然後在那口氣散開之後,心裡空了一塊。
這幾週一直處在一種很緊繃的狀態。每天邊照顧孩子、邊擠時間寫,晚上把自己關進那個小說裡,把人物、語氣、情節揉成一個又一個段落。 有時候寫得很順,有時候只是盯著文件看了很久,什麼都沒寫。 但我知道,那段時間裡,我是真的在努力活進文字裡的。
文學獎的截止日期,就像一個綁住我注意力的節點。
我以它為目標,也被它推著走。每天都在和自己談判:這段夠不夠好?要不要改句子?是不是該縮一點字數? 當我終於整理好、確定了、寄出了,反而有一種「我還能再多修幾句」的念頭不肯退場。 可是,時間到了。我必須放手了。
把一個還沒有完全長大的故事交出去,是需要勇氣的。
不是因為不夠好,而是因為你永遠覺得「還可以更好」。 但創作從來都不是交出完美,而是交出此刻最誠實的版本。
我一直覺得,投稿是一件既脆弱又誠實的事。
你拿出一段故事,像是打開胸口讓別人看進來。 你說:「這是我寫的,你可以看看嗎?」 在那個瞬間,其實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一定會被接住。 但你還是選擇把那段話說出去,因為那是你願意對這個世界發出的聲音。
我想這就是創作吧。
我們把自己的一部分交出去——也許是記憶,也許是情緒,也許是那個從來沒說出口的「如果」。 然後,等著別人能不能看見、能不能接住。
但比起得不得獎,我更在意的是:
這個過程中,我真的更了解了自己一點。 我知道我想說的是什麼,我用盡當下能夠說得最好的方式去寫了它。 這就是我能做到的事了。剩下的,就交給命運、也交給時間。
現在,我在學習回到日常——不是淡忘那篇作品,而是重新沉穩地活回來。
因為我知道,我還會繼續寫下去。 不管作品被看見與否,不管它會不會得獎,我都想把自己藏在故事裡,慢慢被讀懂。
這才是我想要成為的那種創作者,一直寫到世界末日。
寫得好不好是一回事,願不願意一直寫下去,才是創作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