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是不是藝術?——以《Hello, Human》展覽為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發表於《漫遊藝術史》,此平台上僅節錄部分文章,全文請至《漫遊藝術史》官網查看。

生成式(generative)人工智慧(以下簡稱AI)問世以來,吸引無數目光,並徹底改變許多產業的運作模式。藝術家在這股技術改革的風潮中,必須面對AI、適應其特性,以及隨之產生劇變的藝術生產模式。運用AI技術進行創作的藝術家不斷增加,2024年一月底,於台北當代藝術館開幕《Hello, Human》展覽就顯示出這樣的趨勢 — — 展覽中超過半數的作品都使用了生成式技術。

生成式圖像的使用門檻極低,通過AI,任何人都能快速地生成大量影像,缺乏創作者的獨特風格。藝術家運用AI生產的圖像,以及無藝術意圖的人用同樣的引擎生產的圖像,在相同的資料庫和演算之下,這兩者之間還有什麼區別?

藝術家和AI對自我的否定

以來自日本的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Daito Manabe, 1976-)《AI 不是藝術》【圖1】為例。這件錄像裝置位於第一個展間,於狹長展間的兩端牆壁上投影,形成雙頻道錄像。整件作品從腳本到剪輯都由AI一手操辦,兩邊螢幕的旁白是一致的,儘管影像內容會有不同,但不影響旁白敘述的內容。譬如,兩邊螢幕中白人美國總統的角色在長相和辦公桌配置上有差異,但整體視覺符號是吻合的,這是因為把一樣的指令(prompt)給AI後會得到不一樣的生成結果,此種奠基於演算的隨機性以雙頻道的方式巧妙地融入作品中。

【圖1】真鍋大度(Daito Manabe),《AI 不是藝術》,2023年,雙頻道錄像,29分11秒。圖版來源:王翊萱攝。

【圖1】真鍋大度(Daito Manabe),《AI 不是藝術》,2023年,雙頻道錄像,29分11秒。圖版來源:王翊萱攝。

(全文請至《漫遊藝術史》官網查看)

內容總結
Hello, Human
3
/5
18會員
56內容數
Taipei, Taiwan/Bachelor of Art Theory and Curation/Master of Art History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藝術評論 的其他內容
人們不得不面對彼此的面龐、不得不去珍視耀眼的陽光,從第一會場的幽暗空間,到第二會場的挑高展場上方的窗戶,最終到第三會場的落地窗,整個觀展順序讓觀眾漸漸由室內走向戶外,由人造到自然。我想,這個展覽的終點就在窗外 - - 人造的庭園之外、里山的光輝中。
5/5内藤礼 生まれておいで 生きておいで
所謂的「怪誕藝術」(grotesque art)或又稱作「令人不安的藝術」(disturbing art),是一種中世紀時期的想像集大成。譬如Francisco Goya的繪畫,整體基調灰暗,刻意將人與其他動物的肢體結合,畫面卻又相當寫實,像在挑釁觀者,呈現出令人不適且毛骨悚然、虛實相交的氛圍。
當提到「當代」時,這個詞背後潛藏的是不得忽略之時間性。策展時,考量過往作品如何編排與整理外,還需關注現下參觀的觀眾,這就是製作展覽時間性的根源。因此,除空間之外,展覽也利用了時間。
腦子彷彿清澄如水,滴滴答答流出,之後什麼也沒留下,有種甜美的暢快。 可與川端康成的浪漫不同的是,藝術家面臨的是現實的人生,所以在淚水奔流後無法迅速體會那「甜美的暢快」,藝術家的告別來得悠長,但我相信將這件作品組裝起來的過程中,那些思緒必定也滴滴答答地從藝術家心底流出,而最終,將得到那甜美的暢快。
4/5《在這工作,真幸福 How's your job?》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3/5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
小明對應到的或許是作中的「奇蹟」,表面上,第二部的標題指的是JJ企業經營經濟農場帶來的「經濟奇蹟」,可從結局推斷,這個「奇蹟」或許也指的是阿榮仍殘有最後的自我,認出志強的存在,並通過擁抱回憶起過往的溫暖,更變相從JJ企業手中解放台灣人民。
5/5戰鬥之城.終
人們不得不面對彼此的面龐、不得不去珍視耀眼的陽光,從第一會場的幽暗空間,到第二會場的挑高展場上方的窗戶,最終到第三會場的落地窗,整個觀展順序讓觀眾漸漸由室內走向戶外,由人造到自然。我想,這個展覽的終點就在窗外 - - 人造的庭園之外、里山的光輝中。
5/5内藤礼 生まれておいで 生きておいで
所謂的「怪誕藝術」(grotesque art)或又稱作「令人不安的藝術」(disturbing art),是一種中世紀時期的想像集大成。譬如Francisco Goya的繪畫,整體基調灰暗,刻意將人與其他動物的肢體結合,畫面卻又相當寫實,像在挑釁觀者,呈現出令人不適且毛骨悚然、虛實相交的氛圍。
當提到「當代」時,這個詞背後潛藏的是不得忽略之時間性。策展時,考量過往作品如何編排與整理外,還需關注現下參觀的觀眾,這就是製作展覽時間性的根源。因此,除空間之外,展覽也利用了時間。
腦子彷彿清澄如水,滴滴答答流出,之後什麼也沒留下,有種甜美的暢快。 可與川端康成的浪漫不同的是,藝術家面臨的是現實的人生,所以在淚水奔流後無法迅速體會那「甜美的暢快」,藝術家的告別來得悠長,但我相信將這件作品組裝起來的過程中,那些思緒必定也滴滴答答地從藝術家心底流出,而最終,將得到那甜美的暢快。
4/5《在這工作,真幸福 How's your job?》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3/5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
小明對應到的或許是作中的「奇蹟」,表面上,第二部的標題指的是JJ企業經營經濟農場帶來的「經濟奇蹟」,可從結局推斷,這個「奇蹟」或許也指的是阿榮仍殘有最後的自我,認出志強的存在,並通過擁抱回憶起過往的溫暖,更變相從JJ企業手中解放台灣人民。
5/5戰鬥之城.終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08/24–11/11]「在梵谷的藝術與靈魂中洞察到光的人文美學」看到色彩的極緻、筆觸的魔術,與豐沛的情感。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阿姆斯特丹 - 梵谷博物館的觀展體驗,包括對作品的感受與博物館的策展設計。這裡充滿了藝術的故事,無論是喜愛梵谷的藝術迷,還是單純想要了解更多文化的旅客,都能在這裡找到靈感,看完也會很動容! 阿姆斯特丹有一個都市傳說:去梵谷博物館絕對不要醒著進
[08/24–11/11]「在梵谷的藝術與靈魂中洞察到光的人文美學」看到色彩的極緻、筆觸的魔術,與豐沛的情感。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阿姆斯特丹 - 梵谷博物館的觀展體驗,包括對作品的感受與博物館的策展設計。這裡充滿了藝術的故事,無論是喜愛梵谷的藝術迷,還是單純想要了解更多文化的旅客,都能在這裡找到靈感,看完也會很動容! 阿姆斯特丹有一個都市傳說:去梵谷博物館絕對不要醒著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當人工智慧生成的文字、圖片與影像引爆全球,有一個產業正因此躍入大眾視野,那就是「生成式藝術」產業。 什麼是生成式藝術?一種是使用者透過商業化介面,輸入畫面描述關鍵字後所生成的圖片;另一種是創作者透過自身編碼能力,或啟發自開源式(Open Source)編碼,加入自我創意後所產出的藝術品。
Thumbnail
AI繪圖要廣泛用於商用還有一大段路,還需要依賴人類的經驗判斷、調整,為什麼呢?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而「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 則是在擁有技能後,不斷精益求精,進一步發展出的「技藝 Art」。 而AI 如何充實 (Enrich),擴展 (Expand),強化 (Amplify) 技能發展 (Skill Development)呢?
Thumbnail
最近AI圖和文章盛行,並沒有說這樣不好,現在也有AI圖和AI文比賽,聽人說有個攝影師用他拍的照片去參加AI圖比賽,結果被發現後退賽,我感到悲哀的是用AI去生成的作品還說是自己寫或畫的,尤其是免費的,設定收費的可能是想賺錢,那免費的又說是自己寫和畫是為什麼呢?滿足自己虛榮心嗎? 最近網路上也看到
現在ai發展迅速,但創作者的權益依舊停留在遠古時代,有心人可以隨意使用創作者的作品餵ai,連meta公司都要拿使用者的照片去餵ai,看到這個消息時既生氣又難過,創作者得不到任何好處,權益遭到剝削,希望大家能尊重創作者的價值和作品權益,每一幅作品都是創作者花了大把心力在盡力完成,真心希望不要把創作的努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AI生成式AI的出現,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變化。 在AI的輔助下,人們可以快速創作文稿和生成圖片,但這帶來了一個問題:生成的作品應該歸屬於誰?這將影響創作和娛樂產業。本文從立法歷程和產業影響的角度來探討這個議題,並分析賦予AI保護的利與弊。
Thumbnail
在人工智慧(AI)領域中,生成式AI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分支,它不僅在創造性的工作中展現出強大的能力,還在各個領域中展現出潛在的應用價值。本文將從宏觀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生成式AI的種類、概念、缺點、公司、訓練、發展趨勢以及原理,帶領讀者深入了解這個令人振奮的領域。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當人工智慧生成的文字、圖片與影像引爆全球,有一個產業正因此躍入大眾視野,那就是「生成式藝術」產業。 什麼是生成式藝術?一種是使用者透過商業化介面,輸入畫面描述關鍵字後所生成的圖片;另一種是創作者透過自身編碼能力,或啟發自開源式(Open Source)編碼,加入自我創意後所產出的藝術品。
Thumbnail
AI繪圖要廣泛用於商用還有一大段路,還需要依賴人類的經驗判斷、調整,為什麼呢?
Thumbnail
⬛AI與創作 最近我在思考一些問題: 隨著AI創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以創作出許多作品,例如文字、圖片、音樂 這讓我產生了一種關於AI的焦慮:既然AI能夠創作,那我還需要繼續創作嗎?會擔心我的作品會在幾年後被AI取代,因為AI可以就可以快速產生類似的作品了呀 這時候就有一種疑惑,是否還應該
而「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 則是在擁有技能後,不斷精益求精,進一步發展出的「技藝 Art」。 而AI 如何充實 (Enrich),擴展 (Expand),強化 (Amplify) 技能發展 (Skill Development)呢?
Thumbnail
最近AI圖和文章盛行,並沒有說這樣不好,現在也有AI圖和AI文比賽,聽人說有個攝影師用他拍的照片去參加AI圖比賽,結果被發現後退賽,我感到悲哀的是用AI去生成的作品還說是自己寫或畫的,尤其是免費的,設定收費的可能是想賺錢,那免費的又說是自己寫和畫是為什麼呢?滿足自己虛榮心嗎? 最近網路上也看到
現在ai發展迅速,但創作者的權益依舊停留在遠古時代,有心人可以隨意使用創作者的作品餵ai,連meta公司都要拿使用者的照片去餵ai,看到這個消息時既生氣又難過,創作者得不到任何好處,權益遭到剝削,希望大家能尊重創作者的價值和作品權益,每一幅作品都是創作者花了大把心力在盡力完成,真心希望不要把創作的努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AI生成式AI的出現,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變化。 在AI的輔助下,人們可以快速創作文稿和生成圖片,但這帶來了一個問題:生成的作品應該歸屬於誰?這將影響創作和娛樂產業。本文從立法歷程和產業影響的角度來探討這個議題,並分析賦予AI保護的利與弊。
Thumbnail
在人工智慧(AI)領域中,生成式AI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分支,它不僅在創造性的工作中展現出強大的能力,還在各個領域中展現出潛在的應用價值。本文將從宏觀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生成式AI的種類、概念、缺點、公司、訓練、發展趨勢以及原理,帶領讀者深入了解這個令人振奮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