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關係人》是個失敗的展覽?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台北當代藝術館這幾年展覽的水準不斷下滑,2024年初的”Hello Human”落入新媒體作品常有的思考盲區,追隨技術而非藝術;下半年的《關係人》又受議題式策展的呼聲綁手綁腳,試圖在藝術中處理不是藝術該處理的問題。

《關係人》是個冠冕堂皇的口號。策展人表示希望能通過這個展覽實現「探索、回應、修復」三大主題,更要善用「藝術的模擬性」,希望能使人們達成「內心的和解」等。但我在展場中實際感受到的不是修復或單純模擬,而是血淋淋地將當事人傷痕撕開的見獵心喜

給女兒的一封信工作隊+高俊宏,《給女兒的一封信》,2024。

給女兒的一封信工作隊+高俊宏,《給女兒的一封信》,2024。

如同展場一樓走廊《給女兒的一封信》作品所整理出的,社會上對於MeToo事件的回應囊括匿名平台、心輔資源、民間出版、媒體專題、遊行倡議、連署、展覽講座、法律、教育等多個面向,回過頭來看,「藝術」在這之中是什麼角色?又有什麼功能?此次展覽的主辦方在釐清這些問題前,就將手邊的素材組裝起來了,導致成品不倫不類,甚至成為對當事人的二度傷害

給女兒的一封信工作隊+高俊宏,《給女兒的一封信》,2024。

給女兒的一封信工作隊+高俊宏,《給女兒的一封信》,2024。

《給女兒的一封信》系列的106展間布展方式相當粗糙,每個錄像的製作者都有五六個,製作團隊人數之多卻缺乏統整,使得整個展間內迴盪著一樣的資訊,全部統合成一個錄像或許就足夠。展覽方式是直接將對當事人傷害最深的文字放在床底下,附上旁邊朗讀受害者經歷的錄像,若這就是所謂的「探索」和「回應」的話,藝術簡直就是劊子手。

余彥芳,《身體描述》,2023。

余彥芳,《身體描述》,2023。

205展間的《身體描述》與《給女兒的一封信》展示形式重複性極高,在有限空間中安排兩個一樣的作品,不僅削弱雙方的力道也會令觀眾質疑策展方的選擇。兩邊都把當事人的故事通過現成物等展示出來,並且給予觀眾一個空間書寫:106展間是一個白色空間;205展間是通過布幕簡單圍起來的「房間」,都擺著紙跟筆,《身體描述》甚至鼓勵觀眾「交換故事」,來形塑一個「創傷回收桶」。

給女兒的一封信工作隊+高俊宏,《給女兒的一封信》,2024。

給女兒的一封信工作隊+高俊宏,《給女兒的一封信》,2024。

兩者都反覆展示大量的、重複的文本,而且是相當零碎的,以大眾刻板印象來翻閱創傷,帶有濃厚說教意味,卻也沒有把觀點推得更遠。若要陪伴,就寫信;若要回顧當事人的故事,就拿出現成物,滿足觀眾的窺視慾。追根究底,這只是看似藝術的東西罷了

跨藝play,《賽爾弗遊樂園》,2024。

跨藝play,《賽爾弗遊樂園》,2024。

《賽爾弗遊樂園》是這種現象的極端呈現。把受害者的經驗轉換成桌遊,邀請觀眾一同角色扮演,這種手法粗俗到簡直是再侵害,也是對於受害者的嚴重消費,這才不是「修復」應有的模樣,也沒有人能通過這種方式達成和解。這個桌遊遊戲隔壁還提供化妝品、衣服、飾品給觀眾裝扮,兩者放在同一個展間實在毛骨悚然。

鄒欣寧、高俊宏,《你的樹盟友》,2024。

鄒欣寧、高俊宏,《你的樹盟友》,2024。

《你的樹盟友》和其他作品一樣,與策展理念之間的關係薄弱到令人困惑。在一樓展場入口和二樓樓梯上來都擺著植栽,邀請觀眾以手觸碰,聆聽植物的聲音。但植物實在疏於照顧,我是開展後兩個月才去的,樹葉都枯黃到掉落了,觸碰夾子產生的聲音也是人工、機械的,對比窗外自由生長的樹木實在諷刺。這件作品只展示出人對自然的操縱,還試圖灌輸觀眾義正辭嚴的說教。

剛踏上二樓的《預告之階》也不明所以。我覺得這個空間留白會比放電影預告還要好很多。當然,可以說是為最後大展間的「影展」做鋪陳,但這個播映場所品質低落,甚至布展團隊沒有把投影機後方的窗戶遮蔽,日光干涉投影品質。

總體而言,《關係人》除了策展理念之外都慘不忍睹。每件作品之間的編排異常混亂,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就辦工作坊、實體活動來累積互動文件。展覽框架籠統,好不容易搜集了這麼多血淚經驗卻沒有善用,無法凸顯出個體間的差異,每個故事都被用來服務展覽、服務「關係人」的概念

這種主題要做成展覽本來就很困難,但身為台灣人,看到台北標誌性的當代藝術館端出如此令人失望的成果,還是忍不住將這些思緒整理成文字,並非是一面倒地否定,只是希望當代館能背負起作為台灣當代藝術代表的責任。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關係人》

展覽時間:2024 / 06 / 01 ~ 2024 / 09 / 08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官方網站:https://www.moca.taipei/tw/ExhibitionAndEvent/Info/%E9%97%9C%E4%BF%82%E4%BA%B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藝術評論
24會員
67內容數
Taipei, Taiwan/Bachelor of Art Theory and Curation/Master of Art History
藝術評論的其他內容
2025/03/28
2024年8月,陳琛(1997-)「斷臂 The Severed Arm」於福利社展出,主要以桌面電影(desktop film)形式呈現。所謂桌面電影是於媒體和技術進步之下誕生的一種電影形式,以主角第一人稱進行,電影中的事件都發生在主角的電腦螢幕上,不具有明顯剪輯或轉場,有仿紀錄片之效。
Thumbnail
2025/03/28
2024年8月,陳琛(1997-)「斷臂 The Severed Arm」於福利社展出,主要以桌面電影(desktop film)形式呈現。所謂桌面電影是於媒體和技術進步之下誕生的一種電影形式,以主角第一人稱進行,電影中的事件都發生在主角的電腦螢幕上,不具有明顯剪輯或轉場,有仿紀錄片之效。
Thumbnail
2025/01/28
「返思」和「轉化」兩個展間與展覽主題有效地產生對話,跨越千禧年至今,拍攝媒材由底片轉變為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但「顯影」和「追逐」兩區像是為來臺灣觀光的外國遊客準備的介紹,令人不禁質疑策展人對「神」的認知究竟有多狹隘。
Thumbnail
2025/01/28
「返思」和「轉化」兩個展間與展覽主題有效地產生對話,跨越千禧年至今,拍攝媒材由底片轉變為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但「顯影」和「追逐」兩區像是為來臺灣觀光的外國遊客準備的介紹,令人不禁質疑策展人對「神」的認知究竟有多狹隘。
Thumbnail
2025/01/22
《四月望雨》由現場作品、報紙刊物、開幕表演、講座等構成,以不同形式切入對「四月望雨」四首歌的理解。現場作品中,先是塑造出下雨的虛無風景;接著,延伸到位於巴黎的印尼餐館,指出現代社會中意義的缺席;最後,探討形象與實際人物之間的斷裂。
Thumbnail
2025/01/22
《四月望雨》由現場作品、報紙刊物、開幕表演、講座等構成,以不同形式切入對「四月望雨」四首歌的理解。現場作品中,先是塑造出下雨的虛無風景;接著,延伸到位於巴黎的印尼餐館,指出現代社會中意義的缺席;最後,探討形象與實際人物之間的斷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事物本身,其實都是中性的,賦予它們意義的,其實是我們的內心。 我不是個太樂觀的人,加上最近遇到人生低谷,真的開始會有那種「要是我消失就好了」、「要是明天可以不用醒來就好了」的感覺,以前的我即使心情不好也不會這樣想,現在我已經吃了身心科的藥,但我還是爬不起來。 我很想好起來,就像這個展覽裡每個故事
Thumbnail
事物本身,其實都是中性的,賦予它們意義的,其實是我們的內心。 我不是個太樂觀的人,加上最近遇到人生低谷,真的開始會有那種「要是我消失就好了」、「要是明天可以不用醒來就好了」的感覺,以前的我即使心情不好也不會這樣想,現在我已經吃了身心科的藥,但我還是爬不起來。 我很想好起來,就像這個展覽裡每個故事
Thumbnail
當代藝術受到布萊希特極深的影響,誠如這次展覽中所展現的,藝術家直接去到斗居的現場,或是親身體驗泰國漁民的苦,在這種以創作為名的轉化之下,藝術為資本社會不斷加重的異化現象提供了解方。
Thumbnail
當代藝術受到布萊希特極深的影響,誠如這次展覽中所展現的,藝術家直接去到斗居的現場,或是親身體驗泰國漁民的苦,在這種以創作為名的轉化之下,藝術為資本社會不斷加重的異化現象提供了解方。
Thumbnail
愛有時也成了一種枷鎖。如果你受到傷害,那你也得是完美受害者,這才符合,群眾的期待。否則你便不該開口、不該呼救。
Thumbnail
愛有時也成了一種枷鎖。如果你受到傷害,那你也得是完美受害者,這才符合,群眾的期待。否則你便不該開口、不該呼救。
Thumbnail
此文重貼是恭喜玟珒拿到今年的台灣文學金典獎!寫書評都覺得沾光。
Thumbnail
此文重貼是恭喜玟珒拿到今年的台灣文學金典獎!寫書評都覺得沾光。
Thumbnail
我取《藝起織夢》這個名稱 起初我想到用藝術來呈現是否能夠織一個我的夢想 當媽媽後好像沒有夢想可言 我興趣攝影跟畫畫不是很專業就是 展牆CD盒子裡是我構思把畫放在CD封面 裡面放在一片CD上 有幾句話跟畫對應 我用畫畫方式回應社會 我的生活處境困境 下面幾張攝影照片我個人用手機拍攝 桌上小書泥娃老師構
Thumbnail
我取《藝起織夢》這個名稱 起初我想到用藝術來呈現是否能夠織一個我的夢想 當媽媽後好像沒有夢想可言 我興趣攝影跟畫畫不是很專業就是 展牆CD盒子裡是我構思把畫放在CD封面 裡面放在一片CD上 有幾句話跟畫對應 我用畫畫方式回應社會 我的生活處境困境 下面幾張攝影照片我個人用手機拍攝 桌上小書泥娃老師構
Thumbnail
【講座】【2022.01.29(六) 10:00—12:00_ART x English x Life(10)_ 脆弱畫室:一起走的修復之路】 【分享者】曾品璇老師 年輕時在學校用心且用力的教書,但後來卻遇到與學生的衝突及困境。 “提起勇氣,面對失敗。藝術是連結失敗最後途徑。” 【社區工作以共存】
Thumbnail
【講座】【2022.01.29(六) 10:00—12:00_ART x English x Life(10)_ 脆弱畫室:一起走的修復之路】 【分享者】曾品璇老師 年輕時在學校用心且用力的教書,但後來卻遇到與學生的衝突及困境。 “提起勇氣,面對失敗。藝術是連結失敗最後途徑。” 【社區工作以共存】
Thumbnail
每個家都有過大大小小的傷痛,而傷痛是一種最快成長的方式。即使滿身傷痕,答應大家,也要繼續走下去,好嗎?
Thumbnail
每個家都有過大大小小的傷痛,而傷痛是一種最快成長的方式。即使滿身傷痕,答應大家,也要繼續走下去,好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