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活的階段重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十多年來,日本有一個新的名詞,也算是一門新的學問叫「終活」,也就是到達人生終點前該準備及練習的活動。

終活的各個面向中,斷捨離是頗為盛行的項目,有各式各樣教導我們如何練習斷捨離的書,也有許多收費的專家手把手來幫我們。

最近看到一個建議,以不同年齡階段標示斷捨離的重點,例如五十歲的時候,處理登山等戶外活動及運動器材,同時也處裡掉百分之九十的書籍。

六十歲處理不動產和傢俱,只要留一處簡單好整理,交通方便的房子,不然就去租一個方便打掃的小房子來住,同時開始整理存摺、股票證券、信用卡等,只要留下一張最方便的銀行卡就可以。

到了七十歲處理掉汽車,完全依靠公共交通過生活,處理掉珍藏的藝術品或古董,拋棄對嗜好品的執著。

到了八十歲以後,逐步解約各類網路帳號以及各商店機構的會員,只留下一個電子支付即可,以及處理掉家裡大部分的鍋碗瓢盆等各種物品。

換句話說,日本的斷捨離專家主張,從五十歲開始就將生活一步一步地簡化,也讓內心淡定化,然後隨時可以拎個包包就進養老院或安養院。

基本上我是同意這位日本專家的主張,但是認為他太悲觀,或者太低估現代熟齡長者的活力與企圖心,比如五十歲就要處理掉戶外運動器材及百分之九十的書,這時程為免太早了,現在對長者的建議應該是即便到了六十歲、七十歲,若還能運動或從事戶外活動,都是被鼓勵的,而且五十歲就扔掉百分之九十的書,那未免也太早了!

國內推動健康老化的專家建議,進入熟齡之後的幾個主要目標,例如,五十至六十歲,要維護既有功能,同時避免憂鬱。

六十至七十歲,要成功老化,也要避免失智;七十至八十歲,最適老化,需要相關照護;到了八十歲以後,開始準備面對死亡,要立醫囑、遺囑、準備善終。

有人說,墳墓埋的是死人,而不是老人。換句話說,人隨時都有可能因意外或突發疾病而離世,所以面對死亡的各項準備若能提早做,那是最好的,至於其他方面的斷捨離,就依個人的習慣來斟酌了。

名人的養生秘方 

   對於樂齡族而言,近年最振奮人心的故事就是二0一八年五月,馬來西亞的大選中,前首相馬哈迪贏了現任首相納吉,終結了「國民陣線」六十多年的執政,成為全世界年紀最大的國家領導人,是年他已九十三歲。

    最令人驚奇的是,這不是一場可以「躺著選」的大選,隨身採訪的記者都受不了他滿檔的行程,一天內趕多個城市演講開會,體力不輸年輕人,而且頭腦清楚,思慮敏捷。當然,人不是機器,使用了九十多年,當然會有耗損,比如說他有心臟病,常因心臟問題而就診,而且得過肺炎,但是他重視養生,因為年輕時看到的科學研究發現許多動物實驗都證實,只要給予相對低的熱量食物,就可以增加壽命。

    於是他除了不抽菸不喝酒沒有這類有害健康的生活習慣外,最重要的養生法就是對飲食的節制,不管多好吃的東西,都只吃一點點。除此之外,他從二十多歲開始工作至今六十多年,每天六點半起床,天天上班,即使在十多年前他卸任首相後,還是天天進辦公室,維持一樣的作息。

    他也維持運動的習慣,包括走路,健身以及騎腳踏車,同時持續閱讀與寫作,鍛鍊大腦,更重要的是,他的情緒維持正向樂觀,比如在大選開票到凌晨三點,結果差不多底定,馬哈迪現身記者會現場,一開始就拿自己的年紀開玩笑,對滿場等待的群眾說:「是的,是的,我還活著!」這種對年齡沒忌諱的態度,也是他終生維持活力的原因吧!

    就像足以左右台灣股票指數的龍頭企業創辦人張忠謀,很認真地把自己的健康當作企業般在經營管理著,他有五大祕訣:

    第一,早睡早起,作息規律。這一點最重要,但是也最難做到。

    第二,不加班,不應酬。有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一點除非自己是有很強專業的上班族或者自己就是大老闆,不然也不容易。

    第三,持續運動,飲食清淡,維持一魚一肉的簡單菜色,而且用少油低鹽的烹調方式。

    第四,閱讀搭配音樂紓壓。媒體稱這是張氏獨門配方,在一天的不同時段讀不同類型的資料與書籍,搭配不同的音樂。

    第五,有系統有計畫的終生學習。我猜所謂的有系統,大概是指大腦必須費點勁的困難學習,近年的科學研究證實,只有這種挑戰大腦的認真,才會產生較多的神經聯結,又稱為「認知儲備」,為大腦存摺多添點資產,以備將來大腦神經退化(失智症)時,有多的餘裕可以應付。

    這些道理不難,但是真能做得到,就會活出健康又令人羨慕的人生。像是日本著名的日野原重明醫師,活到一百零五歲,年過百歲還應邀到世界各國演講,甚至過世前幾周還在安排下一趟出國的行程呢!

    台大外文系齊邦媛教授八十五歲獨自住進養生村,花了五年寫她的自傳「巨流河」;美國大導演伍迪艾倫六十歲以後,給自己的功課是每年拍一部電影,至今八十多歲仍創作不歇;二十世紀大建築師萊特他重要的代表作也都在六、七十歲後才蓋出;華人世界引領風騷數十年的大作家,愛情教母瓊瑤,至今八十多歲仍然持續寫出許多感人的作品。

    前些世代的長壽名人,日本前首相岸信介他的養生名訓:「不要跌倒,不要感冒,遠離人情世故。」華人著名的攝影大師郎靜山,在平均壽命才六十來歲的七0年代,歷經跌落山谷的車禍仍能大難不死,活到百多歲,他的名言是:「別人的事我多順從,自己的事不勉強。」

    這些名人最重要的典範,就是不會給自己的人生設限,認為七、八十歲就該坐在那裡養老,等別人來服侍,而是忘掉年齡,持續做自己辦得到的事,而且內心都還燃燒著為世界貢獻自己智慧的熱情,這種熱情能讓自己健康又快樂,也會讓生命不會留下遺憾。

raw-image

墳墓埋的是死人,而不是老人。換句話說,人隨時都有可能因意外或突發疾病而離世,所以面對死亡的各項準備若能提早做,那是最好的,至於其他方面的斷捨離,就依個人的習慣來斟酌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閱讀書評
1會員
51內容數
閱讀書評的其他內容
2025/04/06
 前幾天一大早在大學同學的Line群組裡,收到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邀請同學參加生前告別式。     震驚的原因是那位同學一直是生龍活虎般的健康寶寶,從大一開始打網球至今四十多年,現在還常常參加各種網球比賽;大二擔任登山社社長,在八0年代全國的登山社團蓬勃發展的情況下,能當社長絕對有好幾把刷子。
Thumbnail
2025/04/06
 前幾天一大早在大學同學的Line群組裡,收到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邀請同學參加生前告別式。     震驚的原因是那位同學一直是生龍活虎般的健康寶寶,從大一開始打網球至今四十多年,現在還常常參加各種網球比賽;大二擔任登山社社長,在八0年代全國的登山社團蓬勃發展的情況下,能當社長絕對有好幾把刷子。
Thumbnail
2025/04/03
前天上午到林口麗林國小跟五年級的同學演講,主題是被選錄為國文課文的「從媒體學思考」,這篇文章是我從2015年出版的「看新聞學思考」這本書改寫成的,變成課文也有七八年了。 原本以為少子化的關係,小學一個年級恐怕只有三兩個班級,我可以輕鬆地跟孩子聊聊天。想不到麗林國小五年級有十二個班,嚇了我一跳,校長
Thumbnail
2025/04/03
前天上午到林口麗林國小跟五年級的同學演講,主題是被選錄為國文課文的「從媒體學思考」,這篇文章是我從2015年出版的「看新聞學思考」這本書改寫成的,變成課文也有七八年了。 原本以為少子化的關係,小學一個年級恐怕只有三兩個班級,我可以輕鬆地跟孩子聊聊天。想不到麗林國小五年級有十二個班,嚇了我一跳,校長
Thumbnail
2025/03/29
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第八屆分區全國大露營上星期舉行,北區在龍門露營場,有1800人參加,中區在埔心農場,有1400人參加,南區在走馬瀨農場,有1200人參加。親子團大露營原則上三年舉辦一次,但是上次遇到疫情而延期至今。 這種大規模的露營活動,起源自童軍運動,1920年在英國倫敦的第一屆世界童軍大露營
Thumbnail
2025/03/29
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第八屆分區全國大露營上星期舉行,北區在龍門露營場,有1800人參加,中區在埔心農場,有1400人參加,南區在走馬瀨農場,有1200人參加。親子團大露營原則上三年舉辦一次,但是上次遇到疫情而延期至今。 這種大規模的露營活動,起源自童軍運動,1920年在英國倫敦的第一屆世界童軍大露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我四十歲之後的人生字典裡,從來沒有所謂頓悟,一切都是漸悟。所有透徹的明白,都是顛簸困躓的累積與鋪陳,而後,在某個電光石火間,啟動劇情的設定,將結局掀開罷了。
Thumbnail
  在我四十歲之後的人生字典裡,從來沒有所謂頓悟,一切都是漸悟。所有透徹的明白,都是顛簸困躓的累積與鋪陳,而後,在某個電光石火間,啟動劇情的設定,將結局掀開罷了。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如果你不知道從何開始尋找這個新的興趣,或許只要在跟朋友聚餐或偶然結識新朋友時,問他們:「最近有什麼新鮮事?」或直接問他們現在正在學什麼做什麼消遣,然後仔細聆聽,記筆記,接著就自己也去嘗試看看。
Thumbnail
如果你不知道從何開始尋找這個新的興趣,或許只要在跟朋友聚餐或偶然結識新朋友時,問他們:「最近有什麼新鮮事?」或直接問他們現在正在學什麼做什麼消遣,然後仔細聆聽,記筆記,接著就自己也去嘗試看看。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