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研究

含有「咖啡研究」共 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章介紹了咖啡品鑑的專業流程與感官科學,從香氣、酸質、醇厚度到風味輪的應用,逐步揭示如何以標準化方法評估咖啡品質。品鑑不僅是專業技能,更是連結市場與風味趨勢的重要工具。
Thumbnail
這篇盡顯專業呀~ 雖然不走專業路線,但這篇啟發升華平常喝咖啡的層次與向度呢~ 謝謝Simon用心整理分享~👍🏻🥰🍀 P.S. 依然,敬佩Simon對這系列的堅持與努力,計劃第幾章結束?還是會一直寫下去?(純粹好奇~)🥰🍀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當下的香草 謝謝你一直以來的關注與支持,這個系列的文章預計在「咖啡豆的市場與趨勢」及「咖啡豆的日常應用與延伸」這兩篇後,先暫時告一段落。之後還會針對不同主題,繼續和大家分享更多關於咖啡的故事與觀點。
咖啡豆在烘焙後極易受氧氣、濕度、光線與溫度影響而變質。正確保存的核心在於防氧、防濕、防光與控溫。咖啡豆相較於咖啡粉更能保持新鮮,最佳風味窗口為烘焙後 7–14 天。隨著科技發展,氮氣充填、冷凍保存與智慧包裝等方法逐漸普及,使咖啡風味得以更長久地保存。
Thumbnail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9/28
感覺咖啡豆真的不易保存!原來可以冷凍!謝謝Simon用心整理分享!👍🏻🥰🍀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28
當下的香草 對的!只要分裝密封好再冷凍,想喝的時候直接取出就行,不用退冰,這樣風味能保持更久哦!
研磨與萃取是咖啡製作的核心,影響每一杯咖啡的酸甜苦平衡。研磨度決定萃取效率,不同的沖煮方式需要精確匹配的研磨細度與時間控制。透過科學模型如 SCA 萃取率圖表,以及現代化磨豆與自動化沖煮設備,咖啡正朝向更精準與穩定的方向發展。
Thumbnail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9/21
與Simon在第二章交流後,了解寫這系列的出發點,非常敬佩Simon「決定把他寫完」,堅持至今! 「冷萃則需十數小時」得來不易呀! 謝謝Simon用心整理分享!收穫良多!支持!🥰🍀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21
當下的香草 謝謝你的鼓勵與支持
本章探討咖啡豆的主要品種與分類,涵蓋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的生物學特徵、風味差異與栽培條件,並介紹其主要亞種及代表性品系,包括波旁、鐵比卡、卡杜拉與藝伎等。說明品種對咖啡品質、產量及抗病性的影響,為後續理解處理法與烘焙策略奠定基礎。
Thumbnail
當下的香草-avatar-img
2025/08/19
謝謝Simon簡明扼要的分享!👍🏻👍🏻👍🏻🥰🍀
Sim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9
當下的香草 會寫這系列的文章,真的是那句「廢文」的刺激,但這真的不是我想要寫的東西,我喜歡隨性,但不表示我們沒有內涵,所以才花時間整理這硬邦邦的咖啡常識的文章,也還好有你們的支持,我決定把他寫完,謝謝你,第三章會在這週週末完成,希望你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