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許慶雄の憲法私塾」≪第429週/與其糾結邦聯與聯邦 不如思索人民自決權≫: 「邦聯」(Confederation of State)必須是由主權獨立國家所組成的共同體。此可由以下兩個國際社會的實例加以證明。實例一,「大英國協」(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組成大英國協的各國僅依規定維持相互間的特殊關係,並未將最高權力主權交給國協。實例二,冷戰後發生巨大變化的蘇聯,亦可作為探討此一問題的代表事例。
- 國協成員國間的特殊關係包括︰(1)成員國締結條約之前,有義務事先通知國協,以免影響其他國協成員國;(2)成員國相互間不派遣外交使節,而是派遣高級事務官(High Commissioner);(3)各成員國間若有紛爭應由國協內部先行處理;(4)成員國相互賦予經貿、航行之特殊待遇;(5)成員國相互賦予對方國民有不同於外國人之待遇。
- 除此之外,各國協成員國仍各自擁有主權,事實上都是國際法上的國家,都加入聯合國。國協本身在國際法上,並不被視為國家,因為它並未擁有統治會員國的最高權力,且未擁有主權,故僅屬於類似國際組織的「準國際法主體」。反而原先並非主權國家的一些加盟國,經由宣佈獨立成為國際法上的國家,同時也成為國際法的主體,參與國際活動並加入聯合國。因此,國民黨提出的「邦聯制」,無論是所謂的中華國協或中華邦聯,皆涉及到臺灣是否為主權國家的問題,因為邦聯的成立僅存在於主權國家之間。…
- 國民黨若為臺灣的將來,認真追求所謂的「邦聯制」,更應該明白宣佈獨立,確立臺灣的國際法上主權國家地位後,再主張「邦聯制」才有真正落實的可能性。
- 問題是國民黨完全沒有展現獨立建國,形成兩個中國的意志,卻以中華邦聯制欺騙臺灣人民。當然,所謂中華民國在臺灣已經獨立,強調維持現狀,臺灣事實上就已經是獨立國家,也是欺騙臺灣人民。如果,問兩岸是一個國家還是兩個國家,如此簡單的問題,都無法清楚回答是「兩個國家」,又如何落實臺灣是獨立國家的說法?」。何況1912年中華民國外交部總長王寵惠向各國宣稱:「已經推翻專制政府,要求承認我們的新政府」。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主張是建立新政府。人類歷史與各式各樣的紀錄,20世紀之後,中國從來沒有「兩國」存在!
- 另外,依邦聯制與聯邦制的構成國或邦,必需有共同的人權、民主與法治基礎。台灣與中國在這些理論與制度上,完全對立水火不相容。觀察上述邦聯制與聯邦制成員國間的特殊關係,如果將來臺灣選擇與中國形成所謂的邦聯制或是聯邦制,勢必將與中國聯手對抗民主國家陣營。將違背長久以來臺灣人民辛苦建立的民主成果,以及社會價值。
- 與其糾結邦聯與聯邦,不如思索「人民自決權」」,以爭取臺灣獨立建國最後的機會。近日拙文: ≪臺灣的外交政策與「零邦交國」才能救臺灣!≫、≪救臺灣突破困局 2027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公投勢在必行≫提及: 2025~2027「臺灣人民」計畫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由臺灣人民主導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等同是臺灣人民行使「自決權」,集體揮別「中國的非法政權中華民國體制」之意志表現,是具有國際法理意義之具體行動,據此,才能走向「2028年臺灣總統大選」。
- 「臺灣人民」將可藉由此運動的推動過程(包括在選舉政見對「中華民國法定位真相」的事實呈現等),開始思考、理解: 「中華民國」之所以危害臺灣,不是「名稱」問題,而是在於「一個中國法定位」,無論稱為「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它的本質都是中國的舊政府體制、亦即「一個中國」之下的非法政權。目前在「中華民國」體制下,現行憲法與外交政策還是維持代表「中國」。但是國際社會早已經不可能承認臺灣可以代表「中國」,這也使得臺灣無法成為真正的國家。可見臺灣人民唯有以具體的行動展現建國意願,首先即透過公投的民主程序廢棄「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才能救臺灣突破國際困境。
- 「民主公投重建臺灣法地位」多層面之構思國際支持指日可期。「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公投之構思和行動,從臺灣人民、臺灣的國家發展、印太區域民主國家之發展,乃至對人類追求民主、自由、人權之發展等,從遠至近可說是多層面之構思。何況在民主世界對抗霸權中國的國際局勢助瀾之下,「臺灣人民」已經有起死回生之契機。因此,公投計畫在全體臺灣人民努力之下,倘若能圓滿成功,將對民主國家陣營,在印太區域安全佈局上影響極為深遠。此外,對其他追求獨立建國的國家地區住民,將發揮鼓勵之作用可想而知。此公投計畫的成功,將被視為對國際和平的一大貢獻。因此個人認為,此公投計畫之構思者和執行代表,實具有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之實力。
- 總之,2027年由臺灣人民發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志在必得!再經由現任臺灣領導人依臺灣人民「賦予政權」之權責,落實廢棄「一個中國體制與外交政策」公投的結果。之後由各政黨推派具使命感、責任感,並具領導能力的人士,參選「2028年臺灣總統大選」,並於總統參選政見和競選過程中明確說明,臺灣人民應該選擇的方向。
- 註: 有關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的關係,請參考『台灣建國學』。臺灣憲法學會前理事長許慶雄教授著。秀威資訊科技。2022年6月初版。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herry 的沙龍
15會員
157內容數
Sherry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21
「一個中國」vs「臺灣建國」務必隨時銘記於心。「臺灣建國」的法主體是「臺灣人民」,是臺灣獨立建國的寶貴資產,必須禁止親中、親華派不斷「操弄」民意!
2025/05/21
「一個中國」vs「臺灣建國」務必隨時銘記於心。「臺灣建國」的法主體是「臺灣人民」,是臺灣獨立建國的寶貴資產,必須禁止親中、親華派不斷「操弄」民意!
2025/05/18
為何未經公民投票使用臺灣納稅人血汗錢至今維持兩蔣時期的「一個中國
外交政策」? 2024年由臺灣人支持取得政權的賴清德,沒有理由繼續維持不具
合法性和正當性的「一個中國憲法」、「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現狀,何況北京
當局早已主動危害台海兩岸的和平,著手進行北京版的「改變兩岸之現狀」。
2025/05/18
為何未經公民投票使用臺灣納稅人血汗錢至今維持兩蔣時期的「一個中國
外交政策」? 2024年由臺灣人支持取得政權的賴清德,沒有理由繼續維持不具
合法性和正當性的「一個中國憲法」、「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現狀,何況北京
當局早已主動危害台海兩岸的和平,著手進行北京版的「改變兩岸之現狀」。
2025/05/10
由中華民國派主導的「大罷免餘波盪漾的續航」,或是由親華派主導,每年例行的「歷史療癒」系列活動,兩者共通目標皆為阻止「臺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可見兩者有異曲同工之處,皆為利用「轉移臺灣人民焦點」之手法,阻止「臺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以封殺「2028台灣領導人大選」之前,臺灣人民行使「自決權」的機會。
2025/05/10
由中華民國派主導的「大罷免餘波盪漾的續航」,或是由親華派主導,每年例行的「歷史療癒」系列活動,兩者共通目標皆為阻止「臺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可見兩者有異曲同工之處,皆為利用「轉移臺灣人民焦點」之手法,阻止「臺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以封殺「2028台灣領導人大選」之前,臺灣人民行使「自決權」的機會。
你可能也想看








經歷了多次的失敗後,中國引入了列寧式政黨,列寧式政黨才能實現中國人建立一個強大政權,動員和凝聚全體人民以擺脫西方國家干預中國政治的願望。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主線和底層邏輯,但卻被各種政治宣傳有意無意的偏離、掩蓋和隱瞞。或者把中國近現代歷史描述為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建立社會主義的奮鬥歷程;或者描述

經歷了多次的失敗後,中國引入了列寧式政黨,列寧式政黨才能實現中國人建立一個強大政權,動員和凝聚全體人民以擺脫西方國家干預中國政治的願望。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主線和底層邏輯,但卻被各種政治宣傳有意無意的偏離、掩蓋和隱瞞。或者把中國近現代歷史描述為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建立社會主義的奮鬥歷程;或者描述

摘要:雖然目前全球有130多個國家都自稱“共和國”,但從“宇宙法則銀河繫文明理論”體繫認爲,以國家的政體性質上而論,全球沒有一個國家是“共和國”。
-------------------------------------------------------
一、引言
二、 社會統治體制
四、總結

摘要:雖然目前全球有130多個國家都自稱“共和國”,但從“宇宙法則銀河繫文明理論”體繫認爲,以國家的政體性質上而論,全球沒有一個國家是“共和國”。
-------------------------------------------------------
一、引言
二、 社會統治體制
四、總結

值此東方最大社會主義政黨成百年,我們無論作為受威脅的鄰國或是安全的旁觀者,都應該瞭解他的過去和現在,以及其政權本質:失去社會主義理想的社會主義國家

值此東方最大社會主義政黨成百年,我們無論作為受威脅的鄰國或是安全的旁觀者,都應該瞭解他的過去和現在,以及其政權本質:失去社會主義理想的社會主義國家

以地方自治為路徑,才能避免中國再次陷入分裂和重建「大一統」的迴圈中,進入憲政轉型的通道。地方自治以增加地方自主權力和個人權利為訴求,這相應地需要削弱中央集權的權力。同時,地方自治又致力於維護一個弱的中央政權。當中央權力衰弱後,追求憲政民主的力量應當維護一個弱的中央政權。把主要精力放到推行地方自治上。

以地方自治為路徑,才能避免中國再次陷入分裂和重建「大一統」的迴圈中,進入憲政轉型的通道。地方自治以增加地方自主權力和個人權利為訴求,這相應地需要削弱中央集權的權力。同時,地方自治又致力於維護一個弱的中央政權。當中央權力衰弱後,追求憲政民主的力量應當維護一個弱的中央政權。把主要精力放到推行地方自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