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八尺門辯護人》以外籍漁工的司法案件為主軸,揭露法庭通譯制度的問題,包括誤譯、利益衝突及語言不通導致的司法不公。臺灣法庭通譯制度雖有基本規範,但因通譯人力不足、資格審查機制鬆散,常出現翻譯失準或角色混淆的問題。與此相比,美國有專業認證制度,中國則缺乏完善的通譯機制,影響少數族群的司法權益。
本集許律師將解析法庭通譯對公平審判的重要性,並探討臺灣如何改善這項制度!
本集重點
- 《八尺門辯護人》劇情介紹與社會議題。
- 語言不通如何影響司法公正?,談外籍被告在司法體系中的困境。
- 臺灣法庭通譯制度的現況。
- 通譯是否應該保持中立?法院如何監督通譯的準確性?
- 隨著外籍移工與外籍配偶增加,臺灣通譯的數量與品質是否足夠?
- 語言轉換的細微差異如何影響案件判決?筆錄如何真實還原原話?
- 若通譯與案件相關方有利益關係,是否影響審判公正?如何避免?
- 國際比較:美國與中國的法庭通譯制度。
- 是否應引進國家級認證制度?是否應增加法庭通譯的審查與培訓?
- 在語言多樣化的社會,如何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公平審判的機會?
收聽網址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Player/programId/109/id/15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