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法律信箱】當你聽不懂自己的審判,公平正義在哪裡?淺談法庭通譯制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台劇《八尺門辯護人》以外籍漁工的司法案件為主軸,揭露法庭通譯制度的問題,包括誤譯、利益衝突及語言不通導致的司法不公。臺灣法庭通譯制度雖有基本規範,但因通譯人力不足、資格審查機制鬆散,常出現翻譯失準或角色混淆的問題。與此相比,美國有專業認證制度,中國則缺乏完善的通譯機制,影響少數族群的司法權益。


本集許律師將解析法庭通譯對公平審判的重要性,並探討臺灣如何改善這項制度!


raw-image

本集重點

  1. 《八尺門辯護人》劇情介紹與社會議題。
  2. 語言不通如何影響司法公正?,談外籍被告在司法體系中的困境。
  3. 臺灣法庭通譯制度的現況。
  4. 通譯是否應該保持中立?法院如何監督通譯的準確性?
  5. 隨著外籍移工與外籍配偶增加,臺灣通譯的數量與品質是否足夠?
  6. 語言轉換的細微差異如何影響案件判決?筆錄如何真實還原原話?
  7. 若通譯與案件相關方有利益關係,是否影響審判公正?如何避免?
  8. 國際比較:美國與中國的法庭通譯制度。
  9. 是否應引進國家級認證制度?是否應增加法庭通譯的審查與培訓?
  10. 在語言多樣化的社會,如何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公平審判的機會?

收聽網址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Player/programId/109/id/157395


法律或許是嚴肅的,但法律事件裡的人與事,卻都是活生生的。 除了談「法」以外,更多時候是瞭解「人性」。 這裡是兩位執業律師的內心劇場,透過對話呈現庭內與庭外的人生百態。 許惠菁 律師 / 許健鈴 律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Tel:02-2959-6686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5年1月,美國針對TikTok的禁令生效,引發國際關注。過去幾年,美國對TikTok從行政命令、國會立法到司法審查,展現民主國家權力分立的運作。本案最高法院裁定禁令合憲,確立國家安全優先原則,採取「合格剝離」條件。許律師將探討TikTok禁令的法律依據、國安風險、美國司法審查標準及言論自由。
農曆春節與跨年燃放煙火鞭炮,臺灣以規範施放地點與時間,兼顧傳統與環保;中國則以環境維護為由長期禁放,但政府卻能在政治活動中大肆燃放。近來「煙花革命」的反撲,更突顯民眾對禁令的不滿。 節目探討兩岸鞭炮文化的差異,並解析從「禁止煙火」到「國家可以,人民不行」的現象,如何反映民主與極權的制度基因。
本集將從音樂出發,探討法律、民主與自由。從日本經典民謠《荒城之月》到臺灣文學家楊逵的《秋天的野菊花》,音樂見證歷史,也反映社會變遷。並探討中國統戰對文化的滲透,臺灣應如何堅定唱自己的歌,拒絕成為樣板。最後從《宣言》、《Hero》到《Feeling Good》,聽聽歌曲如何傳遞自由與勇氣?
國立故宮博物院將攜百餘件文物,包括翠玉白菜與清明上河圖,赴捷克展出,捷克並通過司法免扣押法條。 文物出展不僅象徵文化外交的進展,更展示臺灣的國際文化影響力。從歷史角度看,文物出借需平衡文化推廣、國際政治與司法風險,如何利用文化交流增進國際認同,是故宮文化外交的重要課題。
因應中國不肖商家濫用「台北故宮」名義販售商品,國立故宮博物院正評估以「台北故宮」申請商標,以防止侵權與名譽受損。此舉雖有助維護權益,但也涉及商標使用義務、國際政治及中國「一中原則」的潛在陷阱。 兩岸故宮定位相似,需透過文創與展覽強調臺灣品牌特色。
近期中國河北邯鄲13歲少年殺人案及多起未成年暴力犯罪案件引發廣泛討論,凸顯未成年犯罪處置與刑責年齡問題。社會輿論多聚焦於「嚴懲才能體諒被害者」,但未成年犯罪往往與原生家庭和結構性問題密切相關。中國下修刑責年齡的政策是否能有效遏制犯罪引發爭議。
2025年1月,美國針對TikTok的禁令生效,引發國際關注。過去幾年,美國對TikTok從行政命令、國會立法到司法審查,展現民主國家權力分立的運作。本案最高法院裁定禁令合憲,確立國家安全優先原則,採取「合格剝離」條件。許律師將探討TikTok禁令的法律依據、國安風險、美國司法審查標準及言論自由。
農曆春節與跨年燃放煙火鞭炮,臺灣以規範施放地點與時間,兼顧傳統與環保;中國則以環境維護為由長期禁放,但政府卻能在政治活動中大肆燃放。近來「煙花革命」的反撲,更突顯民眾對禁令的不滿。 節目探討兩岸鞭炮文化的差異,並解析從「禁止煙火」到「國家可以,人民不行」的現象,如何反映民主與極權的制度基因。
本集將從音樂出發,探討法律、民主與自由。從日本經典民謠《荒城之月》到臺灣文學家楊逵的《秋天的野菊花》,音樂見證歷史,也反映社會變遷。並探討中國統戰對文化的滲透,臺灣應如何堅定唱自己的歌,拒絕成為樣板。最後從《宣言》、《Hero》到《Feeling Good》,聽聽歌曲如何傳遞自由與勇氣?
國立故宮博物院將攜百餘件文物,包括翠玉白菜與清明上河圖,赴捷克展出,捷克並通過司法免扣押法條。 文物出展不僅象徵文化外交的進展,更展示臺灣的國際文化影響力。從歷史角度看,文物出借需平衡文化推廣、國際政治與司法風險,如何利用文化交流增進國際認同,是故宮文化外交的重要課題。
因應中國不肖商家濫用「台北故宮」名義販售商品,國立故宮博物院正評估以「台北故宮」申請商標,以防止侵權與名譽受損。此舉雖有助維護權益,但也涉及商標使用義務、國際政治及中國「一中原則」的潛在陷阱。 兩岸故宮定位相似,需透過文創與展覽強調臺灣品牌特色。
近期中國河北邯鄲13歲少年殺人案及多起未成年暴力犯罪案件引發廣泛討論,凸顯未成年犯罪處置與刑責年齡問題。社會輿論多聚焦於「嚴懲才能體諒被害者」,但未成年犯罪往往與原生家庭和結構性問題密切相關。中國下修刑責年齡的政策是否能有效遏制犯罪引發爭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臺灣國會擴權法案的爭議,以及民主行動與制衡的重要性。包括覆議的憲法法律依據與發動與原理、覆議的流程、行政院認為法案窒礙難行的情況、憲法訴訟的介紹等內容。透過這些討論,讓讀者對臺灣的民主與制衡有更深入的瞭解。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司法通譯是保障移工權益的防線之一,專勤隊、偵訊室間,逃跑外勞的故事透過他的翻譯,訴說著越南人背負的大量的負債、臺灣夢。美玉之島和鬼島之間的差距和故事,在這本書中傾訴。 書名是司法通譯,但夾雜了許多越南史。當年越南的逃難情境,相較臺灣的經濟繁榮,想必處處打黑工、人口販運層出不窮。畢竟每個人都想要翻身
Thumbnail
13歲來台的越南移民羅漪文,在食物味道的記憶裡尋找家族的根,在鄉親互動認識當年未曾長大的故鄉事。本來為了拍紀錄片下鄉田調後,發現影視拍攝的困難點,過程中拿到司法通譯證書的她,開始為越南同胞進行溝通翻譯的工作,藉此反思社會問題與新聞時事。讓我聯想起 2023年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臨時通譯莉娜的劇情。
Thumbnail
每每討論到廢死議題, 人們往往流於情緒, 甚至成為政治攻防的籌碼。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雖然透過法律訴訟可以解決不少糾紛,但現在是相當國際化的時代,有不少案件都涉及海外國家。如果被告是台灣人、在台灣有資產、有機會回台灣,那倒是還好。但萬一就真的是個道地的外國人,可能一輩子也見不到對方一面,還有解決辦法嗎?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臺灣國會擴權法案的爭議,以及民主行動與制衡的重要性。包括覆議的憲法法律依據與發動與原理、覆議的流程、行政院認為法案窒礙難行的情況、憲法訴訟的介紹等內容。透過這些討論,讓讀者對臺灣的民主與制衡有更深入的瞭解。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司法通譯是保障移工權益的防線之一,專勤隊、偵訊室間,逃跑外勞的故事透過他的翻譯,訴說著越南人背負的大量的負債、臺灣夢。美玉之島和鬼島之間的差距和故事,在這本書中傾訴。 書名是司法通譯,但夾雜了許多越南史。當年越南的逃難情境,相較臺灣的經濟繁榮,想必處處打黑工、人口販運層出不窮。畢竟每個人都想要翻身
Thumbnail
13歲來台的越南移民羅漪文,在食物味道的記憶裡尋找家族的根,在鄉親互動認識當年未曾長大的故鄉事。本來為了拍紀錄片下鄉田調後,發現影視拍攝的困難點,過程中拿到司法通譯證書的她,開始為越南同胞進行溝通翻譯的工作,藉此反思社會問題與新聞時事。讓我聯想起 2023年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臨時通譯莉娜的劇情。
Thumbnail
每每討論到廢死議題, 人們往往流於情緒, 甚至成為政治攻防的籌碼。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雖然透過法律訴訟可以解決不少糾紛,但現在是相當國際化的時代,有不少案件都涉及海外國家。如果被告是台灣人、在台灣有資產、有機會回台灣,那倒是還好。但萬一就真的是個道地的外國人,可能一輩子也見不到對方一面,還有解決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