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與跨年燃放煙火、鞭炮,是許多國家迎新年的傳統,然而不同制度下的管制方式大不相同。
臺灣以《爆竹煙火管理條例》規範施放地點與時間,兼顧傳統與環保;中國則以環境維護為由長期禁放,但政府卻能在政治活動中大肆燃放。近來「煙花革命」的反撲,更突顯民眾對禁令的不滿。
節目將從101煙火談起,探討兩岸鞭炮文化的差異,並解析從「禁止煙火」到「國家可以,人民不行」的現象,如何反映民主與極權的制度基因。
本集許律師將深入探討煙火背後的法律與社會意涵。
本集重點
- 臺北101煙火的設計與象徵意義,如何展現臺灣運動與文化軟實力。
- 臺灣的鞭炮文化與法律管制,看《爆竹煙火管理條例》如何規範施放時間、地點與販售方式?
- 臺灣地方自治與煙火規範差異,看其他縣市如何因地制宜。
- 中國長期的禁放政策與政策變遷。
- 從河南鹿邑縣警民衝突的背景,為何禁鞭政策會激起群眾不滿?談煙花革命。
- 談中國的煙火雙標,為何中國政府能在政治活動中燃放煙火,但卻禁止民間施放?
- 禁燃放煙火、鞭炮是否真能改善空污?
- 環保與傳統文化的平衡,看其他國家如何兼顧環境與文化傳承。
- 為何中國今年跨年活動低調,談極權國家的管控邏輯。
- 從煙火與鞭炮的爭議,談民主與極權的制度基因。
收聽網址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Player/programId/109/id/156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