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法律信箱】 從鞭炮文化到煙花革命: 兩岸法治與節慶的對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農曆春節與跨年燃放煙火、鞭炮,是許多國家迎新年的傳統,然而不同制度下的管制方式大不相同。

臺灣以《爆竹煙火管理條例》規範施放地點與時間,兼顧傳統與環保;中國則以環境維護為由長期禁放,但政府卻能在政治活動中大肆燃放。近來「煙花革命」的反撲,更突顯民眾對禁令的不滿。

節目將從101煙火談起,探討兩岸鞭炮文化的差異,並解析從「禁止煙火」到「國家可以,人民不行」的現象,如何反映民主與極權的制度基因。


本集許律師將深入探討煙火背後的法律與社會意涵。


raw-image


本集重點

  1. 臺北101煙火的設計與象徵意義,如何展現臺灣運動與文化軟實力。
  2. 臺灣的鞭炮文化與法律管制,看《爆竹煙火管理條例》如何規範施放時間、地點與販售方式?
  3. 臺灣地方自治與煙火規範差異,看其他縣市如何因地制宜。
  4. 中國長期的禁放政策與政策變遷。
  5. 從河南鹿邑縣警民衝突的背景,為何禁鞭政策會激起群眾不滿?談煙花革命。
  6. 談中國的煙火雙標,為何中國政府能在政治活動中燃放煙火,但卻禁止民間施放?
  7. 禁燃放煙火、鞭炮是否真能改善空污?
  8. 環保與傳統文化的平衡,看其他國家如何兼顧環境與文化傳承。
  9. 為何中國今年跨年活動低調,談極權國家的管控邏輯。
  10. 從煙火與鞭炮的爭議,談民主與極權的制度基因。



收聽網址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Player/programId/109/id/156480

法律或許是嚴肅的,但法律事件裡的人與事,卻都是活生生的。 除了談「法」以外,更多時候是瞭解「人性」。 這裡是兩位執業律師的內心劇場,透過對話呈現庭內與庭外的人生百態。 許惠菁 律師 / 許健鈴 律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Tel:02-2959-6686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集將從音樂出發,探討法律、民主與自由。從日本經典民謠《荒城之月》到臺灣文學家楊逵的《秋天的野菊花》,音樂見證歷史,也反映社會變遷。並探討中國統戰對文化的滲透,臺灣應如何堅定唱自己的歌,拒絕成為樣板。最後從《宣言》、《Hero》到《Feeling Good》,聽聽歌曲如何傳遞自由與勇氣?
國立故宮博物院將攜百餘件文物,包括翠玉白菜與清明上河圖,赴捷克展出,捷克並通過司法免扣押法條。 文物出展不僅象徵文化外交的進展,更展示臺灣的國際文化影響力。從歷史角度看,文物出借需平衡文化推廣、國際政治與司法風險,如何利用文化交流增進國際認同,是故宮文化外交的重要課題。
因應中國不肖商家濫用「台北故宮」名義販售商品,國立故宮博物院正評估以「台北故宮」申請商標,以防止侵權與名譽受損。此舉雖有助維護權益,但也涉及商標使用義務、國際政治及中國「一中原則」的潛在陷阱。 兩岸故宮定位相似,需透過文創與展覽強調臺灣品牌特色。
近期中國河北邯鄲13歲少年殺人案及多起未成年暴力犯罪案件引發廣泛討論,凸顯未成年犯罪處置與刑責年齡問題。社會輿論多聚焦於「嚴懲才能體諒被害者」,但未成年犯罪往往與原生家庭和結構性問題密切相關。中國下修刑責年齡的政策是否能有效遏制犯罪引發爭議。
監所會客菜有哪些禁忌嗎?液態食物不行、湯水不行、重量有限制,甚至辣的也不收!從柯文哲羈押期間「拒收會客菜」引發討論,讓我們一窺臺灣監所寄物規定及管理文化。 臺灣監所的環境狹小、生活條件惡劣,加上低廉的勞作金與軍事化管理,到底監所是為了懲罰還是教化? 隨著民主化,受刑人人權逐漸受到重視,但還是
職場霸凌無處不在,從公務員自縊事件到職場文化中的孤立與咆哮,揭示了霸凌行為如何摧毀人的自信與健康。 據調查,83%的人認為自己曾遭遇職場霸凌,卻多數選擇忍受。什麼才算霸凌?法律能否保護受害者?臺灣與中國在文化與法律上有何不同? 本集深入剖析職場霸凌現況、法律責任與未來改變方向,一起為健康的職場努力。
本集將從音樂出發,探討法律、民主與自由。從日本經典民謠《荒城之月》到臺灣文學家楊逵的《秋天的野菊花》,音樂見證歷史,也反映社會變遷。並探討中國統戰對文化的滲透,臺灣應如何堅定唱自己的歌,拒絕成為樣板。最後從《宣言》、《Hero》到《Feeling Good》,聽聽歌曲如何傳遞自由與勇氣?
國立故宮博物院將攜百餘件文物,包括翠玉白菜與清明上河圖,赴捷克展出,捷克並通過司法免扣押法條。 文物出展不僅象徵文化外交的進展,更展示臺灣的國際文化影響力。從歷史角度看,文物出借需平衡文化推廣、國際政治與司法風險,如何利用文化交流增進國際認同,是故宮文化外交的重要課題。
因應中國不肖商家濫用「台北故宮」名義販售商品,國立故宮博物院正評估以「台北故宮」申請商標,以防止侵權與名譽受損。此舉雖有助維護權益,但也涉及商標使用義務、國際政治及中國「一中原則」的潛在陷阱。 兩岸故宮定位相似,需透過文創與展覽強調臺灣品牌特色。
近期中國河北邯鄲13歲少年殺人案及多起未成年暴力犯罪案件引發廣泛討論,凸顯未成年犯罪處置與刑責年齡問題。社會輿論多聚焦於「嚴懲才能體諒被害者」,但未成年犯罪往往與原生家庭和結構性問題密切相關。中國下修刑責年齡的政策是否能有效遏制犯罪引發爭議。
監所會客菜有哪些禁忌嗎?液態食物不行、湯水不行、重量有限制,甚至辣的也不收!從柯文哲羈押期間「拒收會客菜」引發討論,讓我們一窺臺灣監所寄物規定及管理文化。 臺灣監所的環境狹小、生活條件惡劣,加上低廉的勞作金與軍事化管理,到底監所是為了懲罰還是教化? 隨著民主化,受刑人人權逐漸受到重視,但還是
職場霸凌無處不在,從公務員自縊事件到職場文化中的孤立與咆哮,揭示了霸凌行為如何摧毀人的自信與健康。 據調查,83%的人認為自己曾遭遇職場霸凌,卻多數選擇忍受。什麼才算霸凌?法律能否保護受害者?臺灣與中國在文化與法律上有何不同? 本集深入剖析職場霸凌現況、法律責任與未來改變方向,一起為健康的職場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表示,此判決體現了立法精神,正確適用法律原則,既維護法律權威,又體現司法靈活性,判決為類似案件處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指標,有助於統一司法實踐,但全面禁止電子菸仍是危害國民健康的錯誤菸害防制政策,衛福部應參考國際菸草控制趨勢,儘速修正《菸害防制法》,將尼古丁菸品合法抽稅納管。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臺灣國會擴權法案的爭議,以及民主行動與制衡的重要性。包括覆議的憲法法律依據與發動與原理、覆議的流程、行政院認為法案窒礙難行的情況、憲法訴訟的介紹等內容。透過這些討論,讓讀者對臺灣的民主與制衡有更深入的瞭解。
Thumbnail
隨著釋憲的聲請與憲法法庭的裁判,若裁判的結果未符其中一方民意(雖說與另一方民意在憲政的意義上等重),「民主」對該方而言勢必將於價值排序上凌駕於「憲政」之上。於是,共同體想像的歧異浮現,分裂逐漸明顯且擴大,法律外觀之下的,其實是一場沒有煙硝的內戰。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法律是以公平正義為基礎形成的一種生活規範,其存在的目的在於保障人民的權益,維持社會的秩序。然而,受到歷史、宗教、文化或是政治等因素影響,皆有可能會出現某些令人會心一笑的法條,甚至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不得不懷疑其合理性。
Thumbnail
春節期間中國熱播電影「第二十條」引起了很多討論,電影裡面主要有三條線,談論人們面對各種不公義的反抗,這是否構成正當防衛?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強調「法不能向不法讓步」,說第二十條已經被喚醒,還要持續落到實處。本集將討論正當防衛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中國境內,許多地方彩禮數額來到天價,變相透過婚姻索取財務的惡習現象,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針對「彩禮糾紛」做出解釋,希望透過這號規定的施行,端正風氣。 臺灣新人結婚時候,也會提到大聘小聘的事情,但關於聘金糾紛好像不是很常見。 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法律規定不同嗎?還是有其他原因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
開啟「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公聽會報告 公聽會名稱:「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 公聽會報告屆會期:第10屆第5會期 委員會: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 出刊日期:11104 會議日期:1110414 主席:賴惠員 出席委員:葉毓蘭、劉世芳、洪孟楷、劉建國、林奕華、陳椒華、廖婉汝、蔡易餘、王美惠、
Thumbnail
在威權體制下的中國大陸,大城小村裡隨處可見到標語,矗立路旁或懸掛於建築物,除了宣導法令要求人民配合之外,意識型態與愛黨愛國固不可省,而對個人品德修養以及文明素質的教化,例如孝順父母、鄰里和睦、勤勞節儉、珍惜糧食、不丟垃圾、不闖紅燈等等,也包含於其中。 中共政府藉著公權力,以標語來「化民成俗」有用嗎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表示,此判決體現了立法精神,正確適用法律原則,既維護法律權威,又體現司法靈活性,判決為類似案件處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指標,有助於統一司法實踐,但全面禁止電子菸仍是危害國民健康的錯誤菸害防制政策,衛福部應參考國際菸草控制趨勢,儘速修正《菸害防制法》,將尼古丁菸品合法抽稅納管。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臺灣國會擴權法案的爭議,以及民主行動與制衡的重要性。包括覆議的憲法法律依據與發動與原理、覆議的流程、行政院認為法案窒礙難行的情況、憲法訴訟的介紹等內容。透過這些討論,讓讀者對臺灣的民主與制衡有更深入的瞭解。
Thumbnail
隨著釋憲的聲請與憲法法庭的裁判,若裁判的結果未符其中一方民意(雖說與另一方民意在憲政的意義上等重),「民主」對該方而言勢必將於價值排序上凌駕於「憲政」之上。於是,共同體想像的歧異浮現,分裂逐漸明顯且擴大,法律外觀之下的,其實是一場沒有煙硝的內戰。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法律是以公平正義為基礎形成的一種生活規範,其存在的目的在於保障人民的權益,維持社會的秩序。然而,受到歷史、宗教、文化或是政治等因素影響,皆有可能會出現某些令人會心一笑的法條,甚至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不得不懷疑其合理性。
Thumbnail
春節期間中國熱播電影「第二十條」引起了很多討論,電影裡面主要有三條線,談論人們面對各種不公義的反抗,這是否構成正當防衛?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強調「法不能向不法讓步」,說第二十條已經被喚醒,還要持續落到實處。本集將討論正當防衛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中國境內,許多地方彩禮數額來到天價,變相透過婚姻索取財務的惡習現象,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針對「彩禮糾紛」做出解釋,希望透過這號規定的施行,端正風氣。 臺灣新人結婚時候,也會提到大聘小聘的事情,但關於聘金糾紛好像不是很常見。 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法律規定不同嗎?還是有其他原因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
開啟「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公聽會報告 公聽會名稱:「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 公聽會報告屆會期:第10屆第5會期 委員會: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 出刊日期:11104 會議日期:1110414 主席:賴惠員 出席委員:葉毓蘭、劉世芳、洪孟楷、劉建國、林奕華、陳椒華、廖婉汝、蔡易餘、王美惠、
Thumbnail
在威權體制下的中國大陸,大城小村裡隨處可見到標語,矗立路旁或懸掛於建築物,除了宣導法令要求人民配合之外,意識型態與愛黨愛國固不可省,而對個人品德修養以及文明素質的教化,例如孝順父母、鄰里和睦、勤勞節儉、珍惜糧食、不丟垃圾、不闖紅燈等等,也包含於其中。 中共政府藉著公權力,以標語來「化民成俗」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