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管理

含有「專注力管理」共 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 當「忙碌」成為一種詐騙 凌晨一點,林先生終於關掉電腦。回想這一天:早上九點進公司,處理了67封郵件、參加了4場會議、回覆了無數個Line訊息,但交代的企劃案連開頭都還沒寫。他盯著螢幕,突然意識到一個恐怖的事實——自己已經連續兩週,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卻沒有完成任何一件真正重要的事情。 這
Thumbnail
真正的效率,不是做更多,而是做對的事 「主管又在LINE群組丟任務了。」王小姐盯著手機螢幕,眼神透露著無奈。此刻是晚上九點半,她剛洗完澡準備休息,卻發現工作訊息如雪片般飛來。她嘆了口氣,打開筆電,這已經是本週第四次加班到深夜。 這樣的場景,你熟悉嗎?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024年的統計數據
Thumbnail
對於一人創業家嚟講,數位干擾係效率嘅最大敵人。呢篇文章深入探討「精神熵」對專注力嘅影響,並提供五個實用嘅環境設計原則,包括物理隔離、極簡化數位儀表板、批量處理通訊、意圖使用應用程式,同利用背景音樂優化心流。學識點樣主動設計你嘅數位工作環境,將分心遊樂場變成專注高速公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同產出質量。
Thumbnail
工作做不完、爆肝又沒效率? 真正問題往往不是「工作太多」,而是節奏沒調對。 本文從心理學與職場實務出發,帶你看懂大腦專注曲線、錯誤節奏模式,並提供五種高效節奏調控技巧,讓你重新掌握工作的主導權。 不靠拚命、不靠拖延,只要排對節奏、分清任務層級,你就能事半功倍、效率翻倍!
Thumbnail
驅動著行動力的多巴胺,既是助力也可能是個陷阱。習慣了靠咖啡、音樂或各種外在刺激來提升狀態,感覺很有效率,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削弱了對事物本身那份純粹的喜愛。一起來看看這背後的機制,學習如何找回並守護那份不需外求、真正持久的內在熱情。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4/25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美國少數州爭取大麻除罪化時的論戰 科學研究的結果是:吸毒的狂喜會讓癮頭逐次加重 也就是劑量一次比一次加量加重才能達到“爽”的感覺(大腦回饋系統的機制)這時重則容易過量致死 輕則出現戒斷症候群:暴躁 嗜睡 反社會行為…… 人類極為聰慧 利用獎賞機制讓行為能夠長期維持 多巴胺就是獎賞的聖杯 那些幾近狂熱的運動人士 其實離狂喜只差一線之隔 但是健康取向的並受鼓勵的 持之以恆是美德 但過度投入很容易敗退 我自己曾瘋狂的玩拼圖 最多玩到2000片后就不好玩了 可能是數量極限了再無成就感就收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