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告

含有「專題報告」共 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和「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只是收集和整理現有的資料,頂多算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非真正的研究。簡單來說,課程報告就像是拼拼湊湊的讀書心得,寫得再多再深也只是整理別人的成果。可專題研究是要「產生新的知識」,自己發現一些沒人知道的東西才叫研究!每次看到學生
Thumbnail
謝謝您的分享❤️
這篇文章主要是以《畢業製作其實是門管理課》這本書所提到的概念,讓設計系學生能有不同的角度看待專題製作、畢業製作課程,並提供一些執行上的注意事項。
5/5畢業製作其實是門管理課
謝謝分享喔🙏
大學生在做專題時,常常會混淆「課程專題報告」和「專題研究」的差別。事實上,兩者的性質與目的是完全不同的。若想從「科學作家」進階為「科學家」,理解這點十分重要。 ▋課程專題報告:科學作家的練習 課程專題報告更像是一種「科學作家」的練習。學生透過整合、整理各種文獻,將資訊拼湊成一篇完整的
大學生在撰寫專題時,經常混淆「課程專題報告」和「專題研究」這兩種不同的任務。 這種混淆讓學生容易誤以為處理大量資訊的能力就等同於研究能力。但實際上,這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課程專題報告:像是科學作家 課程專題報告本質上更像是一個「科學作家」的工作。 學生透過查閱文獻,拼湊
常有網友用占卜好好玩來占疑解惑,網友中也包含不少大學生。那麼在「卜問事件」這一空白欄,究竟要怎麼寫,才能與天地神靈暢通交流? 卜卦要怎麼問問題 有位網友很可愛,他要占問的其實事情很單純,就是大四的實作專題原本設定在電機系的類比電路學科領域,現在想要跨到通訊領域做專題,不知可行不可行? 這麼單純
Thumbnail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