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訪問古道上生命的見証人(4)Meet the Witness on Historic Context

更新於 2024/09/1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讀書筆記: 訪問古道上生命的見証人(四)---讀《懷特菲爾德傳》(George Whitefield)


来自本书

来自本书


在他離開英國之前他向一所培訓非英國聖公會牧師學院講道:“......無論英國國教徒或是非英國國教徒,我們主要關心的是都應當是確信自己得到上帝的呼召和教導。......”他在他的信件中回應到:“哦,多麼渴望無論什麼宗派都有真正的,純粹的宗教復興啊!上帝使用我為器皿來促進這一事業!我並不在意自己做什麼或忍受什麼,惟願看到我主的國度帶著能力降臨。”上帝讓懷特菲爾德看透了罪的本質,更讓他深深地明白了上帝的恩典是豐富而完全的。他宣告說:“我信奉加爾文主義的神學體系,並不是因為加爾文,而是耶穌基督教導了我這個神學體系。”“揀選和在耶穌基督裡面白白稱義的教義......是我的靈充滿了聖潔的火焰,是我在我救主上帝裡面有極大的自信。”“我知道基督是一切的一切,人什麼也不是:人隻有選擇去地獄的自由意志,而沒有選擇去天堂的自由意志;隻有等到上帝在人裡面做工,人才能遵行上帝美好的旨意。”由於懷特菲爾德堅持自己仍是循道會信徒,很明顯因著教義不同,出現兩支不同的循道會運動。

懷特菲爾德從開始去美國到以后的30多年裡,他用畢生的勞作7次往返美國,直到最后一次講道死於美國。他奠定了美國循道會的根基,在當時13個殖民地巡回布道。1740年這次訪問見証了美國大覺醒運動(the Great Awakening),這無疑成為美國歷史上屬靈祝福最豐富的時期。當懷特菲爾德在美國各處勞作講道,舉行露天布道,建立孤兒院,培訓傳道人等等,他還時刻關心衛斯理弟兄。為他們禱告,也為他們寫信。在一次給他們的回信中說到:“我越考察最有經驗之人的作品和最有建樹基督徒的經歷,就越無發同意你關於不犯罪的觀點,以及你否認揀選和最終保守之教義的觀點......。尊敬的先生,我寫這些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出於愛。我從靈魂深處希望你能夠取得巨大成就......我希望聽到你成為成千上萬人屬靈的父親.......尊敬的先生,請不要生我的氣,而是為我禱告。你在基督裡不配的弟兄和僕人,G.W.”一般來說,人在表達不同意見時,往往會對對方很粗暴。有人會猜測懷特菲爾德對衛斯理一定很無禮。但懷特菲爾德內在靈魂的本質-尋求和睦和仁愛-流露在所有寫給衛斯理的書信當中。

在美國期間懷特菲爾德在佐治亞州遇到一撥莫拉維亞派的基督徒。其中領袖就是在牛津桎梏巷與衛斯理爭辯的彼得博勒。他在與他們的交談中知道他們的“寂靜教義”和不參加英國國教的聖禮,這一點上懷特菲爾德支持衛斯理的立場。爭論的最后,他對他們說:“我們最好分別進行上帝的工作......盡管我們的觀點不同,但上帝使我們能夠真誠懇切地彼此相愛。”

作為英國國教聖公會按立的牧師卻拒絕遵守英國國教規定的教區制度,也沒有遵守規章為其它宗派的教會講道,也沒有遵守隻在教堂講道跑到各處露天野外布道和另外組織社團。所以有人就出來反對和挑舋。但懷特菲爾德在美國十三個殖民地,他有計劃的以“春季布道之旅”“夏季布道之旅”“秋季布道之旅”到達所有開墾地。雖然他在開墾地的英國聖公會的排斥和誹謗,但他在其它宗派如長老會,浸興會以及其它獨立教會大受歡迎。在波士頓的威廉庫珀(William Cooper)在1741年11月寫到“我們仿佛回到了使徒時代;這裡展現了屬靈在祂百姓當中的能力和恩典,見証了祂賜給世界的福音。”這裡可以看到懷特菲爾德所經過之處,很多教會被他的服侍所感動,重新堅定了信仰,再次火熱起來。許多靈魂被帶回歸向基督。信徒人數急劇增加,很多信徒成為傳道人將福音帶到各個角落。他也不斷走出教會,在城市公地,街道和大學校園裡集會宣講福音悔改的信息。神大大使用他這個器皿,啟動了美國的屬靈大覺醒運動。他的旅行布道經過波士頓,在波士頓公地的一次聚會人數甚至超過了波士頓的城市人口總數。他還兩次去哈佛大學為學生布道,也去耶魯大學講道。之后他被約拿單愛德華茲邀請來到北安普敦在那裡傳講神的話。會眾屏住呼吸專注地聽他講道,不僅打動了有教養有文化的人,也打動了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們。

這期間他也收到約翰衛斯理的來信,不斷提到他們的分歧點,想要和他辯論。但他在1740年9月25日的回信中這樣說到:“我想我早已知道什麼是在聖靈裡的公義,平安和喜樂。我相信這些是上帝兒子的特權:但我不能說我內心裡沒有罪。...... 尊敬的先生,看到你在很多信中說自己今生似乎可以擁有'無罪的完美',我感到很遺憾......在我低下頭交上我的靈魂之前,我不會說自己裡面的罪已經被完全除去了。我知道很多人濫用了這個教義,應許是故意沉溺在罪中。”這可能是懷特菲爾德向衛斯理展示的最強硬的態度。關於自己的悔改歸正,他立場堅定,但他的態度是謙恭有禮的,而不是好鬥的。在1741年3月從返回英格蘭的船上他又一次給衛斯理回信:“我最最親愛的弟兄們,你們為什麼要拋出那塊爭論的骨頭?你們為什麼要發表那篇'反對預定論'的講道?...... 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難道認為我不和你們一樣關心真理,思考真理嗎?上帝是我的審判者。我一直盼望你們是我所敬愛的,並且希望將來也是如此。但我必須宣講基督的福音,但現在如果不談到關於揀選的教義,我就無法做到這一點......。哦,我親愛的弟兄們啊,我的心幾乎在流血!我寧可永遠逗留在這大海上,也不願回到英格蘭去反對你們。”

2016年4月15日

from Google

from Google


avatar-img
213會員
265內容數
我自己並不是一個會碼字的,然而,有時聖靈充滿就會情不自禁寫下幾行可以稱為感動的句子。能思想,能拿出手來寫,能post這裡,都是神的恩典。若不是出於神,一切都不會成為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ric 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懷特菲爾德再次回到英國時,他和約翰和查理衛斯理在一起徹夜禱告,像喝了新酒一樣興奮,常常被上帝的同在征服。接著他開始了第二次牧師按立程序,是由英國國教主教本森博士。本森博士為懷特菲爾德牧師禱告說:“為了在這個墮落的時代帶來真宗教的復興......願上帝在他所承擔的一切工作中賜給他偉大的成功。”
18世紀初期,歐美兩洲處於信仰低潮,在一群布道家的帶領下,興起了一場“大覺醒“的宗教復興運動。喬治·懷特菲爾德(1714—1770)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畢業於牛津大學,年輕時通過閱讀亨利馬太的聖經注釋,奠定神學根基。他一生的事奉遍及歐美,經常對幾萬人講道。在他34年的事奉生涯中,總共講了3萬多次道。
十七世紀末,正統主義將基督教本來活潑的信仰化成一套僵化、呆板、抽象的教理,而信心變成了對這套教理的宣認,這與當初路德所講的信心很不同,當路德談到信心時,指的是信徒與神之間活潑的關系,但到了正統主義時代,這種關系仿佛被信徒遺忘了一樣,他們擁有精細地界定所謂“純正信仰”,但卻缺乏了因信仰而來的生命活力。
當懷特菲爾德再次回到英國時,他和約翰和查理衛斯理在一起徹夜禱告,像喝了新酒一樣興奮,常常被上帝的同在征服。接著他開始了第二次牧師按立程序,是由英國國教主教本森博士。本森博士為懷特菲爾德牧師禱告說:“為了在這個墮落的時代帶來真宗教的復興......願上帝在他所承擔的一切工作中賜給他偉大的成功。”
18世紀初期,歐美兩洲處於信仰低潮,在一群布道家的帶領下,興起了一場“大覺醒“的宗教復興運動。喬治·懷特菲爾德(1714—1770)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畢業於牛津大學,年輕時通過閱讀亨利馬太的聖經注釋,奠定神學根基。他一生的事奉遍及歐美,經常對幾萬人講道。在他34年的事奉生涯中,總共講了3萬多次道。
十七世紀末,正統主義將基督教本來活潑的信仰化成一套僵化、呆板、抽象的教理,而信心變成了對這套教理的宣認,這與當初路德所講的信心很不同,當路德談到信心時,指的是信徒與神之間活潑的關系,但到了正統主義時代,這種關系仿佛被信徒遺忘了一樣,他們擁有精細地界定所謂“純正信仰”,但卻缺乏了因信仰而來的生命活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先知以西結與耶利米是同一時代的人,都經歷過耶路撒冷被毀、猶太人被擄的事件。不同的是耶利米是在耶路撒冷擔任先知,而以西結則是在被擄之地被呼召作為先知。在聖經裡面,以西結也是第一位在被擄之地的先知,而這樣的意義也說明,即使猶太人亡國被擄,但上帝卻從未棄祂的選民不顧……
Thumbnail
世界宗教議會中,基督徒與東方宗教信徒初次相遇的盛況(有時是窘境),突顯美國基督徒對別的宗教的無知,甚至誤解,問題的癥結在於世界宗教的多元、不同信仰之間的差異。
Thumbnail
一八九三年,美國芝加哥發生一件史無前例的宗教大事:基督新教、天主教、猶太教、一位論(unitarian)印度教、耆那教、佛教、神道教、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的宗教代表聚集,參加為期三週的世界宗教議會(World's Parliament of Religions)。
Thumbnail
二十世紀美國宗教教育家威斯霍夫(John Westerhoff, III,1933~)提出「四個信仰階段」,針對牧者、主日學老師、學校宗教老師等日常面對的教育現場,提供教育藍圖,幫助基督徒的信仰達至成熟。
Thumbnail
我們花點時間講宗教裁判所,這個異端審訊機關惡名昭彰,是由天主教道明會來主持。其實道明會本身是個理念不錯的修會(最早設立大學,而且設立超多大學的研究單位)> 天主教派系很多,各有不同理念與主張,其中道明會是個非常用心研究聖經的修會,也許太用心了。 這是個問題,因為修會是個避世的單位,換句話說,他們
Thumbnail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2018年的四月,由於貝克博士臨時取消來台灣的行程,我們能夠很幸運地,能夠修哥與晶玫姐共進晚餐!在那頓晚餐中,上帝很奇妙地,讓毫無隱藏事工與旌旗教會能夠有所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一個被神的靈所充滿而重生的人究竟具有怎樣的特徵?我們如何分辨真正屬靈的基督徒與虛假、並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之差異?喬納森·愛德華茲深信:一個真正蒙恩得救的人,內裡有聖靈的臨在作印記,他外在的生活行為也一定會反映他內在生命的真實。
Thumbnail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你認為人類先要生存下去,真相和名聲哪個比較重要?」(《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118)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先知以西結與耶利米是同一時代的人,都經歷過耶路撒冷被毀、猶太人被擄的事件。不同的是耶利米是在耶路撒冷擔任先知,而以西結則是在被擄之地被呼召作為先知。在聖經裡面,以西結也是第一位在被擄之地的先知,而這樣的意義也說明,即使猶太人亡國被擄,但上帝卻從未棄祂的選民不顧……
Thumbnail
世界宗教議會中,基督徒與東方宗教信徒初次相遇的盛況(有時是窘境),突顯美國基督徒對別的宗教的無知,甚至誤解,問題的癥結在於世界宗教的多元、不同信仰之間的差異。
Thumbnail
一八九三年,美國芝加哥發生一件史無前例的宗教大事:基督新教、天主教、猶太教、一位論(unitarian)印度教、耆那教、佛教、神道教、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的宗教代表聚集,參加為期三週的世界宗教議會(World's Parliament of Religions)。
Thumbnail
二十世紀美國宗教教育家威斯霍夫(John Westerhoff, III,1933~)提出「四個信仰階段」,針對牧者、主日學老師、學校宗教老師等日常面對的教育現場,提供教育藍圖,幫助基督徒的信仰達至成熟。
Thumbnail
我們花點時間講宗教裁判所,這個異端審訊機關惡名昭彰,是由天主教道明會來主持。其實道明會本身是個理念不錯的修會(最早設立大學,而且設立超多大學的研究單位)> 天主教派系很多,各有不同理念與主張,其中道明會是個非常用心研究聖經的修會,也許太用心了。 這是個問題,因為修會是個避世的單位,換句話說,他們
Thumbnail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2018年的四月,由於貝克博士臨時取消來台灣的行程,我們能夠很幸運地,能夠修哥與晶玫姐共進晚餐!在那頓晚餐中,上帝很奇妙地,讓毫無隱藏事工與旌旗教會能夠有所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一個被神的靈所充滿而重生的人究竟具有怎樣的特徵?我們如何分辨真正屬靈的基督徒與虛假、並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之差異?喬納森·愛德華茲深信:一個真正蒙恩得救的人,內裡有聖靈的臨在作印記,他外在的生活行為也一定會反映他內在生命的真實。
Thumbnail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你認為人類先要生存下去,真相和名聲哪個比較重要?」(《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