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訪問古道上的生命見証人(2) Meet the Witness on the Historic Context

Eric H-avatar-img
發佈於心向上帝的旅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訪問古道上的生命見証人(二)-------讀《懷特菲爾德傳》Meeting the Witness on the Historic Context

18世紀初期,歐美兩洲處於信仰低潮,在一群布道家的帶領下,興起了一場“大覺醒“的宗教復興運動。喬治·懷特菲爾德(1714—1770)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畢業於牛津大學,年輕時通過閱讀亨利馬太的聖經注釋,打下了他的神學根基。他一生的事奉遍及歐美,13次橫渡大西洋。他以講道的大能著稱,經常對幾萬人講道。在他34年的事奉生涯中,總共講了3萬多次道。

raw-image


他一直以為隻要行善就可以走上通往天堂的道路。也有些人並不認為好行為是進天堂的必要條件但自己卻在不知不覺中在每天生命中實踐這樣一些條框。可是有一本書《人靈魂之中上帝的生命》(The Life of GOD in the Soul of Man)卻讓懷特菲爾德認識了“重生”“新人”“真正的基督徒”。為了得到“上帝的生命”他更加克己磨練,禱告靈修,流淚認罪,卻沒有得到。他痛苦絕望,上帝卻在恩典中向他啟示,讓他知道真理永遠也不能靠自己努力得到的。當他生病躺臥在病榻上或在牛津校園草坪上跪著禱告時,神才把神聖的靈自天而下注入他的靈魂,從此一個全新的喬治懷特菲爾德出現了。“哦,當我卸下了罪的重擔,感受到上帝之愛進入了我絕望的靈魂中。我的靈魂充滿了怎麼樣的喜樂啊,那是用言語無法形容的喜樂,是充滿了榮耀的大喜樂!毫無疑問,那是值得永遠紀念的一天。我的喜樂像春天的潮水般溢過了河岸。”他的悔改歸正發生在1735年復活節后,那年他二十歲。他生命中的陰霾徹底消散,看到自己在基督裡成長的無限可能,他滿懷喜悅地向著理想飛奔。生命的改變也讓他閱讀聖經有了新的快樂,成為他每天滋養靈魂的肉和飲料,每天領受到來自從天上的生命,光照和能力。‘上帝在每天的禱告中賜給了我多麼甜蜜的團契啊!’

每天早上五點,他跪在地上手頭放著希臘文《新約聖經》和《亨利馬太聖經注釋》“逐字逐行的禱告”讓這些經文融入他的生命,這為將來每周四十小時以上講道和忙碌的服侍積累了豐富的知識。他曾經認為做牧師是一份職業,現在他知道牧師的服侍是一份聖潔的職分。人隻有得到上帝明確的呼召才可進行這種服侍。他已經准備好開始這樣的一種服侍,願意完全將自己完全降服給神,將自己徹底交托給上帝手裡,求主帶領。

raw-image


之后,他畢業於牛津大學獲得學位。二十一歲時在英國國教聖公會按立為牧師。他在給朋友的信中提到:他的初次講道,相信是上帝依然賦予他能力並帶著福音的權柄進行的。他意識到他有當眾演講的卓越才能。大多數人非常吃驚。這或許會幫助他在聖職上追求卓越和成功。但是,他不看重這一切。他說:“我隻想說,我追求今生永久的沖突和掙扎。在永恆之外的此岸,我不盼望得到別的平安,隻希望背起十字架。”於是,他離開那個對他滿溢崇拜和贊美的教會。再一次來到牛津,加入到校園基督徒社團服侍。這中間也去過倫敦和牛津周邊教會講道,他受到極大的敬意。這個時候,各方面的原因讓懷特菲爾德做出一個決定去美國佐治亞州服侍。在等待離開期間,他又在各處教會講道,各宗派的信徒擁擠滿了教堂的角角落落。每天都在講道,有時一天五次。聖靈在他的心裡做工和感動,他處於屬靈的喜樂當中。他在手稿中寫到:“有時當我散步的時候,我的靈魂會突然迸發,仿佛要離開我的身體似的。還有的時候,我感受到上帝無限的威嚴,不得不俯伏在地上,把自己空白的靈魂交給上帝手中,任由上帝按祂的的意願在上面書寫。”

這期間的講道以及一次講解《羅馬書》八章三十節時他的神學思想漸漸清晰,也即“加爾文主義”。但他更願意稱之為“恩典的教義”。他繼續在不同地方不同教會講道,人們聚精會神地聽道像是在傾聽永恆。那些被深深感動的像出生的嬰兒一樣痛哭不已。他把嚴謹可靠的經文主旨與平實易懂的個人應用結合在一起,首先打動會眾的頭腦,然后喚醒他們的情感,最后改變他們的意志。他的講道吸引了各階層的人士,為他們帶來大喜樂的福音。他的講道充滿了能力,洋溢著熱情的火焰,深深感動著會眾。有些人開始過分地稱贊他是“撒拉弗天使”。這時他在記述中寫道:“擁戴的浪潮越來越高漲,......,他們的稱贊越來越過分了,若不是因著我的大祭祀耶穌基督的憐憫,這樣的擁戴可能會毀了我。我懇求耶穌基督牽著我的手帶領我走過這熾熱的熔爐,保守我不受傷害。祂垂聽了我的禱告,讓我看到除了主的稱贊以外,其他一切的贊美都是虛妄的。”

from Google

from Google


在他決定去喬治亞到成行已經一年多過去了。1737年12月30日他帶著眾人的惜別之情,路上有人攔住他,擁抱他,用祝福的目光尾隨他,流淚告別。他寫道:“若沒有耶穌基督扶持我們的心,我們幾乎不能承受這樣的離別”。他在跨洋的船上向神禱告:求上帝賜給我,深深的謙卑,受正確引導的熱心,燃燒的愛和單單仰望主的眼,這樣世人和魔鬼何其與我呢。他在去往美國的船上將甲板辦成一個浮動的禮拜堂,組織唱詩班,每天向船上幾乎所有的人講道。講述“在亞當裡的墮落以及重生的必要性。”船上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那些好輕蔑,喜詛咒的人,現在他們卻“像小孩子一樣站出來背誦教理回答”。許多人開始讀聖經,幾乎所有人參加每天早晚的崇拜服侍。三艘同行的船靠近時他常常站在甲板頂上為三隻船上的官兵宣講上帝的聖言,這是何等壯觀的圖像啊。

在佐治亞州期間,天氣炎熱,他在地板上睡覺。對於一個充滿神聖之愛的人來說,這一切根本不值一提。他舉止坦率從容,言談平易近人。辛勤地服侍贏得了人們的愛戴。他看到許多無家可歸的孩子於是決定建一座孤兒院。

讀書筆記:訪問古道上的生命見証人(1) Meet the Witness on the Historic Context

3-7-201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英華-avatar-img
2023/09/10
謝謝Eric接受建議。相信会有更多人閱讀。 我把文中幾個簡体字秀給你看,是否可改一下。1人「隻」有得到上帝明確的呼召才可進行這種服侍。應是「只」有。2「隻」希望背起十字架應是「只」3喚醒他們的情感,最「后」改變他們的意應是「後」4他說:“我「隻」想說,我....」應是「只」
avatar-img
Eric H的沙龍
219會員
343內容數
我自己並不是一個會碼字的,然而,有時聖靈充滿就會情不自禁寫下幾行可以稱為感動的句子。能思想,能拿出手來寫,能post這裡,都是神的恩典。若不是出於神,一切都不會成為可能。
Eric 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小時候我以為人生是一條筆直的河,流向某個明確的終點。可如今才發現,它更像是散落一地的雨滴,各自折射不同的光線,彼此之間並無明確邊界,但都被同一片天空所涵蓋。人生沒有絕對的開始或終止,一切都是「有時」。「生有時,死有時」
Thumbnail
2025/04/21
小時候我以為人生是一條筆直的河,流向某個明確的終點。可如今才發現,它更像是散落一地的雨滴,各自折射不同的光線,彼此之間並無明確邊界,但都被同一片天空所涵蓋。人生沒有絕對的開始或終止,一切都是「有時」。「生有時,死有時」
Thumbnail
2025/04/19
在世界醒來之前,有很長的一段黑。 不是那種能用燈光驅趕的夜,是落在心裡的那種沉重。 罪的聲音、死的陰影、無望的嘆息,一起編織成一口深井,把人困在下墜的孤寂裡。
Thumbnail
2025/04/19
在世界醒來之前,有很長的一段黑。 不是那種能用燈光驅趕的夜,是落在心裡的那種沉重。 罪的聲音、死的陰影、無望的嘆息,一起編織成一口深井,把人困在下墜的孤寂裡。
Thumbnail
2025/04/18
午后,陽光斜斜地灑在廚房的地磚上,靜靜的,像一首無聲的詩。窗邊的風鈴偶爾晃動,發出透明的聲音。白色的餐盤泛著柔和的光,一如我們心中那潔淨的盼望。而你——我們的小Noah,舌尖還發著奶音,卻在那個靜謐的午後,說出了一句彷彿讓大家也屏息的禱告
Thumbnail
2025/04/18
午后,陽光斜斜地灑在廚房的地磚上,靜靜的,像一首無聲的詩。窗邊的風鈴偶爾晃動,發出透明的聲音。白色的餐盤泛著柔和的光,一如我們心中那潔淨的盼望。而你——我們的小Noah,舌尖還發著奶音,卻在那個靜謐的午後,說出了一句彷彿讓大家也屏息的禱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二十世紀美國宗教教育家威斯霍夫(John Westerhoff, III,1933~)提出「四個信仰階段」,針對牧者、主日學老師、學校宗教老師等日常面對的教育現場,提供教育藍圖,幫助基督徒的信仰達至成熟。
Thumbnail
二十世紀美國宗教教育家威斯霍夫(John Westerhoff, III,1933~)提出「四個信仰階段」,針對牧者、主日學老師、學校宗教老師等日常面對的教育現場,提供教育藍圖,幫助基督徒的信仰達至成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十七世紀末,正統主義將基督教本來活潑的信仰化成一套僵化、呆板、抽象的教理,而信心變成了對這套教理的宣認,這與當初路德所講的信心很不同,當路德談到信心時,指的是信徒與神之間活潑的關系,但到了正統主義時代,這種關系仿佛被信徒遺忘了一樣,他們擁有精細地界定所謂“純正信仰”,但卻缺乏了因信仰而來的生命活力。
Thumbnail
十七世紀末,正統主義將基督教本來活潑的信仰化成一套僵化、呆板、抽象的教理,而信心變成了對這套教理的宣認,這與當初路德所講的信心很不同,當路德談到信心時,指的是信徒與神之間活潑的關系,但到了正統主義時代,這種關系仿佛被信徒遺忘了一樣,他們擁有精細地界定所謂“純正信仰”,但卻缺乏了因信仰而來的生命活力。
Thumbnail
佈道大會以「基督是誰?」為主題,引用約翰福音一章的經文,針對「上帝的存在-推翻無神論」、「萬物皆為上帝所創造」、「異端的創造論」、「道為生命的泉源」、「上帝的愛」與「上帝的道與光」等訊息做講解。唐牧師最後總結說,要了解上帝,人需要藉由上帝的光的照射得倒祂的啟示。耶穌是那光,那真光。
Thumbnail
佈道大會以「基督是誰?」為主題,引用約翰福音一章的經文,針對「上帝的存在-推翻無神論」、「萬物皆為上帝所創造」、「異端的創造論」、「道為生命的泉源」、「上帝的愛」與「上帝的道與光」等訊息做講解。唐牧師最後總結說,要了解上帝,人需要藉由上帝的光的照射得倒祂的啟示。耶穌是那光,那真光。
Thumbnail
Hassan主教說:「如果我們把愛裡的危險和必須承擔的痛苦都拿掉,那這個愛的價值,剩沒多少。如果我們把十字架的意義,從基督教裡抽走,基督教就只剩空殼」 (60)。十字架上發生的事,是他們在面對信仰的深淵時刻,一次又一次、不放棄去明白的奧祕。
Thumbnail
Hassan主教說:「如果我們把愛裡的危險和必須承擔的痛苦都拿掉,那這個愛的價值,剩沒多少。如果我們把十字架的意義,從基督教裡抽走,基督教就只剩空殼」 (60)。十字架上發生的事,是他們在面對信仰的深淵時刻,一次又一次、不放棄去明白的奧祕。
Thumbnail
- 福音101文章拯救靈魂101,兆鴻老師寫101篇福音的文章分享。 每一篇福音文章拯救101個靈魂。101篇文章就可以拯救10,201個靈魂, 而這10,201個靈魂,再把這101篇的福音文章分享出去, 那麼就可以再拯救1萬人。 結論: - 馬 太 福 音 Matthew 3:16
Thumbnail
- 福音101文章拯救靈魂101,兆鴻老師寫101篇福音的文章分享。 每一篇福音文章拯救101個靈魂。101篇文章就可以拯救10,201個靈魂, 而這10,201個靈魂,再把這101篇的福音文章分享出去, 那麼就可以再拯救1萬人。 結論: - 馬 太 福 音 Matthew 3:16
Thumbnail
耶穌基督的食物,不是慈善工作,而是追求信仰團體的團結(solidarity),讓上帝「國度」(kingdom)成為「密度」kin-dom,網子才能堅固。這個,也就是教會的根基。
Thumbnail
耶穌基督的食物,不是慈善工作,而是追求信仰團體的團結(solidarity),讓上帝「國度」(kingdom)成為「密度」kin-dom,網子才能堅固。這個,也就是教會的根基。
Thumbnail
我真的很喜歡義仁牧師的講道篇,充滿著南國和煦陽光與微風,卻又帶點酸辣的氣息,圍繞在信者的身旁,如此貼近、如此親切。
Thumbnail
我真的很喜歡義仁牧師的講道篇,充滿著南國和煦陽光與微風,卻又帶點酸辣的氣息,圍繞在信者的身旁,如此貼近、如此親切。
Thumbnail
因為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彼得前書1:24-25--- 今天跟不是教徒的老友聊完禪宗公案之後,再談到使徒行傳。我說初代教會的徒子徒孫要非常感謝路加醫生:就像太史公為遊俠,刺客,這些被韓非定義成五蠹的社會邊緣
Thumbnail
因為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彼得前書1:24-25--- 今天跟不是教徒的老友聊完禪宗公案之後,再談到使徒行傳。我說初代教會的徒子徒孫要非常感謝路加醫生:就像太史公為遊俠,刺客,這些被韓非定義成五蠹的社會邊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