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

含有「新浪潮」共 1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新浪潮象徵顛覆性的龐克搖滾革命正式轉向主流,高呼反抗的龐克們在一瞬之間成為色彩繽紛、光鮮亮麗的流行歌曲製造機,獲得了不曾想像過的商業成功,也讓許多音樂人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相反來看,也有許多一鳴驚人的傑出作品被埋沒在這洪流之中。
Thumbnail
有時,音樂人可能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尋找合適的樂團成員來一起實現他們的音樂夢想,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環境使然,80 年代初,鮮為人知的後龐克邪典樂團 Saâda Bonaire 便是從德國不來梅當地的移民中心招募樂團成員,希望能在音樂上取得輝煌成就。
Thumbnail
「我的理想是浪漫。這是一個浪漫的理想。」 「好長時間以來你一個人生活,跟男人不再有任何關係。這可能令人萎靡不振,但同時呢,你自己就會保持一種純淨狀態。因為你不會喪失你所擁有的能量,你總在夢想著,始終在等待著,等待現實中的某件事情。 」 ——Éric Rohmer《綠光》,1986
Thumbnail
5/5Éric Rohmer《綠光》,1986
(原文於2015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記電影會》舉行了電影《小畢的故事》的放映會,《小畢的故事》(以下簡稱為《小》片)乃為「台灣新電影」早期名作之一,講述一名男孩成長的歷程。 這樣的簡介,看似普通,不過,放諸於當時台灣社會變遷,卻會對《小》片有更多的聯想。1979年,台灣發生「美麗島事
Thumbnail
「『想要聽到每一張唱片』,這種波赫士巴別塔圖書館式的幻想,使得這趟旅程,使得這本書成為可能。在全球化把每個人的耳朵變成差不多的樣子的時候,在全球化的另一條路上,靠著網路資訊、廉價航空、青年旅館,去尋找不同的歌不同的人們,把那些原本散落在各個城市的唱片,各式各樣的記憶與故事,終於地,全部聚集起來。」
Thumbnail
身為挑戰政治禁忌的作品,悲情城市很容易讓人們期待落空。 侯導說過他只是想「拍出自然法底下人們的活動」,不帶批判的用上帝視角發出一聲嘆息,力道絕對比直接拍攝血腥場面來得強烈,暴力屠殺的影響到偏遠山區還有聾啞人士、家庭主婦、沒有政治意識的小老百姓,像是龍捲風這樣的物理力量將人裹挾進去,流氓和文人以為能夠
Thumbnail
在馬戲當中有一個很經典的角色,他叫做小丑,通常小丑的身上會安上這樣一個紅鼻子,很像是他的註冊標籤。小丑總會讓我一再地想到候孝賢導演的電影:兒子的大玩偶。這系列影片也同時被視為「台灣電影新浪潮」的開端。
Thumbnail
他們說,當你死時,你會看到電影一樣的東西。像幾秒內看完人生的萬花筒,我很期望那個電影,一個人最後的電影。 — — 伊丹十三,蒲公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一個月前,曾任Yellow Magic Orchestra (YMO)樂團鼓手兼主唱的日本樂壇傳奇高橋幸宏因病離開了我們(1月11日),享壽70歲。在人們印象中他總是位打扮得體面時髦的紳士,終生擴展自身的創作邊界從未停歇,這樣一位擁有不老靈魂的人物,辭世也就格外令人難以置信。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