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

含有「木雕」共 2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戶外氣溫是攝氏四度不到,水氣又豐富,相當冷冽難熬的夜晚。 夜間寒風像是要吹透皮肉骨頭,全身再起一陣寒顫,這樣下去不行,會凍死在高山上然後再也見不到小護士,說不定還變成樹靈塔傳說的一部份,被媒體渲染成無知遊客拿尺測量它亂摸亂踩而觸怒樹靈所以得到報應之類的。
最近聽到很多談論這部電影「我的完美日常」 我還沒看到電影 但對於這句話好有感觸 「下次是下次,現在是現在」 這句話讓存在內心的許多猶豫和懷疑 在還沒獲得真正答案和理解時 有了很大的衝擊 我理解我是很需要目標感的理性思考邏輯 但大部分推動我往前進的 好像又是感性的那個狀態 因為
Thumbnail
在唐宋時期,因為宋、遼連年戰爭,銅資源大量短缺,為了鑄造武器,限制了傳統金銅佛像的製作,因此木雕觀音像逐漸成為主流。而石雕觀音像的發展則可以追溯到更早的魏晉隋唐時期,全盛時期與當時多處知名石窟的開鑿密切相關
Thumbnail
關於最近教學上面的一點想法感觸,想試著用文字記錄下來,也幫自己做好整重現整理。 這週每天趕場,一天都是跑好幾個地方,回家都是整個放空,開始回想發生的種種,自己有沒有沒有處理好的部分。這週在每個課程活動中,都有許多不同的狀況,有時候會忍不住跟他們說一些,可能已經跟木雕課程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
Thumbnail
一個光澤胡桃木雕刻的3D擬人化的波斯貓角色,正在跳霹靂舞的Windmills 動作,風車是一個高難度動作,這需要精確的技術和勇氣。 光澤胡桃木雕刻的身體就像一個男孩的黃金比例,上半身穿著寬鬆的光澤胡桃木雕刻的Tshirt, 搭配穿著光澤胡桃木雕刻的jumpsuit,腳上穿著一雙光澤胡桃木雕刻的運
Thumbnail
要產品化的話,一號圖感覺比較穩。二、三圖支撐點比較少。
EC3-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30
是啊!真實如果要進入木材雕刻,木材的選擇,姿勢的考量,尺寸的大小,都需要仔細考慮與修正。實際的雕塑才會美觀與實用。 單腳的姿勢,如果實際雕刻,旁邊需要有物件配搭,可以增加姿勢的穩定度。
最近才知道東勢有一個「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就在東勢高工旁邊。在東關路上,這條路我不知道走過幾次啊? . 這裡占地很大(我可以用超級大,來形容嗎?)根據我的計步器統計,繞一圈需3500步。 . 這裡最大的特色有一個很大水池,我們就繞水池走一圈。這個水池應該也是用砲木頭的。豐原以前
Thumbnail
R煉-avatar-img
2024/01/30
好特別的地方,房子設計非常特別
劇情簡單、直接而不敷衍了事。插畫精緻,文字標注音,書後有附伴讀資訊。客群抓得精準且服務完善,雖然沒有細究,但這個小黑啤的IP看來還有搭配其他影音、桌遊等內容,完全可以看到整個臺灣吧團隊的用心。
Thumbnail
禱告喇叭啊,放過我吧! 印尼有約九成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個和平且友善的國度,加上印尼人的天性樂觀,其實是個非常宜居的國家(當然,物價便宜到令人髮指!) 但關於每日朝拜的音樂很大聲這件事情我還是無法完全適應(對不起阿拉,偶就是那個耳朵脆弱的台灣人嗚嗚🥹) 所以偶爾我會跑到一個叫Jepara
Thumbnail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位於台中市東勢區,其前身為『台灣大雪山林業股份有限公司』,擁有60年代東亞地區最大製材廠,為全台首先導入美式一貫作業之廠區。全園區免費參觀,開放時間為週三至週日(暑期7、8月為每日開園)06:00~18:00,農曆除夕、初一休園,園區遊憩設施分為木雕展示區、林業展示區、環湖步道等
Thumbnail
真是愜意的好地方!讚讚的~我收藏了 :)謝謝介紹!
像要赴一場神祕約會,老人領路,健志跟隨其後,一老一少安靜地沿著河岸走著......
Thumbnail
帳號不存在-avatar-img
2023/02/20
很慶幸這是2015年之前完成的作品,你的新作比之過往多了更多仁愛跟溫情,雖然年輕時總無可避面經歷過動盪與解不開的結,但面對這樣的作品我還是很難過。我想起川島芳子的死。在這幾年有一部電視劇叫做生生世世,裡面刻畫了同志藝術家、動亂、波折的愛情,劇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在我看來是好下場,除非我們用活著就是最大的標準來看,然後最後一集隨便收場。整個電視劇最讓我喜歡的是主題曲及片尾曲,音樂做得很棒!最令人痛苦的是感情戲──為了家族而結婚、老公是同志、兒子因為支持民主入獄、女主角被朋友陷害、男主角被青梅足馬下藥......每個時代不同的苦,都是一樣的。但作者越寫越有一種仁慈,下手比較不狠,希望隨著時間我們看世界也是好的那一面。在錦添的身上我看到了另外一種堅毅,他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在,我覺得他其實姓陳。(以前網路用語作者只要寫了個討罵的傢伙,大家就說作者是他繼母,想一想實在有理)。
陳南宗-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2/21
真的感謝您仔細閱讀還寫了這麼深入的讀後感想,我太驚訝了。年紀越大,膽子越小,所以我的文風確實收斂許多,另一方面也許是信仰的關係,世俗的紛爭與衝突表現在文學上,我嘗試用比較寬容,或者說比較中立的角度來詮釋,但也怕筆力變弱,舊讀者不適應,或許會流失他們。但寫作本是如此,暢抒己見,不忮不求,盼得知音,一切隨緣。很高興您能接納我創作的人物,我會努力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