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
含有「生物炭」共 2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細雨徐行的沙龍
2025/04/13
Verde 首創生物炭瀝青碳權技術,進軍淨零基礎建設市場
美國新創企業 Verde Resources 與 Oregon Biochar Solutions 合作,於 NCAT 測試場完成全球首例將生物炭應用於冷拌瀝青,並成功申請 Puro.earth 碳移除碳權。此創舉不僅證明生物炭瀝青具備減排與碳封存雙重效益,也顯示在嚴苛氣候與長期耐用性下的工程潛力。
含 AI 應用內容
#
生物炭
#
碳移除
#
碳權
1
留言
細雨徐行的沙龍
2025/04/12
碳移除的在地實驗:Patch 與 Varaha 打造亞洲小農碳權合作新模式
美國氣候金融平台 Patch 與亞洲碳專案開發商 Varaha 宣布締結數百萬美元合作,支持小農參與自然碳移除計畫。透過造林、再生農業與生物炭,已實現 150 萬噸 CO₂ 移除並創造在地收益。此模式展示碳市場如何兼顧減碳、經濟與社會共益。
含 AI 應用內容
#
Patch
#
Varaha
#
生物炭
3
留言
細雨徐行的沙龍
2025/04/02
選購碳移除碳權的五大考量
全球碳排放持續上升,企業須積極減碳並將碳移除納入策略,以因應日益嚴格的氣候法規與投資人要求。碳移除市場仍在發展,企業應先減少自身可控排放,並依自然型與技術型方案權衡選擇。建立內部專業能力或與可信賴的供應商合作,有助於確保長期穩定供應。早期布局可影響市場標準,確保企業未來競爭力。
含 AI 應用內容
#
氣候行動
#
碳權
#
碳移除
4
1
細雨徐行的沙龍
2025/03/28
建築行業脫碳的創新解方:生物炭在混凝土中的應用
隨著全球建築行業面臨減碳壓力,將生物炭納入混凝土生產已成為一個有前景的脫碳途徑。生物炭可替代部分水泥和骨料,減少混凝土的碳排放並提升其性能。儘管生物炭在生產規模、成本控制及監管等方面仍面臨挑戰,其在減排和促進碳封存方面的潛力使其成為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投資的領域。
含 AI 應用內容
#
生物炭
#
碳移除
#
CDR
5
2
細雨徐行的沙龍
2025/03/09
淨零之路的資金挑戰:碳移除專案融資指南
本文深入探討碳移除產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專案開發者所面臨的融資挑戰;從早期階段到商業規模化,碳移除專案在資金募集上遭遇多重障礙。Carbonfuture 為供應商提供實用指南,內容涵蓋專案生命週期評估、多元融資管道分析、風險管理,解析如何透過預購協議,降低投資者風險,開創碳移除永續發展之路。
#
碳移除
#
CDR
#
融資
2
1
細雨徐行的沙龍
2025/03/08
生物炭碳權搶購潮:企業如何避開供應短缺與價格飆漲?
全球企業積極追求2030淨零排放目標,高品質碳移除方案需求激增,生物炭成為熱門選擇。然而,Supercritical研究顯示,高品質生物炭碳權供應緊張,2025年已62%預購。本文探討生物炭市場現況、價格趨勢、預購合約的重要性,以及企業如何搶佔先機,避免面臨供應短缺和價格飆漲風險。
#
碳權
#
碳移除
#
生物炭
3
3
細雨徐行的沙龍
2025/02/26
碳移除市場的漫長征途:高成本與不確定性的挑戰
耐久碳移除市場雖被視為實現淨零碳排的關鍵技術,但當前仍面臨高昂成本、有限供給及技術不確定性等挑戰。企業雖已投入數億美元簽署碳權預購協議,但多數技術尚未成熟,市場價格亦缺乏共識。與此同時,土地利用型碳移除雖更具成本效益,但可用土地有限,無法單獨承擔減碳重任。
#
氣候行動
#
碳權
#
碳抵換
3
8
細雨徐行的沙龍
2025/02/13
加拿大淨零排放目標與路徑:碳移除技術及公平原則的關鍵角色
本文介紹加拿大淨零排放目標與路徑的最新研究。研究重點在於如何運用綜合評估模型結合公平原則,評估加拿大達成淨零排放後碳移除技術的重要性與不同情境下的需求,並分析主要CDR技術的潛力及技術採用率的可行性。政策建議方面,加拿大政府在發展CDR技術、能源結構轉型、投資地質儲存、發展碳匯等方面應更關注公平性。
#
氣候行動
#
碳移除
#
淨零目標
2
9
細雨徐行的沙龍
2025/02/07
樂高的碳移除投資計劃
樂高投資 275 萬美元於生物炭、加速岩石風化與造林等碳移除專案,並與 Climate Impact Partners 和 ClimeFi 合作,以多元策略應對氣候變遷,因此亦投資密西西比流域的造林計畫,兼顧生態恢復與碳封存。該公司強調碳權購買無法取代內部減排,將持續減少供應鏈與製造的碳足跡。
#
碳權
#
碳交易
#
氣候行動
4
7
細雨徐行的沙龍
2025/02/06
CDR.fyi 的 2024 年度碳移除回顧
2024 年 CDR 市場成長 78%,總購買量接近 800 萬噸。然而市場仍高度集中,80% 的購買來自 Microsoft、Google、Stripe 和 Frontier 等買家。新興供應商和跨領域買家的加入顯示出市場逐漸擴展,但仍需更多買家參與以推動市場成長。
#
碳移除
#
自願性碳市場
#
碳抵換
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