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目標

含有「淨零目標」共 8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全球企業採用淨零目標的比例近年上升 227%,顯示減碳行動不再延宕。工業與原材料等高排放部門正引領轉型,並隨著 SBTi 將於 2027 年推出更嚴格規範,企業須確保數據透明、涵蓋全價值鏈排放,並定期更新目標。能成功落實的公司,將更能在低碳經濟中取得競爭優勢,為永續的淨零經濟奠定基礎。
Thumbnail
SBTi 最新發布的金融業淨零標準 (FINZ) 為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提供明確的減碳指南,要求其設定科學基礎的減排目標,並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融資,同時提升資訊揭露透明度。此標準將影響全球資本流向,推動淨零轉型,但其漸進式淘汰化石燃料融資的策略也引發部分爭議。
Thumbnail
F1 賽車向來是技術創新的代名詞,如今也正站上氣候行動的起跑線。面對高昂且效果有限的生質燃料替代方案,碳移除正成為一條更具成本效益的減碳路徑,且已獲許多支持。隨著 F1 擁有 5 億名觀眾、年營收達 25 億美元的規模,它不僅有條件採用這項技術,更可能引領全球減碳潮流。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碳移除#CDR
Climeworks,全球領先的 DAC 公司,近日宣布裁員一成,原因包括經濟不確定性和美國新計畫進展不明。此外,在冰島的兩座旗艦工廠 Mammoth 和 Orca 的實際捕捉量遠低於設計目標,暴露出技術挑戰。環保團體呼籲將淨零目標拆分為「減碳」與「碳移除」兩個獨立部分,以避免企業忽視當下減排責任。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CDR#碳移除#淨零目標
MSCI 最新報告指出,全球上市公司集體排放軌跡與限溫 1.5°C 目標嚴重脫鉤,預計將導致 2.7°C 升溫。僅 12% 公司與 1.5°C 一致。儘管企業設定氣候目標的比例上升,範疇一、二排放揭露率也達 71%,但範疇三揭露仍是挑戰。已開發市場排放與收入增長已脫鉤,然新興市場排放仍同步攀升。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氣候行動#MSCI#SBTi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鋼鐵產業實現深度脫碳所需的技術路徑與政策支持。鋼鐵生產是全球及美國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雖然美國鋼鐵業因大量使用電弧爐,具有相對低的碳排放強度,但為了生產高階鋼材,整合式高爐 仍不可或缺。推動成本高昂的脫碳技術,如清潔電力、氫氣直接還原鐵、碳捕捉與封存 (CCS) 是主要挑戰。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美國#鋼鐵#脫碳
騰訊與 GenZero 合作,以實現其 2030 年碳中和目標。這項合作涵蓋 100 萬噸碳權的採購,包含從植林到碳捕捉的多元減碳專案。 騰訊也積極提升能源效率,2023 年已減少 5,000 MWh 用電量,增加綠電使用,比重從 2022 年的 7.2% 提高到 2023 年的 12.4%。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碳市場監管的關鍵面向,包含計劃完整性、方法適用性、利益共享、永續發展、註冊登記系統、碳權使用案例與NDC關係、巴黎協定第六條、雙重認證、稅收費用等。文章並深入闡述碳權註冊登記系統的機制、功能、重要性及相關議題,例如環境完整性、透明度、追蹤國家氣候目標進展、市場運作、政策實施與法規遵循。
Thumbnail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耶魯大學與其相關機構在 XPRIZE 碳移除大獎賽中獲得重大突破,由 Mati Carbon 奪得首獎,其技術基於耶魯地球化學家 Noah Planavsky 的研究,利用增強型岩石風化 (ERW) 技術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此技術不僅有效減碳,還能改善土壤健康,為小農帶來雙重效益。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碳抵換#氣候行動#C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