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富比士的新專欄文章將企業在進入碳移除領域時的行動要點整理出來。如果能明確地參考這些建議,並且納入企業的淨零發展策略,必定能夠大幅降低未來風險。
其實台灣當前產業環境對於台電的電力系統依賴程度非常高,但同時台電的碳排係數能夠迅速改善的幅度有限。對於以範疇二碳排為大宗的產業來說,除非大幅度採購再生能源憑證或自建再生能源案場,否則沒有太多可發揮空間,減碳的第一步就卡關。
企業領袖指南:購買碳移除的五大關鍵建議
2024 年,全球 CO₂ 排放量達到 41.2 億噸,比前一年上升近 1%,排放趨勢依舊令人擔憂。企業已經意識到,減少碳排放不只是道德責任,更關乎財務風險。各國政府正加速推動更嚴格的氣候法規,對於未能積極減排的企業,這意味著更高額的罰款、更嚴苛的貸款審查,以及更昂貴的融資成本。金融市場也開始反映這一現象,氣候行動進展迅速的企業與落後者之間的信貸利差正逐漸擴大。此外,管理數兆美元資產的退休基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已經開始拋售那些缺乏可靠氣候戰略的資產。在這樣的趨勢下,碳移除憑證——透過專案直接從大氣中移除 CO₂——正成為企業氣候策略的重要選項。然而,現階段的碳移除市場仍然混亂、複雜,且尚未完全成熟。那麼,企業該如何有效參與並避免潛在風險?以下是五個關鍵建議:
1. 先減排,再談碳移除
碳移除不是企業減排的替代方案,而是補充措施。企業必須誠實評估:哪些排放能削減?哪些則受限於技術或成本難以立即減少?舉例來說,電力使用的減碳相對容易,但航空、農業、航運與重工業等行業仍面臨技術與經濟挑戰。因此,企業應明確計算剩餘排放——即目前無法控制或短期內難以負擔減排成本的部分。
在這些無法避免的排放領域,購買碳權是可行的策略,但企業須謹慎規劃。建議採用牛津碳抵換原則,逐步將抵換計畫轉向可長期儲存且經過驗證的碳移除方式。如此一來,企業不僅能降低遭受漂綠指控的風險,也能確保氣候承諾符合國際標準。
2. 自然 vs. 技術:如何選擇合適的碳移除方案?
碳移除並非一體適用,各種方法的差異相當顯著。企業在選擇時,需權衡成本、穩定性與長期效益:
- 自然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如再造林與土壤碳封存相對低成本,每移除 1 噸 CO₂ 的價格通常低於 50 美元,並能提供生態保護等額外好處。然而,這類方案有其風險:2023 年加拿大大火燒毀超過 1,000 萬英畝森林,數百萬噸已封存的碳重新釋放到大氣中,顯示自然系統的不確定性。這使得碳存量的精準測量與長期追蹤充滿挑戰。
- 技術解決方案(Technology-Based Solutions)如直接空氣捕捉(Direct Air Capture, DAC)、生物炭與增強礦化(enhanced mineralization),雖然每移除 1 噸 CO₂ 的成本可達 600 至 1,000 美元,但它們提供更長期且可精確追蹤的碳封存效果。雖然目前價格較高,但歷史經驗顯示,當技術達到大規模應用時,成本往往會大幅下降,就像太陽能與風能技術曾經歷的發展模式一樣。
隨著市場對碳權品質的審查日益嚴格,企業正逐步轉向這些更可靠、長效的技術型碳移除方案,在成本與風險間取得最佳平衡,以確保其氣候策略的可信度。
3. 內部培養專業,或與專家合作
碳移除的購買並不像一般商品交易那麼簡單,通常涉及多年期合約,需要高度專業知識來規劃與談判。建立內部採購專業與嚴格的盡職調查機制,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確保企業選擇合適的碳移除方案。
然而,許多企業並沒有足夠的資源來自行培養這類專業人才。因此,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專業機構與買方聯盟來填補這一缺口。例如,Frontier 和 NextGen 等買方聯盟,可透過集體採購來降低交易風險;Carbon Direct 等碳顧問公司則能提供技術與市場分析;Rubicon Carbon、ClimeFi 和 Cur8 等中介機構則負責專案篩選與投資組合管理,協助企業制定更完善的碳移除策略。
即便是小規模的初次購買,也能幫助企業熟悉市場運作,為未來更大規模的投資奠定基礎。
4. 先發制人,塑造市場並確保碳移除額度
在碳移除市場,早一步行動的企業將取得先機。不僅能樹立氣候領導者的形象,還能向產業界釋放積極減碳的決心與可行性,進一步帶動市場變革。
目前的碳移除市場仍在發展,但成長速度驚人。企業若能提前投入,不僅能建立聲譽,還有機會參與標準制定、影響監管框架,甚至引導市場規則。此外,隨著高品質碳權額度供不應求,早期布局更能確保未來的供應來源,避免受市場波動影響。
然而,企業購買碳移除額度往往需要內部協調與決策,從財務部門或董事會取得核准可能需時數月甚至更久。若企業猶豫不決,可能會在未來供應短缺時陷入競爭劣勢,錯失最佳採購時機與長遠的減碳布局。
5. 選擇可靠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隨著碳移除市場需求激增,未來要確保穩定供應將愈發困難。現在就與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建立長期策略夥伴關係,才能為企業未來的碳移除需求做好準備。
目前,技術型碳移除領域競爭激烈,眾多新創企業宣稱能帶來突破性技術。然而,市場終將進行篩選,只有少數具備穩定資金與實際執行能力的企業,才能真正擴展規模,並持續履行承諾。未來的市場整合,將更有利於那些具備穩健財務、專案執行紀錄,並能長期發展的供應商。
企業在選擇合作夥伴時,應優先考慮資金實力穩健、專案履歷良好,且業務設於政治穩定、擁有支持性氣候政策的國家的供應商。透過策略性合作,企業不僅能降低專案延誤或違約風險,也能確保未來能持續獲得高品質的碳移除額度,在市場趨於成熟時保持競爭優勢。
現在行動,決定未來競爭力
IPCC 明確指出,到 2050 年,每年必須從大氣中移除 100 億噸 CO₂,這不僅是理論推演,更是全球氣候戰略不可或缺的一環。企業若能及早投入碳移除,不僅能提前因應監管要求,滿足投資人對減碳承諾的期待,還能在快速變遷的市場環境中取得競爭優勢。
碳移除不只是環保議題,而是企業長期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戰略。透過將碳移除納入減碳計畫,企業能確保自己站在市場前端,而非在未來的低碳經濟中被動跟隨,甚至落於人後。現在採取行動,才能在未來占據領導地位。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碳移除市場蓬勃發展:Climeworks攜手TikTok、Two Drifters
Chestnut Carbon 募資 1.6 億美元:推動自然型碳移除市場邁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