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碳移除碳權的市場目前處在有些尷尬階段。多數不是資本雄厚的買家處於觀望階段,等著更明確的政策與標準出爐;而開發商也多只著眼於可及性最高,能夠完成當前大買家標準的專案才推動。整體市場的活絡性與發展都有所受限。
但是當實際的要求出臺,一錘定音之後,就非常有可能出現這篇新聞報導的供應短缺現象。
生物炭碳權爭奪戰:企業加速布局搶占先機
隨著全球企業努力邁向 2030 年淨零排放目標,高品質的碳移除方案變得愈發稀缺,而生物炭正成為備受矚目的解決方案。這種富含碳的材料是透過熱解技術,將有機廢棄物在低氧環境中加熱製成。生物炭不僅能長期封存碳,還能改善土壤健康、提升作物產量。然而,來自 Supercritical 的最新研究顯示,高品質的生物炭碳權供應正趨緊。市場的先行者已開始透過長期合約鎖定貨源,以確保未來供應。
Supercritical 執行長 Michelle You 表示:
「現在的競爭不只是購買碳移除,而是確保未來的穩定供應。在今日簽署預購合約的企業,能優先取得貨源並鎖定價格;而仍在觀望或依賴即期市場的企業,未來將面臨供應短缺與價格飆升的挑戰。」
生物炭市場爭奪戰:供應緊縮,企業如何搶占先機?
生物炭能夠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穩定碳源,並在埋入土壤後長達數百年不分解,使其成為目前最有效的二氧化碳移除技術之一。由於生物炭成本相對低廉且具規模化潛力,80% 的 CDR 採購者將其視為減少碳排放與改善環境的理想選擇。
然而,儘管生物炭優勢明顯,其供應卻面臨嚴重挑戰。根據 Supercritical 最新報告《Locked in or Left Behind? Biochar Offtakes in 2025》,2025 年的高品質生物炭供應量已有 62% 被企業透過預購合約鎖定,而 2026 年的供應也已有近 30% 預先售出。
長期購銷合約:企業降低碳移除成本的最佳策略
Offtake agreement(購銷合約)是一種長期購買協議,讓企業能夠在碳移除碳權正式發行前,先行鎖定未來供應。這不僅能為生物炭供應商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促進產能擴張,也能讓買方享有穩定價格與確保貨源無虞。
與即期市場相比,簽訂多年期合約的企業可節省最多 31% 的成本。反之,依賴一次性購買的企業,將面臨價格攀升與高品質碳權供應日漸短缺的風險。
2024 年生物炭價格已上漲 18%,在供應日益緊縮的情況下,透過長期合約鎖定價格與貨源,已成為企業最具策略性的碳移除成本管理方案。
在這場生物炭碳權的競賽中,企業若不及早行動,未來將面臨供應短缺與成本上漲的風險,錯失取得低成本碳移除碳權的機會。
生物炭市場趨勢:需求飆升,企業如何把握機會?
對於高品質 CDR 解決方案的需求,未來幾年將迎來爆發式成長。根據 Supercritical 研究:
- 到 2030 年,全球對於耐久性碳移除的需求將達每年 40 至 200 百萬公噸 CO₂,但目前供應量遠遠趕不上這一增長速度。
- 2024 年,生物炭已占所有 CDR 交付量的 86%,充分展現其在市場上的穩定性與信賴度。
- 如果僅 10% 參與 SBTi 的企業開始購買碳移除碳權,市場需求將暴增 25 倍,現有供應將難以應對。
近年來,生物炭碳權市場成長迅猛,顯示企業對永續經營與碳移除策略的重視程度持續提升。隨著需求激增,企業若能及早佈局,將能在市場變局中搶占先機。
生物炭碳權價格趨勢:未來十年市場競爭將愈加激烈
生物炭碳權在自願性碳市場上的價格遠高於一般碳權交易。
2023 年,生物炭碳權的成交價格落在每公噸 CO₂ 當量 100 至 200 美元之間,平均約為 150 美元。而同期整體自願性碳市場的平均價格僅為 5.80 美元,顯示生物炭在市場上的價值遠超其他碳移除方案。
市場前景與挑戰
根據 MSCI Carbon Markets 預測,未來十年生物炭碳權的需求可能飆升 20 倍。然而,由於供應增加與競爭激烈,短期內價格可能出現回落,並在 2035 年前呈現「先跌後漲」的走勢。
隨著淨零目標期限日益迫近,企業若不及早鎖定碳權,未來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不僅價格可能飆升,甚至可能買不到供應。此外,SBTi 的最新指引預計將增加階段性碳移除目標,進一步推升市場需求,使競爭態勢更趨白熱化。
誰在領跑生物炭碳權預購潮?
大型企業正加速布局,透過多年期預購合約,確保其碳移除策略能夠長期穩定推進。Microsoft、Google 和 Stripe 已購買大量生物炭碳權,以確保穩定的價格與高品質供應。
隨著 2024-2025 年生物炭預購合約持續增長,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提前鎖定供應將成為控制碳移除成本、確保穩定性的關鍵策略。
目前,市場上幾筆重要的生物炭預購交易包括:
- Google & Varaha(印度):迄今全球規模最大的生物炭預購合約。
- Charm Industrial(美國):10 萬公噸的多年期生物炭碳移除合約。
- Exomad Green(玻利維亞):七年期合約內確保 7 萬公噸的供應量。
這些交易顯示,領先企業正積極卡位,確保在市場供應進一步吃緊之前,搶先取得優勢。
晚一步,貴一倍?即時市場 vs. 預購合約
許多企業習慣在即時市場購買碳權,但這種做法風險越來越高。生物炭市場正在分化:先行者已搶占最佳供應,而遲來者則得在殘存資源中競爭。
依賴即時市場購買的三大風險:
- 價格飆升:過去四年來,生物炭碳權價格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 29.2%,未來價格波動恐將持續。
- 供應短缺:到了 2025 年,超過 60% 的高品質生物炭供應已被預購合約鎖定,新進買家恐難以取得足夠碳權。
- 品質堪憂:晚進場的企業,可能只能購買較低品質的碳權,這些碳權的耐久性與效能可能無法符合最嚴格標準。
相較之下,已簽訂預購合約的企業,不僅能確保淨零目標穩定推進,還能以透明價格取得高品質碳權,避開市場供應緊縮帶來的風險。
現在不動手,未來買不到
生物炭正迅速成為企業大規模碳移除的關鍵選擇,但因長期合約鎖定,市場供應正急速縮減。隨著價格上揚、供不應求,企業若不及早布局,未來可能因成本過高而被市場淘汰,甚至無法取得高品質的碳權。
對真正致力於淨零承諾的企業來說,現在透過預購合約鎖定生物炭碳權,已不只是明智的決策,而是勢在必行。市場正在快速變化,今天搶先行動的企業,將成為未來碳移除市場的主導者;猶豫不決的企業,則可能再也買不到合適的碳權。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生物炭碳權哪家標準比較好?VCS與GS碳權認證標準比較(2024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