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社群
含有「科學社群」共 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前圖紙的沙龍
2025/05/19
《科學革命的結構》讀書會(九):科學社群與成員間共享的研究範例
譬如伽利略的後繼者能看出斜面如何與單擺相似,柏努利又進一步發現一種使小孔中流出的水流更像單擺的方式,這些「看成」或「看出」,讓力學家們得以解答許多在當時乍看之下截然不同的問題。並意識到它們都是「實際的下降等於潛在的上升」這條「動能守恆」(vis viva)自然律的例子。
#
前圖紙
#
科學革命的結構
#
閱讀筆記
3
留言
前圖紙的沙龍
2025/03/15
《科學革命的結構》讀書會(八):科學社群的關鍵角色與「典範」的兩種意義
而除了分辨這兩種典範的意義以外,另一個要點是「科學社群」在孔恩理論中的重要性。對「建構科學知識的單位是社群而非個人」這個重點的強調,將有助於我們回應很多對孔恩理論的批評。
#
前圖紙
#
科學革命的結構
#
讀書會
4
留言
前圖紙的沙龍
2025/02/23
《科學革命的結構》讀書會(六):典範轉移如何發生?
新理論必須從「科學外」的角度得到支持者,譬如克普勒的「太陽崇拜」使得他成為哥白尼理論的追隨者、科學家基於「數學上的美感」、提出理論者的人格魅力等理由支持新理論。新理論必須先吸引到一批人信仰,才有人會專門為它進行科學實驗、打造更多堅實的論證,才賦予了它在理性層面上有與當前理論抗衡的基礎。
#
前圖紙
#
科學革命的結構
#
讀書會
3
留言
前圖紙的沙龍
2024/04/15
What On Earth We Believe ?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我們應該要像Irving那樣公開地宣揚地平說,並吞下背後大量難以協調的陰謀論與特例。但反過來說,與一個沒有機會接觸現代科學、基於其生命經驗素樸地相信「平坦大地」的人相比,我們去說我們所處的大地其實是一個球體時,難道不和那些宣稱NASA造假的人在我們眼中的樣子一樣可疑嗎?
#
前圖紙
#
哥白尼轉向
#
視角
2
留言
陳政佑的沙龍
2022/05/28
第33屆動行研討會主辦人:臺東大學呂佩倫副教授專訪。
大家好,我是菜編。距離2022動物行為與生態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已經好幾個月了,今年度由國立臺東大學主持的這場「大拜拜」,主辦者由生命科學系的呂佩倫副教授擔任,要舉辦如此大型的研討會想必相當辛苦,這次我們很榮幸得邀請到老師,來和大家談談「辦理研討會」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
研討會
#
臺東大學
#
研究
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