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文化

含有「粉絲文化」共 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網路與數位技術的發展快得令人難以想像,還在XANGA和QOOZA的年代,筆者沒有辦法想到現今網路竟然能夠進步到這個地步。在NICONICO看生放送,看著那張2D的代表人物小圖,更是沒有辦法想到現在的虛擬直播主(Vstreamer)竟然可以隨著「中之人」的情感來展示出相應的表情。虛擬直播主的
Thumbnail
從前有一款遊戲叫《美少女夢工場》——這個名稱放在今天大概會被視為政治不正確,但日本人一向不在乎這些。姑且不論它是否暗含「光源氏計畫」的意味,對許多粉絲而言,泰勒絲就像一個現實版的美少女夢工場。 人們見證了她從鄉村音樂的普通少女,蛻變為流行天后;看著她從單純的戀愛小曲,成長到複雜的情感敘事;陪伴她度
Thumbnail
Morris Yen-avatar-img
2025/08/28
這篇評論寫得太棒了,高度與深度兼具, 引發了我許多深刻的思考。 這就是現代生命模式的精華:一邊看透遊戲規則,一邊心甘情願地繼續玩下去。因為活在夢境裡,比活在現實裡快樂的多。(這就是現代版奴隸道德的精髓) 因此,在某個地方,某個夢工場,正悄然準備推出下一位「美少女」。(這也是資本主義的主人道德) 我也想到, 是不是類似古希臘人所必需的悲劇故事? 雖然粉絲文化是讓大家沉溺於歡樂的夢境 本質上也有大大的不同, - 悲劇的啟發是 引導觀眾進行個人的自由反思,從而達到情感的淨化與道德的提升。 - 而偶像文化是被設計為依附於偶像,情感與認同被商品化和操控。 大部分人, 不願從夢醒來, 就願意在山這邊陶醉活在當下? 也是很好? 任由資本主義商業運作的割韭菜而歡呼, 是個人主體性的麻痺 夢醒是很苦的, 翻這邊的山到那邊, 是更苦的 這場歡樂的悲劇,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輓歌。 我們正處於一個『重估一切價值』的時代, 這場輓歌或許只是為某些人而唱,而非所有人。 在夢醒的痛苦與麻痺的快樂之間,每個人都在做出自己的選擇。 我的選擇還在迷惑中..... https://vocus.cc/article/68b05af8fd8978000138484a
皋月-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29
Morris Yen 我很喜歡你把這個現象和悲劇傳統作對照的角度。確實,粉絲文化和古希臘悲劇雖然在功能上差異很大,但都觸及了人如何透過「觀看」來處理現實與情感的問題。至於你提到的「奴隸道德/主人道德」這些解讀,我覺得你的理解很有趣,也很有啟發性的,因為確實可以引發我們去想:在偶像文化裡,到底是哪些價值在被強化或被顛倒?
今年我看了MIRROR的演唱會,個人表演不俗,但可惜的是就只有個人表演。到最後的大合唱,我仍是不免的感動——有甚麼所謂呢?他們帶動過一連串對香港熱烈的討論、一段野火不盡的時光、一場盛大的文化生產,被這些發生過的事吸引的我,除了感謝,還能慶幸。
Thumbnail
把這篇文章公開的日子已經是2024年,MIRROR不再是大家都喜歡的雞蛋,而是成為了麥當勞、支付寶或是政府宣傳裡的廣告主角。因為路人和粉絲之間的分野越來越大,MIRROR沒有難以如過去一樣打開更多的討論空間;我內文提及過的勇敢人物,也在不同場合裡說出被稱作扮演異性戀的話語。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