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復健機構

含有「精神復健機構」共 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上次參觀成大社區復健中心,他們說要重大傷病卡之後,我就覺得我的生活還是很空虛,所以我就去參觀另外一家叫永華社區復健中心,他們不用重大傷病卡,只需要醫生開轉介單,所以我就決定參加了,也已經先參加了,今天回診要再請醫生寫轉介單。 之前第一天到社區復健中心我就跟他們去市政府擺攤,好像是因為我們是機構所以
今天去參觀成大的社區復健中心,覺得蠻不錯的,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進展到最後還可以到成大醫院裡做正式工作一天四小時,可惜我現在沒有重大傷病卡,他說要重大傷病卡才可申請,所以下次回診要跟醫師討論看看我能不能申請重大傷病卡。 想請問重大傷病卡是不是不容易申請,我最近兩三年沒有住院,以前有是不是會被認為現在狀況
我看到「躺平主義」這類說法,其實內心會寬慰一點,喔..原來一般「正常人」也會懶散、空白的過日子啊!而且他們還不像我們精神病人,為症狀、社會歧視、藥物副作用困擾,「正常人」可是好手好腳、無災無病,都不免瓍波逐流、過一天算一天,那社會又何忍苛責精神病人?非要精神復健機構,用各種活動塞滿他們的一天....
Thumbnail
我覺得「躺平主義」這詞造的很貼切。身為思覺失調症患者,覺得最安心最舒服的事情就是躺著,不管有沒有睡著。在社區復健中心時,也是不想參加活動只想賴在沙發上,不管那活動應該很多人會喜歡才對(像是打撲克牌和下棋)。回到家吃飽飯,什麼都不想做的時候,還是偷偷摸摸的跑去躺著。儘管知道這樣很墮落,跟正常朋友告解時,她們說,我偶爾也會這樣耶!只是她是一個月一天,但是就算我狀況好的時候是一個禮拜三天。 但是我還是見過很認真復健的病友,他們可能打掃大樓早上六點前就要起床出發,他們掃起地、拖起地也一點都不馬虎,他們只是無法融入社會,不然他們能力也沒有比較差。不過相對的,奉行「躺平主義」的病友還是多數,可能像我一樣復健態度比較敷衍,到了睡覺時間就跑第一,在復健中心也可能已經待著三/五年以上。不過我有正職工作後自己生活也慢慢有些改善,畢竟強迫自己一天八小時的清醒時間,只是對人生消極,找不到目標,社交上也比較退縮沒有動力和自信,常常覺得無聊和空白。
這陣子我經常想,後代子孫問起疫情期間我做了什麼?怎麼回答?要老實說嗎?如果講真的我只能說:「阿公都在機構做資料、整理文件,回覆政府單位要的東西,準備等政府來檢查。」 這不是政府刻意要「擾民」,跟衛福部、疾管署這些衛政人員,十幾年來斷斷續續打不少交道,我所理解的台灣公務體系,他們素質算高官僚架子算低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