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躺平主義」與精神病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最近中國流行「躺平主義」一詞,形容中國年輕人,對前途絕望、毫無人生規劃、過一天算一天,無論是工作、感情、學業、家庭、結婚生子、成家立業、理財致富、人際關係....都抱著消極態度。

然後就看到媒體報導台灣也出現類似趨勢,甚至全亞洲都有。實在莫名其妙,每個國家有自己特殊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環境,為什麼任意把中國亂套其他國家?這難道是「認知作戰」?好像把台灣甚至整個亞洲都拖進去,中國就顯得沒什麼?

我寧可寬容一點看待年輕人,無論是哪國的。標籤或過度類型化年輕人的概念,幾十年來都有,上一代的人,總是以貶抑下一代的人為樂。這種概念,西方或亞洲都有,包括飛特族尼特族草莓族之類的說法,每一個世代都有。

飛特、尼特、草莓總是會長大或變老,沒人去追蹤這些人是一輩子渾渾噩噩,或只是人生難免出現過渡空窗,等找到出路,自然就「回到正軌」,甚至還可以發明新的名詞、標籤、概念,繼續罵下一代「躺平」,而忘了自己曾經也差不多?

我在精神復健機構待久了,對「躺平」是見怪不怪,我每天接觸的精神病人,有些「躺平」很久了。可是,社會對他們的「躺平」,似乎更不能容忍。有一段期間,我們就是得把精神病人每天行程塞滿滿,得安排各式各樣的復健活動、課程,學這個學那個,勞作這個勞作那個,得安排他們就業、就學、就養,容不得他們「躺平」。

如果不這樣安排,讓他們閒晃度日,健保局會懷疑你根本沒有「復健」,扣給付;督考評鑑委員也會指責你「怠忽職守」,重則扣分,輕一點也會給你「請加強住民的日常復健活動,目前種類與內容均顯不足」之類的改善意見。

我看到「躺平主義」這類說法,其實內心會寬慰一點,喔....原來一般「正常人」也會懶散、空白的過日子啊!而且他們還不像我們精神病人,為症狀、社會歧視、藥物副作用困擾,「正常人」可是好手好腳、無災無病,都不免瓍波逐流、過一天算一天,那社會又何忍苛責精神病人?非要精神復健機構,用各種活動塞滿他們的一天,要精神病人過的比一般人積極,不這樣子就是機構的失職?

不管躺平不躺平、年輕不年輕、有沒有精神病,希望你不要沮喪或氣餒,世界上一直有一群人是這樣過的,你沒有不正常,也不要覺得精神病人不正常。人本來就會有鬆散懶惰倦怠的時候,無論是不是精神病人。

如果你現在「躺平」,有一天「站起來」了,不要急著嘲笑其他人的迷罔怠惰,這可能只是一輩子難免出現的空窗過渡,也或許他們不是刻意的,只是得了精神病,或遇到了什麼麻煩而已,請以過來人的身份,寬容看待其他人的「躺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若無其事的活著的沙龍
112會員
94內容數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2023/12/09
所以收案評估跟買股票差不多,都有賭博的性質,個案進來會怎麼樣?天曉得,我們能做的也是有限。讓個案離開或送住院,只是「停損」、「獲利了結」,跟什麼專業處置沒關係。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不如一開始就誠實一點。很多住宿式或長照機構,開會滿口都是「成本」、「人力」、「消耗」、「收不收得到錢」、「照顧麻不
Thumbnail
2023/12/09
所以收案評估跟買股票差不多,都有賭博的性質,個案進來會怎麼樣?天曉得,我們能做的也是有限。讓個案離開或送住院,只是「停損」、「獲利了結」,跟什麼專業處置沒關係。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不如一開始就誠實一點。很多住宿式或長照機構,開會滿口都是「成本」、「人力」、「消耗」、「收不收得到錢」、「照顧麻不
Thumbnail
2022/12/25
很多人看到他們開康復之家,就覺得是要做長照然後海撈一筆,不曉得講這些話的,是不是自己會親人曾經被劣質的長照機構欺負過,所以就覺得做長照的很多只是想賺錢? 前面已經解釋過「康復之家≠長照」,那開「康復之家」賺錢嗎?我不知道,我連自己服務的康家,沒有賺錢都不確定,但我可以從目前行業生態給點線索。
Thumbnail
2022/12/25
很多人看到他們開康復之家,就覺得是要做長照然後海撈一筆,不曉得講這些話的,是不是自己會親人曾經被劣質的長照機構欺負過,所以就覺得做長照的很多只是想賺錢? 前面已經解釋過「康復之家≠長照」,那開「康復之家」賺錢嗎?我不知道,我連自己服務的康家,沒有賺錢都不確定,但我可以從目前行業生態給點線索。
Thumbnail
2022/11/20
按我們的立場,當然希望障礙者功能越高越好,表示我們的服務有成就,但從這個事件看起來,相當的社會大眾都希望身心障礙者,最好都不要有什麼功能,徹底當個福利依賴者,關在機構了此殘生,不要到外面社會破壞秩序。 這真的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尤其是,他們社會功能維持的這麼好,是花了很多納稅人的血汗錢........
Thumbnail
2022/11/20
按我們的立場,當然希望障礙者功能越高越好,表示我們的服務有成就,但從這個事件看起來,相當的社會大眾都希望身心障礙者,最好都不要有什麼功能,徹底當個福利依賴者,關在機構了此殘生,不要到外面社會破壞秩序。 這真的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尤其是,他們社會功能維持的這麼好,是花了很多納稅人的血汗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篇將討論中國的「躺平」現象與韓國年輕人的「純休息」風潮。這兩種現象的出現,顯示出年輕一代對於工作壓力與過度競爭的反抗與反思。他們不再盲從於傳統社會價值觀與期待,而是開始追求心理的平衡與生活的品質,拒絕被過度的工作壓力與社會期待所操控。
Thumbnail
本篇將討論中國的「躺平」現象與韓國年輕人的「純休息」風潮。這兩種現象的出現,顯示出年輕一代對於工作壓力與過度競爭的反抗與反思。他們不再盲從於傳統社會價值觀與期待,而是開始追求心理的平衡與生活的品質,拒絕被過度的工作壓力與社會期待所操控。
Thumbnail
究竟要信奉哪個主義,社會才會安然和諧?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更重要的是,社會有沒有讓我們選擇每個人自己想過的生活,而不是「國家」想要的。
Thumbnail
究竟要信奉哪個主義,社會才會安然和諧?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更重要的是,社會有沒有讓我們選擇每個人自己想過的生活,而不是「國家」想要的。
Thumbnail
其實真正躺平的人,一點也不多。 在我們這個時代,也就近兩年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名詞,叫做「躺平」。這應該跟疫情沒有太大的關係,早在這之前的幾年,就已經開始出現。因為我自己也在這之間掙扎著。 首先我們必須要先定義,何謂「躺平」? 是指完全什麼事情都不做嗎?連工作和學習都放棄,就只是窩在自己的房間,也不願意
Thumbnail
其實真正躺平的人,一點也不多。 在我們這個時代,也就近兩年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名詞,叫做「躺平」。這應該跟疫情沒有太大的關係,早在這之前的幾年,就已經開始出現。因為我自己也在這之間掙扎著。 首先我們必須要先定義,何謂「躺平」? 是指完全什麼事情都不做嗎?連工作和學習都放棄,就只是窩在自己的房間,也不願意
Thumbnail
這幾年我們常常聽到「躺平」一詞,不僅僅是兩岸,可以說是在全世界都流行起來的一種現象。其實「躺平」還分兩種,一種是基因裡的確就比較趨向享樂安逸的人,覺得人生就是用來享受美好,不應是來孜孜矻矻,只為了一份薪水就賣命工作,覺得那樣的人生太傻太不值;而另一種人,是本來對人生懷有遠大夢想,也很願意打拼,但被社
Thumbnail
這幾年我們常常聽到「躺平」一詞,不僅僅是兩岸,可以說是在全世界都流行起來的一種現象。其實「躺平」還分兩種,一種是基因裡的確就比較趨向享樂安逸的人,覺得人生就是用來享受美好,不應是來孜孜矻矻,只為了一份薪水就賣命工作,覺得那樣的人生太傻太不值;而另一種人,是本來對人生懷有遠大夢想,也很願意打拼,但被社
Thumbnail
不曉得大家最近有沒有發現,從中國紅來的“躺平”概念,這也是從他們的社群中紅起來的網路用語,主要意思是因為對未來感到迷惘與困頓,所以決定不努力、好好躺平、降低慾望。甚至有一窩蜂的年輕人開始分享,自己“努力啃老”,蓄意的經營無所求的生活,一段時間後,結果比追求無法達成的夢想,更有希望。 我看了很多中國的
Thumbnail
不曉得大家最近有沒有發現,從中國紅來的“躺平”概念,這也是從他們的社群中紅起來的網路用語,主要意思是因為對未來感到迷惘與困頓,所以決定不努力、好好躺平、降低慾望。甚至有一窩蜂的年輕人開始分享,自己“努力啃老”,蓄意的經營無所求的生活,一段時間後,結果比追求無法達成的夢想,更有希望。 我看了很多中國的
Thumbnail
病終究是苦痛的,你不會想要被藥物控制,也不該將其視為潮流,不然有病的人不願吃藥看醫生,沒病的人裝病,高高興興去找醫生拿藥,否認與不否認顛倒,好像過於荒唐了。
Thumbnail
病終究是苦痛的,你不會想要被藥物控制,也不該將其視為潮流,不然有病的人不願吃藥看醫生,沒病的人裝病,高高興興去找醫生拿藥,否認與不否認顛倒,好像過於荒唐了。
Thumbnail
我看到「躺平主義」這類說法,其實內心會寬慰一點,喔..原來一般「正常人」也會懶散、空白的過日子啊!而且他們還不像我們精神病人,為症狀、社會歧視、藥物副作用困擾,「正常人」可是好手好腳、無災無病,都不免瓍波逐流、過一天算一天,那社會又何忍苛責精神病人?非要精神復健機構,用各種活動塞滿他們的一天....
Thumbnail
我看到「躺平主義」這類說法,其實內心會寬慰一點,喔..原來一般「正常人」也會懶散、空白的過日子啊!而且他們還不像我們精神病人,為症狀、社會歧視、藥物副作用困擾,「正常人」可是好手好腳、無災無病,都不免瓍波逐流、過一天算一天,那社會又何忍苛責精神病人?非要精神復健機構,用各種活動塞滿他們的一天....
Thumbnail
Clay Banks on Unsplash 對我而言,人應該是一體的,也就是不分什麼,而有一個個體存在。我多次強調這點,也然而,也然而,我們仍有些人類上的缺憾:偏見,表面看法,謬誤,以及更多心理學上所說的術語,也然而,我多次強調,無論心理學家,或是研究人類心理行為的人都明白,那預防你錯誤發生的種
Thumbnail
Clay Banks on Unsplash 對我而言,人應該是一體的,也就是不分什麼,而有一個個體存在。我多次強調這點,也然而,也然而,我們仍有些人類上的缺憾:偏見,表面看法,謬誤,以及更多心理學上所說的術語,也然而,我多次強調,無論心理學家,或是研究人類心理行為的人都明白,那預防你錯誤發生的種
Thumbnail
那堂課,我身心障礙全勤;他們身心健康卻差點被扣考。 所以我恨。 我恨他們身心健康卻造成別人負擔、我恨他們如此游刃有餘、我恨自己活得像退一步就是懸崖。 於是「我沒事」就變成了一種習慣,在每個旁人問我「妳看起來很累耶還好嗎?要不要休息一下?」的時刻,它成了正常人遊樂園的入園門票。
Thumbnail
那堂課,我身心障礙全勤;他們身心健康卻差點被扣考。 所以我恨。 我恨他們身心健康卻造成別人負擔、我恨他們如此游刃有餘、我恨自己活得像退一步就是懸崖。 於是「我沒事」就變成了一種習慣,在每個旁人問我「妳看起來很累耶還好嗎?要不要休息一下?」的時刻,它成了正常人遊樂園的入園門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