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躺平主義」與精神病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最近中國流行「躺平主義」一詞,形容中國年輕人,對前途絕望、毫無人生規劃、過一天算一天,無論是工作、感情、學業、家庭、結婚生子、成家立業、理財致富、人際關係....都抱著消極態度。

然後就看到媒體報導台灣也出現類似趨勢,甚至全亞洲都有。實在莫名其妙,每個國家有自己特殊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環境,為什麼任意把中國亂套其他國家?這難道是「認知作戰」?好像把台灣甚至整個亞洲都拖進去,中國就顯得沒什麼?

我寧可寬容一點看待年輕人,無論是哪國的。標籤或過度類型化年輕人的概念,幾十年來都有,上一代的人,總是以貶抑下一代的人為樂。這種概念,西方或亞洲都有,包括飛特族尼特族草莓族之類的說法,每一個世代都有。

飛特、尼特、草莓總是會長大或變老,沒人去追蹤這些人是一輩子渾渾噩噩,或只是人生難免出現過渡空窗,等找到出路,自然就「回到正軌」,甚至還可以發明新的名詞、標籤、概念,繼續罵下一代「躺平」,而忘了自己曾經也差不多?

我在精神復健機構待久了,對「躺平」是見怪不怪,我每天接觸的精神病人,有些「躺平」很久了。可是,社會對他們的「躺平」,似乎更不能容忍。有一段期間,我們就是得把精神病人每天行程塞滿滿,得安排各式各樣的復健活動、課程,學這個學那個,勞作這個勞作那個,得安排他們就業、就學、就養,容不得他們「躺平」。

如果不這樣安排,讓他們閒晃度日,健保局會懷疑你根本沒有「復健」,扣給付;督考評鑑委員也會指責你「怠忽職守」,重則扣分,輕一點也會給你「請加強住民的日常復健活動,目前種類與內容均顯不足」之類的改善意見。

我看到「躺平主義」這類說法,其實內心會寬慰一點,喔....原來一般「正常人」也會懶散、空白的過日子啊!而且他們還不像我們精神病人,為症狀、社會歧視、藥物副作用困擾,「正常人」可是好手好腳、無災無病,都不免瓍波逐流、過一天算一天,那社會又何忍苛責精神病人?非要精神復健機構,用各種活動塞滿他們的一天,要精神病人過的比一般人積極,不這樣子就是機構的失職?

不管躺平不躺平、年輕不年輕、有沒有精神病,希望你不要沮喪或氣餒,世界上一直有一群人是這樣過的,你沒有不正常,也不要覺得精神病人不正常。人本來就會有鬆散懶惰倦怠的時候,無論是不是精神病人。

如果你現在「躺平」,有一天「站起來」了,不要急著嘲笑其他人的迷罔怠惰,這可能只是一輩子難免出現的空窗過渡,也或許他們不是刻意的,只是得了精神病,或遇到了什麼麻煩而已,請以過來人的身份,寬容看待其他人的「躺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豆腐渣女孩-avatar-img
2022/02/09
我覺得「躺平主義」這詞造的很貼切。身為思覺失調症患者,覺得最安心最舒服的事情就是躺著,不管有沒有睡著。在社區復健中心時,也是不想參加活動只想賴在沙發上,不管那活動應該很多人會喜歡才對(像是打撲克牌和下棋)。回到家吃飽飯,什麼都不想做的時候,還是偷偷摸摸的跑去躺著。儘管知道這樣很墮落,跟正常朋友告解時,她們說,我偶爾也會這樣耶!只是她是一個月一天,但是就算我狀況好的時候是一個禮拜三天。 但是我還是見過很認真復健的病友,他們可能打掃大樓早上六點前就要起床出發,他們掃起地、拖起地也一點都不馬虎,他們只是無法融入社會,不然他們能力也沒有比較差。不過相對的,奉行「躺平主義」的病友還是多數,可能像我一樣復健態度比較敷衍,到了睡覺時間就跑第一,在復健中心也可能已經待著三/五年以上。不過我有正職工作後自己生活也慢慢有些改善,畢竟強迫自己一天八小時的清醒時間,只是對人生消極,找不到目標,社交上也比較退縮沒有動力和自信,常常覺得無聊和空白。
風雲海-avatar-img
2021/10/04
2021.10.4,12:10 (1)每個人都是正常的,只是幾乎人們喜愛自己設計一些標籤來貼自己、也貼它人;然後再想方設法如何撕下那些標籤的心靈遊戲。因若不把標籤撕下來,「痛苦幻相」就會持續轉繞。 (2)每個人都是正常的,因所有人的內在真實本質與生命源頭,從未分裂過。只是人們「表意識頭腦」、「肉眼知見」無法認同或相信,自己與源頭那檔真實完美圓滿之事。換句話說,它們的生命是徹底安全無虞的,但它們似乎永遠不知道真相。 (3)每個人都是正常的,因所有人都正在走著「內在潛意識罪咎分裂」或「天人分裂之念」的預設故事。但人們並不知曉「內在預設的故事」是假的,於是唯有願意撕下那些標籤或分別心的心靈,或許它能往較高覺醒的天梯再爬升上去幾層。當然,這還不夠,我只是大略地談談。 。 感恩,謝謝你的分享:微笑:)) 也想邀請你來追蹤我,謝謝!
avatar-img
若無其事的活著的沙龍
112會員
93內容數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2023/12/09
所以收案評估跟買股票差不多,都有賭博的性質,個案進來會怎麼樣?天曉得,我們能做的也是有限。讓個案離開或送住院,只是「停損」、「獲利了結」,跟什麼專業處置沒關係。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不如一開始就誠實一點。很多住宿式或長照機構,開會滿口都是「成本」、「人力」、「消耗」、「收不收得到錢」、「照顧麻不
Thumbnail
2023/12/09
所以收案評估跟買股票差不多,都有賭博的性質,個案進來會怎麼樣?天曉得,我們能做的也是有限。讓個案離開或送住院,只是「停損」、「獲利了結」,跟什麼專業處置沒關係。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不如一開始就誠實一點。很多住宿式或長照機構,開會滿口都是「成本」、「人力」、「消耗」、「收不收得到錢」、「照顧麻不
Thumbnail
2022/12/25
很多人看到他們開康復之家,就覺得是要做長照然後海撈一筆,不曉得講這些話的,是不是自己會親人曾經被劣質的長照機構欺負過,所以就覺得做長照的很多只是想賺錢? 前面已經解釋過「康復之家≠長照」,那開「康復之家」賺錢嗎?我不知道,我連自己服務的康家,沒有賺錢都不確定,但我可以從目前行業生態給點線索。
Thumbnail
2022/12/25
很多人看到他們開康復之家,就覺得是要做長照然後海撈一筆,不曉得講這些話的,是不是自己會親人曾經被劣質的長照機構欺負過,所以就覺得做長照的很多只是想賺錢? 前面已經解釋過「康復之家≠長照」,那開「康復之家」賺錢嗎?我不知道,我連自己服務的康家,沒有賺錢都不確定,但我可以從目前行業生態給點線索。
Thumbnail
2022/11/20
按我們的立場,當然希望障礙者功能越高越好,表示我們的服務有成就,但從這個事件看起來,相當的社會大眾都希望身心障礙者,最好都不要有什麼功能,徹底當個福利依賴者,關在機構了此殘生,不要到外面社會破壞秩序。 這真的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尤其是,他們社會功能維持的這麼好,是花了很多納稅人的血汗錢........
Thumbnail
2022/11/20
按我們的立場,當然希望障礙者功能越高越好,表示我們的服務有成就,但從這個事件看起來,相當的社會大眾都希望身心障礙者,最好都不要有什麼功能,徹底當個福利依賴者,關在機構了此殘生,不要到外面社會破壞秩序。 這真的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尤其是,他們社會功能維持的這麼好,是花了很多納稅人的血汗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篇將討論中國的「躺平」現象與韓國年輕人的「純休息」風潮。這兩種現象的出現,顯示出年輕一代對於工作壓力與過度競爭的反抗與反思。他們不再盲從於傳統社會價值觀與期待,而是開始追求心理的平衡與生活的品質,拒絕被過度的工作壓力與社會期待所操控。
Thumbnail
本篇將討論中國的「躺平」現象與韓國年輕人的「純休息」風潮。這兩種現象的出現,顯示出年輕一代對於工作壓力與過度競爭的反抗與反思。他們不再盲從於傳統社會價值觀與期待,而是開始追求心理的平衡與生活的品質,拒絕被過度的工作壓力與社會期待所操控。
Thumbnail
究竟要信奉哪個主義,社會才會安然和諧?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更重要的是,社會有沒有讓我們選擇每個人自己想過的生活,而不是「國家」想要的。
Thumbnail
究竟要信奉哪個主義,社會才會安然和諧?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更重要的是,社會有沒有讓我們選擇每個人自己想過的生活,而不是「國家」想要的。
Thumbnail
其實真正躺平的人,一點也不多。 在我們這個時代,也就近兩年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名詞,叫做「躺平」。這應該跟疫情沒有太大的關係,早在這之前的幾年,就已經開始出現。因為我自己也在這之間掙扎著。 首先我們必須要先定義,何謂「躺平」? 是指完全什麼事情都不做嗎?連工作和學習都放棄,就只是窩在自己的房間,也不願意
Thumbnail
其實真正躺平的人,一點也不多。 在我們這個時代,也就近兩年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名詞,叫做「躺平」。這應該跟疫情沒有太大的關係,早在這之前的幾年,就已經開始出現。因為我自己也在這之間掙扎著。 首先我們必須要先定義,何謂「躺平」? 是指完全什麼事情都不做嗎?連工作和學習都放棄,就只是窩在自己的房間,也不願意
Thumbnail
這幾年我們常常聽到「躺平」一詞,不僅僅是兩岸,可以說是在全世界都流行起來的一種現象。其實「躺平」還分兩種,一種是基因裡的確就比較趨向享樂安逸的人,覺得人生就是用來享受美好,不應是來孜孜矻矻,只為了一份薪水就賣命工作,覺得那樣的人生太傻太不值;而另一種人,是本來對人生懷有遠大夢想,也很願意打拼,但被社
Thumbnail
這幾年我們常常聽到「躺平」一詞,不僅僅是兩岸,可以說是在全世界都流行起來的一種現象。其實「躺平」還分兩種,一種是基因裡的確就比較趨向享樂安逸的人,覺得人生就是用來享受美好,不應是來孜孜矻矻,只為了一份薪水就賣命工作,覺得那樣的人生太傻太不值;而另一種人,是本來對人生懷有遠大夢想,也很願意打拼,但被社
Thumbnail
不曉得大家最近有沒有發現,從中國紅來的“躺平”概念,這也是從他們的社群中紅起來的網路用語,主要意思是因為對未來感到迷惘與困頓,所以決定不努力、好好躺平、降低慾望。甚至有一窩蜂的年輕人開始分享,自己“努力啃老”,蓄意的經營無所求的生活,一段時間後,結果比追求無法達成的夢想,更有希望。 我看了很多中國的
Thumbnail
不曉得大家最近有沒有發現,從中國紅來的“躺平”概念,這也是從他們的社群中紅起來的網路用語,主要意思是因為對未來感到迷惘與困頓,所以決定不努力、好好躺平、降低慾望。甚至有一窩蜂的年輕人開始分享,自己“努力啃老”,蓄意的經營無所求的生活,一段時間後,結果比追求無法達成的夢想,更有希望。 我看了很多中國的
Thumbnail
病終究是苦痛的,你不會想要被藥物控制,也不該將其視為潮流,不然有病的人不願吃藥看醫生,沒病的人裝病,高高興興去找醫生拿藥,否認與不否認顛倒,好像過於荒唐了。
Thumbnail
病終究是苦痛的,你不會想要被藥物控制,也不該將其視為潮流,不然有病的人不願吃藥看醫生,沒病的人裝病,高高興興去找醫生拿藥,否認與不否認顛倒,好像過於荒唐了。
Thumbnail
我看到「躺平主義」這類說法,其實內心會寬慰一點,喔..原來一般「正常人」也會懶散、空白的過日子啊!而且他們還不像我們精神病人,為症狀、社會歧視、藥物副作用困擾,「正常人」可是好手好腳、無災無病,都不免瓍波逐流、過一天算一天,那社會又何忍苛責精神病人?非要精神復健機構,用各種活動塞滿他們的一天....
Thumbnail
我看到「躺平主義」這類說法,其實內心會寬慰一點,喔..原來一般「正常人」也會懶散、空白的過日子啊!而且他們還不像我們精神病人,為症狀、社會歧視、藥物副作用困擾,「正常人」可是好手好腳、無災無病,都不免瓍波逐流、過一天算一天,那社會又何忍苛責精神病人?非要精神復健機構,用各種活動塞滿他們的一天....
Thumbnail
Clay Banks on Unsplash 對我而言,人應該是一體的,也就是不分什麼,而有一個個體存在。我多次強調這點,也然而,也然而,我們仍有些人類上的缺憾:偏見,表面看法,謬誤,以及更多心理學上所說的術語,也然而,我多次強調,無論心理學家,或是研究人類心理行為的人都明白,那預防你錯誤發生的種
Thumbnail
Clay Banks on Unsplash 對我而言,人應該是一體的,也就是不分什麼,而有一個個體存在。我多次強調這點,也然而,也然而,我們仍有些人類上的缺憾:偏見,表面看法,謬誤,以及更多心理學上所說的術語,也然而,我多次強調,無論心理學家,或是研究人類心理行為的人都明白,那預防你錯誤發生的種
Thumbnail
那堂課,我身心障礙全勤;他們身心健康卻差點被扣考。 所以我恨。 我恨他們身心健康卻造成別人負擔、我恨他們如此游刃有餘、我恨自己活得像退一步就是懸崖。 於是「我沒事」就變成了一種習慣,在每個旁人問我「妳看起來很累耶還好嗎?要不要休息一下?」的時刻,它成了正常人遊樂園的入園門票。
Thumbnail
那堂課,我身心障礙全勤;他們身心健康卻差點被扣考。 所以我恨。 我恨他們身心健康卻造成別人負擔、我恨他們如此游刃有餘、我恨自己活得像退一步就是懸崖。 於是「我沒事」就變成了一種習慣,在每個旁人問我「妳看起來很累耶還好嗎?要不要休息一下?」的時刻,它成了正常人遊樂園的入園門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