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文學

含有「紀實文學」共 2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零下六十八度是什麼感覺? 首先,零下二十度時,光是呼吸就會痛;在零下二十至四十度之間時,若將香蕉當槌子使用,有可能將釘子打進去;到負四十度時,熱水會在一瞬間變成雪。
Thumbnail
這四本是來自「赤色百科-烏托邦系列五部曲」,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耗時多年訪談,橫跨二戰、車諾比核災至蘇聯解體的歷史見證。這段長達七十年的真實聲音們,不僅讓我們看見一場理想中的社會主義如何殞落,更看見在地圖邊界不斷轉移、有些地方被硬生換上新的國名後,那些「人」在哪裡。
Thumbnail
改編自真人真事,以二戰後的西伯利亞戰俘營為背景,一段關於二戰戰俘的故事。 1945年8月,大日本帝國戰敗。 滯留於滿洲國的日本軍遭蘇聯軍流放至千里之外的西伯利亞,被迫關在收容所中進行勞動改造,學習共產主義,在惡劣的環境下,大多數人逐漸失去求生意志,更有不少人因不堪負荷,失去性命。
Thumbnail
書在書櫃上好一陣子,又因為默默接下讀書會很快的讀完這本小書。家中有吸毒的親戚在小時曾是個陰影,那個家人沒有回家的夜晚,和後來不斷的爭執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毒梟聽起來頗為驚人,但翻看全書覺得應該只能稱得上毒販,那數量要說毒梟有點多,或者這地下經濟查獲的終究比真正的少上太多,黑社會也流動的比破獲得快上許
Thumbnail
我们既培养出了最可怜的新闻人,也培养出了最下流的新闻人。
Thumbnail
游牧族\車居族\露營打工族,這群數以萬計,以旅行車為家,像候鳥遷徙般尋找季節性時薪工作的人有很多稱呼。作者為了精確呈現這個群體的生存環境、社群網絡、生活心態,以及迫使他們放棄固定住屋的社會經濟因素,自己也開起露營車。三年的追蹤訪談後,她寫成這本內容詳實,極富人文關懷又不顯濫情的紀實報導。
Thumbnail
『「我要一個人活下去。」下定決心轉身飛離安全的保護籠已經過了十年了,可是我想要的,也許只是逃避吧? 逃離過去。 逃離我自己。 可是不管我走到哪裡,我都沒有辦法逃離我自己。』
Thumbnail
如果想知道真實的遊牧民族的生活,你該來讀李娟的羊道三部曲。遊牧的生活不若想像中的浪漫。四海為家,每隔幾個月就需要遷徙的生活方式,讓牧民的物質慾望不高:信手捻來的木頭,都可以作為兒童愛不釋手的玩具;牲畜的排遺,更是高原上珍貴的能源。牧民款待遠方而來的旅人和商隊,因為他們知道單憑一己之力,難以跨越一望無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