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書寫

含有「自然書寫」共 1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節選自永遠的山。內容敘述作者攀登玉山的過程,及其在峰頂觀山觀雲的深刻感懷。文中既描繪了玉山山勢與雲霧之美,也抒發對天地自然與臺灣故鄉的戀慕之情。   玉山為東亞第一高峰,是欣賞峰巒美景、觀察高山生態的最佳地點。作者以細膩的觀察與描繪,將山的千百種容貌和姿色一一展示,令人充分領受形
Thumbnail
第一次見到龍應台作家本人,也是第一次參加新書分享會,儘管自己當時根本還沒看過這本新書,完全是衝著圓夢的心情去的。和身邊的台灣友人提及時,他們都說自己是看《野火集》長大的孩子。現場不但來了好多中高齡的民眾,甚至有八十歲的奶奶,還有從舊金山遠道而來的讀者。
Thumbnail
5/5注視
我時常會問自己什麼時候喜歡上爬山的?登頂是第一要事嗎?還是登山的過程更為有趣?我又是如何感知山和山中的世界?如果你也一樣愛山,偶爾也會給自己這樣的靈魂拷問,那本書即是解答。
Thumbnail
我是到過台灣的幾座百岳經驗,當我第一次上到百屆的山頂時,我就愛上了高山的那份神巍之姿。在山頂時,望著四周群峰,剎那間覺得人很渺小卑微,任風吹拂,聽山風呼嘯,我很難描繪那種內心的快感。
9月12日晚間,李潔珂於大稻埕郭怡美書店舉行《離散的植物》新書分享會,與《沒口之河》作者黃瀚嶢談植物與人的遷徙,及其用寫作梳理的方式,追索邊界的多重可能。此次來台,更是她首次在台灣舉辦出版相關活動。
Thumbnail
到底要用什麼角度來分享所謂歷經百年的經典文學,能讓大家身歷其境,卻又不要感到太高深的隔閡。我決定就從輕(放飛)鬆(自我)的角度切入,帶大家了解這位百年前自然與動物書寫的先驅,同時聊聊這可能是百年前的BL小說始祖吧! 海狼 v.s. 傑克.倫敦 好一陣
Thumbnail
我小時候,「茶」代表兩種不同的東西:一種是裝在白色陶瓷馬克杯中,加了奶的太妃糖色飲料,我會和爺爺奶奶一起享受這種溫暖的飲料;另一種是和外公外婆吃點心的時候,要倒入小杯子裡的金色熱飲,裡頭還有茶葉漂浮。我們和許多人一樣,認為喝茶能帶來慰藉。透過喝茶,我學會愛上先苦後甘。杯底那不帶甜味的苦澀飲料……
Thumbnail
一粒種子從花園的圍牆逃逸而出…… 海藻在汪洋中漂流…… 一棵樹種植於不斷變化的邊界上…… 灌木被人從它的培養環境和土地上連根拔起…… 當這些植物離開原生的家園,在其他地方扎根時,會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知本濕地上的溪流被稱為沒口之河,因其並沒有直接的河口與海洋相連。溪流自山麓地區進入平原後,因地形快速趨緩開始在河岸堆積砂石,形成沖積扇;溪流持續往海的方向前進,卻在靠近海口處遇到東北季風堆疊的沙丘及人造的堤防,來不及碰到海的溪流因此在沙丘和堤防內側滲入地下,形成「沒口」之態...
Thumbnail
黃瀚嶢的文筆真好~ 我讀這本書一點都不枯燥。 再來~咱們的國家大政策都是意識型態主導,為了利益只好短視。 人與土地環境間沒有很好的平衡,但這種只能感覺,很難理性評析。
這部由羅苡珊執導、希望影視發行的紀錄片,製作源於2017年兩位台灣登山者在尼泊爾發生的一起山難。這場事件中,失聯的梁聖岳、劉宸君遭遇異常的春季大雪,並於山區被困47天。最後,兩人中只有梁聖岳一人獲救回到台灣,劉宸君則永遠安息於大山懷抱之中。這場意外,帶走一位年輕人的生命,也改變了另外兩人往後的人生。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