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異

含有「變異」共 8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魔力擴散後的第13年,肖恩調查了灰銀層巒南部廢核研究設施外圍的變異生物,發現牠們體內有類似符文的結構,並非自然進化,而是被刻意設計的。他還發現了一具刻有「偽印」的男性遺體,懷疑偽惡魔當年留下的不只是力量,而是一段複製代碼。他開始思考這些「適應者」是否與他相關,以及魔力擴散的真相。
Thumbnail
受試者內設計 前幾篇我們討論的都是受試者間設計,每個人測驗只做一次,並只會分配在一個cell裡面。這種作法收集的樣本數需要比較多,夠多的樣本數也才能夠抵銷這些個體的差異,讓我們能夠真正看見不同factor影響的效果。 但在考量成本與時間下,我們可以考慮使用受試者內設計。這不僅能夠控制個體差異,也
Thumbnail
為什麼要有ANOVA? 學到現在,我們知道在處理名義變項上,我們使用卡方檢定;而在等距及比率變項上,我們使用z檢定與t檢定。卡方可以處理三個變項,那z檢定與t檢定呢?答案是可以,但不推薦。 ANOVA也可以使用在2個變項,這時F=t2。 為什麼3組變項時,不推薦z檢定與t檢定? 這兩個檢定方
Thumbnail
共變數 當兩個變項之間非獨立時,叉積(cross product)並非等於0,且相同趨勢資料個數越多叉積越大,因此我們取平均讓其更能夠代表兩變項關聯的強弱,我們稱之為共變數(covariance)。 共變數無固定範圍,難以判斷兩個變相間的關係強度,所以將共變數標準化—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Pear
Thumbnail
t檢定使用時機:不知道母群的標準差。 (備註:二項分配只適用z檢定,因其標準差是數學理論推導出來的) 不知道母群標準差,該怎麼解決? 用s^取代σ(因s^是σ的不偏估計數)。雖然s^會趨近於σ,但因為s^的抽樣分配是一個正偏態,若用z檢定的方式,我們會高估z值。因此,我們使用t檢定來解決這個問題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不願意分享的秘密,蘇澄深表同意。 這句話背後似乎有更深的含義,但蘇澄沒有繼續追問。她學著感受那種連接,發現確實有一種方法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流動——像是在心中構建一道隱形的牆,決定哪些情緒和想法可以跨越,哪些則被保留。 「有點像調整收音機的頻率,」她喃喃自語。 「很像,」陸聿點頭,「不
含 AI 應用內容
#原創小說#震動#山洞
PCA透過尋找資料最大變異方向,把多維特徵壓縮成少數互不相關的主成分,既保留關鍵資訊,又去除雜訊與冗餘。它大幅降低維度詛咒帶來的計算負擔,並將高維數據轉換成易於解釋的 2D/3D 視覺,協助後續聚類、分類或特徵選取。若先做標準化並利用解釋變異量挑選主成分,可在效率與資訊量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我們或許才剛開始慢慢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即使疾病最終得以倖存,也並非總是會禮貌地退出舞台。席捲全球的邪惡病毒SARS-CoV-2不僅留下了混亂的腦霧,對許多人來說,更像一位揮之不去、不受歡迎的「客人」:長新冠。這種疾病深刻地揭示了我們與生俱來的脆弱性,其表現為持續的疲勞。。。
Thumbnail
Sylvia-avatar-img
2025/05/28
「持續的疲勞、令人不安的呼吸急促,或思緒混亂。」 欸!這麼說來,去年年中得新冠後確實這些症狀就逐漸開始了耶!!!😂😂😂
A.H.-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28
Sylvia On No! 為了Sylvia 趕緊打開 "研究: 練習一呼一吸可緩解長新冠症狀" : https://vocus.cc/article/65c9f523fd897800013b738e 試試看,若有效還可寫一篇經驗談? 小 a過去不是因長新冠問題,但練習 #莊子呼吸 後身體感覺真的有進步,可惜當時沒有好好記錄 #進展。。。
回歸模型百花齊放,但最後一哩路在於評估!掌握 MSE、RMSE、MAE 與 R²,就能快速比較線性、樹模、XGBoost 到 ANN 的優劣,選出最適合你資料特性的穩健解法,確保每一次預測都可靠、可解釋、可落地。
Thumbnail
敘述統計 (Descriptive Statistics) 是統計學的一個分支,旨在以簡潔的方式總結和描述數據集的特徵。它主要關注收集、組織、呈現和分析數據,但不涉及對總體進行推斷或預測。敘述統計的主要目標是提供數據的清晰概覽,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解釋。 敘述統計通常包括以下幾種主要的度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