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繫詞

含有「零繫詞」共 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十二 王路如此嘗試論證「『是』是普遍適用的詞」﹕ 「S 是 P」句式是語言中普遍適應用的,不僅是日常語言中,而且是科學語言中普遍應用的嗎﹖ 說主語+謂語結構在很多日常語言中普遍適用是可以接受的,但主
Thumbnail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八 [王路 1992] 緊接著對現代邏輯的描述恰恰印證了我們的觀點 (但他的詮釋卻是費解的)﹕ 現代邏輯基本上是在弗雷格研究的基礎上加以完善是對的,但現代邏輯中的合式句式 (well-formed f
Thumbnail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三 其實 [王路1992] 本身已有回答﹕亞里士多德。 緊接上述引文,[王路 1992] 嘗試整理出一個歐洲的「『是』的邏輯理論」。 王路採取一個歷史路徑,先提出亞里士多德的相關研究,再提出中世紀的相關
Thumbnail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六 王路做的不是語言學者的考證工作,他接受了語言學者如王力的觀點,認定了上古漢語沒有繫詞,並以此為起點,推斷漢語沒能發展出類似亞里士多德的綜合推理那樣的邏輯,以至歐洲形而上學的素養。影嚮所及,有漢語語言學者如肖婭曼便為了向英語的「be」和德語的「s
Thumbnail
2/5上古漢語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五 1962年,陳夢韶在《語言學論叢》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漢語中上古即有繫詞論〉的文章,提出有別於王力的觀點,並根據先秦文獻材料,嘗試證明上古漢語即有繫詞﹕ 總的來說,歷來漢語語言學者對古漢語有無繫詞的現象不外乎環繞有﹑無及省略三個觀點。 自王力
Thumbnail
3/5上古漢語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四 首先要澄清的是,所謂的繫詞源自拉丁語法中的「copula」一語,而「copula」則由「co」(一起) 和「apere」(繫緊) 合成。 根據拉丁語法,繫詞就是聯繫主語和謂語的語詞,因此必然是繫動詞,亦包括所有的及物或非及物動詞。 但現代論
Thumbnail
5/5上古漢語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三 如前述,我們認為上古漢語很可能是一個純粹的零繫詞語言。 王力在《漢語史稿》第四十一節關於繫詞的產生及發展的論述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觀察﹕ 這個見地最早見於王力發表於1937年的〈中國語法中的繫詞〉(【清華學報】)一文﹕ 「表詞」一語,出自《
Thumbnail
5/5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二 與無繫詞相關的另一種語言現象是名詞句。名詞句指的是無動詞句,包括無繫動詞句,比如英語的 而不需用「I consider him to be my friend」。這是不用繫詞的一個例子。但英語中其它的一些句式亦有省略繫詞的做法,譬如對比關係式
Thumbnail
5.0 繫詞「是」的虛構 5.1 零繫詞現象 一 語言學上有一個現象,稱為「零繫詞」(zero copula),說的是主語串聯謂語而沒有使用外顯的語言標記來表示主語和謂語的串聯關係。 如以「A」為主語﹑「B」為謂語﹑「+」為串聯主語及謂語的標記,「A+B」是個使用了繫詞的句式,而「AB」(前
Thumbnail
5/5上古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