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自《敦克爾克》開始,就有個很嚴重的壞習慣(《天能》沒有看所以不清楚是不是有延續這個狀況)
就是
沒有在管觀眾的觀影體驗,只顧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像是在《奧本海默》這部電影裡面
就可以看到兩個主要的大問題
第一是
「不停在不同的視點以及時間線跳來跳去」
而且在大多數的轉跳,前後都沒有什麼銜接
讓觀眾不明白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不知道想要達到什麼效果
第二是
「只拍自己想拍的情節以及衝突」
可是那些情節跟衝突沒有鋪陳,沒有前置
光靠演員的演技
或是磅礡的具有史詩感的配樂在撐
所以觀眾在看的時候
首先會因為視點時間線跳來跳去,而且這麼做並沒有堆疊起什麼情緒或是認知
導致很難進入狀況
再來很多情節跟衝突
都因為沒有事先建構好認知
好去明白各個角色在想什麼,在捍衛什麼或是在閃躲什麼
或是因為角色的狀態,以及轉變過程,在電影裡面並沒有被好好交代
(像是奧本海默本人對於核彈的想法,還有他跟他老婆的關係,以及他老婆為什麼會一直叫奧本海默去戰鬥去對抗等等)
或是即使有交代,也因為第一點的視點時間線太過跳躍而銜接不起來
導致每一段情節每一個畫面每一段配樂每一個音效出來的那個當下
只能藉由前幾分鐘開始所看到的演出
去猜測電影現在要呈現的是什麼
所以拉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為什麼配樂跟音效會如此的惱人?
那是因為
「在聽到的那個當下,沒有讓觀眾可以順利進入的情境或是前提」
像是群眾跺腳的音效
總共出現了兩次
而這兩次觀眾都沒有足夠的資訊
去理解奧本海默這時候在想什麼,在擔心什麼顧慮什麼
所以那個音效就只剩下,生理上令人不適的壓迫感
或是反過來
核彈爆炸的那一瞬間,所有的聲音都消失
只聽得見奧本海默本人的呼吸聲
那個情節
同樣是不知道奧本海默在想什麼,在期盼什麼
所以這段的聲音留白,對於觀眾來講就只是留白
同時進而導致了
後面爆炸聲出來的那個當下
沒有辦法讓觀眾,跟著角色在情緒上有什麼爆發
只剩下單純的
很大聲很嚇人的感覺
另外是
諾蘭在這部片所選擇的拍攝手法,也同樣是沒有在管觀眾的觀影體驗
在這部片裡面,從頭到尾幾乎都是貼著角色的臉在拍
這會導致整個觀影過程中
會感到壓迫感很重,很有負擔,而且容易審美疲勞
我會認為這也是導致觀眾無法進入狀況的原因之一
(圖片來源:官方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