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笑死大家不償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後一講說相聲

最後一講說相聲



1. 西方的「戲劇意志論」將戲劇分為三類,即(1)喜劇comedy;「喜歡」非喜感的劇,指劇情隨劇中人意志發展,最後得到完美結局、(2)鬧劇farce;熱「鬧」的劇,指劇中人沒有意志,只有一種性格,各種單一性格撞擊產生火花,創造出笑料、(3)悲劇tragedy;「悲壯感」非悲傷的劇,指劇中人意志力高於常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2. 「相聲」為一種戲劇形式,即透過言說的動作、戲劇性表達,包含二人轉(東北)、獨腳戲(上海)、棟篤笑(香港)、答嘴鼓(閩南)、脫口秀(倪敏然自創,因常在秀場表演,故取自「脫口而出就是作秀」),而日本的らくご(落語)、まんざい(漫才)亦是「相聲」的一種形式,只是語言不同。


3. 英文stand-up comedy應翻譯為「相聲」,而非脫口秀,脫口秀(一人或多人)只是「相聲」的一種形式,名稱只是為了有利於表演者凸顯自己。


4. 馮翊綱老師1988年還是戲劇系大四的學生時創立了《相聲瓦舍》,當初之所以取名「相聲」,只是為了沾1985年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的光,當時還沒有售票系統,就在植物園一邊表演一邊賣票,之後受駐演於「新舞台」劇場,900人的座位正適合戲劇,直到2017年拆除。


5. 魏龍豪一生相聲的創作與展演受傳統相聲恩澤極深,從不認為所創造出來的作品是他的作品,遂成為「公共財」歡迎後人使用,馮翊綱老師受其影響,在《相聲瓦舍》創立30周年時,亦將過去所有創作的劇本變成「公共財」免費授權。


6. 《相聲瓦舍》目前一年約推出兩部戲,一部戲約演30-40場,一年100場,吸引約3萬人次買票進場。一路無政府補助、無企業贊助,全靠票房,讓其創作不用在乎政治正確、不用做結案報告,把錢都存了下來,讓遇到突如其來的疫情時,還能坐吃山空5年。


7. 「魏龍豪」並非其本名,而是其弟弟的名字,之所以用弟弟的名字做藝名,是因為弟弟先於他被抽去當兵,想利用「魏龍豪」的明來吸引魏龍豪,只是直到死前都不曾再連絡上弟弟。


8. 1980年代末,解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開放黨禁報禁、取消劇本審查,讓戲劇得以自由創作。


9. 解嚴前已有魏龍豪、吳兆南等相聲,因相聲是語言表演,受政治環境氛圍影響,當時較不興盛。


10. 過去戲劇系畢業多往影視圈發展,因為賺錢快,戲劇1場的薪水=演影視1集的薪水,影視還不用背台詞。


  最後一講,原本還想跟馮翊綱老師合影的,但在聽了老師曾(現在不排斥)反對將現場表演錄成光碟販賣,因為那是為了服務沒時間進劇場的觀眾做的,在現場表演才能感受到台下觀眾與作品交流的眼神與反映。故相較於合不合影,我有幸坐在台下跟老師互動,已是最難能可貴的經驗了。


  老師對於自己的戲不會重複演出,一檔演完沒了就沒了,因為他是創作給願意走進戲院的人看的。問不會想讓戲持續演下去嗎?老師只簡單回答「戲各有命」。想到前幾天聽傅朝卿老師說文化資產有其生命週期,當與原先保存時的樣貌、目的已大不相同時,可以重新認定文化資產。

2022/7/28

avatar-img
50會員
58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1. 戲曲的行(ㄏㄤˊ行業)當;指腳色,只有「生旦淨丑」,生旦淨「末」丑是為了湊五言,即「生旦淨末丑,神仙老虎狗,龍套上下手,什麼我都有」。 2. 「末」(宋元)與「生」(明)皆是指男性腳色。 3. 從戲曲而來的用語,如:「黑臉白臉」戲曲中黑臉是好人(包公)、白臉則是壞人(曹操)
1. 「現代戲劇」指19世紀至20世紀初出現的戲劇形式,如寫實主義戲劇,代表人物:易卜生、契訶夫,詳《世界戲劇藝術的欣賞─世界戲劇史》(戲劇系教科書)。 2. 餓死黃鳥的故事取自1950年代出版的《茶館》,後來影響了賴聲川、李立群、李國修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3. 西方現代
1. 中國戲曲由來,一說為起源於「南戲」與「北曲」;另一說為,從「戲」「劇」字面上,由虎頭、豆(禮器)、戈(兵器)、豕、刀等祭祀物品組合而成,來源於祭祀。 2. 最早的中國劇本,從明朝《永樂大曲》可知為北宋的南戲,而戲劇作為一種活動,早在漢代已有紀錄,惜未留下劇本。 3. 北曲(
1. 先讀劇才演戲(想到電影《在車上》也很重讀劇)。 2. 法蘭西學院(當時的智囊團)從亞里斯多德《詩學》研究的伊底帕斯,提出「三一律」,即: 3. 時間統一律:戲的內容、劇情應在一天(24小時)之內。 4. 空間統一律:視覺範圍在同一地點(沒有現代戲劇的暗燈、落幕等轉換場
1. 戲劇是語言的成就。 2. 七大藝術中,繪畫、雕塑、建築屬「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屬當面的「表演」藝術。 3. 藝術(戲劇)的目的是培養美感。 4. 將戲劇分為四大類:西洋古典戲劇、西洋現代戲劇、中國古典戲曲(唱曲)、中國現代戲劇。 5. 古典與現代的分界線
桃園宴之10大冷知識: 1. 主廚有請法國藍帶廚藝學院(美國分校)畢業的丁偉鴻廚師 2. 餐桌上的米、麵包、生菜、蜂蜜、香草、豬肉、鵝肉、鱸魚、茶、咖啡等都是MIT(Taoyan) 3. 台灣每4杯咖啡,其中1杯來自桃園平鎮的CAFEiN (源友企業) 4. 源友企業
1. 戲曲的行(ㄏㄤˊ行業)當;指腳色,只有「生旦淨丑」,生旦淨「末」丑是為了湊五言,即「生旦淨末丑,神仙老虎狗,龍套上下手,什麼我都有」。 2. 「末」(宋元)與「生」(明)皆是指男性腳色。 3. 從戲曲而來的用語,如:「黑臉白臉」戲曲中黑臉是好人(包公)、白臉則是壞人(曹操)
1. 「現代戲劇」指19世紀至20世紀初出現的戲劇形式,如寫實主義戲劇,代表人物:易卜生、契訶夫,詳《世界戲劇藝術的欣賞─世界戲劇史》(戲劇系教科書)。 2. 餓死黃鳥的故事取自1950年代出版的《茶館》,後來影響了賴聲川、李立群、李國修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3. 西方現代
1. 中國戲曲由來,一說為起源於「南戲」與「北曲」;另一說為,從「戲」「劇」字面上,由虎頭、豆(禮器)、戈(兵器)、豕、刀等祭祀物品組合而成,來源於祭祀。 2. 最早的中國劇本,從明朝《永樂大曲》可知為北宋的南戲,而戲劇作為一種活動,早在漢代已有紀錄,惜未留下劇本。 3. 北曲(
1. 先讀劇才演戲(想到電影《在車上》也很重讀劇)。 2. 法蘭西學院(當時的智囊團)從亞里斯多德《詩學》研究的伊底帕斯,提出「三一律」,即: 3. 時間統一律:戲的內容、劇情應在一天(24小時)之內。 4. 空間統一律:視覺範圍在同一地點(沒有現代戲劇的暗燈、落幕等轉換場
1. 戲劇是語言的成就。 2. 七大藝術中,繪畫、雕塑、建築屬「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屬當面的「表演」藝術。 3. 藝術(戲劇)的目的是培養美感。 4. 將戲劇分為四大類:西洋古典戲劇、西洋現代戲劇、中國古典戲曲(唱曲)、中國現代戲劇。 5. 古典與現代的分界線
桃園宴之10大冷知識: 1. 主廚有請法國藍帶廚藝學院(美國分校)畢業的丁偉鴻廚師 2. 餐桌上的米、麵包、生菜、蜂蜜、香草、豬肉、鵝肉、鱸魚、茶、咖啡等都是MIT(Taoyan) 3. 台灣每4杯咖啡,其中1杯來自桃園平鎮的CAFEiN (源友企業) 4. 源友企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今年第六屆台灣影評人協會獎於日前公佈了入圍名單!其中由林書宇編導,藉由一對相愛相殺的母女情深挖原生家庭悲劇命題的新作《小雁與吳愛麗》以入圍大滿貫之姿,獲得共六項提名,為現階段的最大贏家。
Thumbnail
202411虎科大師生參加臺灣台語吟詩比賽「尋鷗吟詩獎」決賽,表現優異。 古典詩文人調組 李玉璽教授-狀元(第一名) 鄭宇成同學-佳作 社青組詩詞新唱 蔡哲憲同學-佳作 林韋杰同學-佳作 吳思賢同學-佳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索了愛情中的失落與重生,透過回憶與現實的交織,表達出對過去關係的深刻思考與情感掙扎。作者以真摯的筆觸描繪了心靈的掙扎,以及對遺憾與希望的反思,讓讀者在文字中感受到深刻的共鳴與感動。
Thumbnail
喜劇大師—卓別林說過:「人生遠看是喜劇,近看是悲劇。」 戲如人生,這次你看到了什麼?
Thumbnail
一個長壽影劇結束時、或你喜歡的重要角色過世不再出現,你會感到強烈的悲傷難過嗎?這是人類正常反應。 \
Thumbnail
即使知道這禁令是針對自己都好,但以理亦都是與素常一樣。即使面對凶險的環境,前面有大陷阱都好,但以理都決定了要生活如常,好像平常一樣,照樣地禱告祈求,感謝神!
Thumbnail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Thumbnail
1. 西方的「戲劇意志論」將戲劇分為三類,即(1)喜劇comedy;「喜歡」非喜感的劇,指劇情隨劇中人意志發展,最後得到完美結局、(2)鬧劇farce;熱「鬧」的劇,指劇中人沒有意志,只有一種性格,各種單一性格撞擊產生火花,創造出笑料、(3)悲劇tragedy;「悲壯感」非悲傷的劇,指劇中人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今年第六屆台灣影評人協會獎於日前公佈了入圍名單!其中由林書宇編導,藉由一對相愛相殺的母女情深挖原生家庭悲劇命題的新作《小雁與吳愛麗》以入圍大滿貫之姿,獲得共六項提名,為現階段的最大贏家。
Thumbnail
202411虎科大師生參加臺灣台語吟詩比賽「尋鷗吟詩獎」決賽,表現優異。 古典詩文人調組 李玉璽教授-狀元(第一名) 鄭宇成同學-佳作 社青組詩詞新唱 蔡哲憲同學-佳作 林韋杰同學-佳作 吳思賢同學-佳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索了愛情中的失落與重生,透過回憶與現實的交織,表達出對過去關係的深刻思考與情感掙扎。作者以真摯的筆觸描繪了心靈的掙扎,以及對遺憾與希望的反思,讓讀者在文字中感受到深刻的共鳴與感動。
Thumbnail
喜劇大師—卓別林說過:「人生遠看是喜劇,近看是悲劇。」 戲如人生,這次你看到了什麼?
Thumbnail
一個長壽影劇結束時、或你喜歡的重要角色過世不再出現,你會感到強烈的悲傷難過嗎?這是人類正常反應。 \
Thumbnail
即使知道這禁令是針對自己都好,但以理亦都是與素常一樣。即使面對凶險的環境,前面有大陷阱都好,但以理都決定了要生活如常,好像平常一樣,照樣地禱告祈求,感謝神!
Thumbnail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Thumbnail
1. 西方的「戲劇意志論」將戲劇分為三類,即(1)喜劇comedy;「喜歡」非喜感的劇,指劇情隨劇中人意志發展,最後得到完美結局、(2)鬧劇farce;熱「鬧」的劇,指劇中人沒有意志,只有一種性格,各種單一性格撞擊產生火花,創造出笑料、(3)悲劇tragedy;「悲壯感」非悲傷的劇,指劇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