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心得

含有「展覽心得」共 4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來台北展出的梵谷畫作,或許影響力和知名度相對其他國家的梵谷展沒有那麼大。但在台灣才能看見梵谷成為大師不是一夕養成,他也很平凡,像每一位畫家一樣經歷很多的挫折和嘗試,才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梵谷。
Thumbnail
這是南美館第一次結合藝術史研究和作品修護成果的展覽,乍看「修護」兩個字就有點軟掉,該不會又是看不懂的字一大堆的硬邦邦理論研究展?看完後很震撼⋯⋯不但對裡面用的修護科技印象深刻,也因此被修護後的畫作深深感動。
Thumbnail
無論在台灣膠彩畫的世界裡,風格怎麼變化怎麼吹,最終還是要認真看待當下,當下覺得美的明日可能就不滿意了,這是人性。風格只是回首的詮釋,不用刻意追求風格,專注當下就能創造風格。
Thumbnail
這是我輩子第一次看到梵谷的真跡,美術課上到印象派的時候,我常常被梵谷糾結的筆觸和濃烈的用色吸引,已經很熟悉他的繪畫語彙,真的看到本人的時候並沒有太多意外,但多了一個感受,是「重量」。
Thumbnail
原本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奇獸/動物的模型、標本及背後的故事,但奇獸的選擇和動物的連結性偏弱(事實上是有點凹),結果變成一個不能滿足哈迷的展,也不是一個夠有深度的生態展。
Thumbnail
世界巡迴展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在不同的城市裡,展示方式會因為場館不同而有所差異,甚至融入當地的特色,這個展就大大融入了日本特色。Dior 大展在歐洲巡迴時就滿有名了,到東京也是掀起日本一陣瘋狂看展潮。
Thumbnail
在這檔展覽中,我主要負責內容整理和文案執行的部分,其實很像回到當編輯的狀態,與策展人(主編)一起工作,掉入到資料和文獻的大海中(以及依舊令人崩潰的政府資料庫),意識到新聞編輯的專業訓練,無論到哪個產業都能應用。
Thumbnail
看過很多大型展覽以後,在很小的空間、有限的預算中去做到最言簡意賅的策展更吸引我。 這檔展場敘事很簡單,精選四位台灣藝術家的真跡作品,搭配一支紀錄片讓觀眾欣賞,其中也有一座小佈景,陳設出其中一位畫家的畫室空間。
Thumbnail
一檔由龐畢度中心策劃的立體派大展,梳理立體派的整個起源和變革,誰能想到原來立體派的起源是非洲面具跟雕塑?立體派的鼻祖是畢卡索,還曾說出了:「非洲雕刻比米羅的維納斯更美。」
Thumbnail
追溯金魚的起源確實是野生的魚,但經歷數百年的培育和改造,金魚就像每個得迎合社會框架的人一樣,不斷衝撞同時還要保持漂亮,游呀游呀游,營造出一股難以抗拒的美。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