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南美館第一次結合藝術史研究和作品修護成果的展覽,乍看「修護」兩個字就有點軟掉,該不會又是看不懂的字一大堆的硬邦邦理論研究展?看完後很震撼⋯⋯不但對裡面用的修護科技印象深刻,也因此被修護後的畫作深深感動。
乍看只是一般的畫展,但在畫作的一旁用幾張照片簡單展示了修復的過程,讓觀眾理解眼前的畫作是如此得來不易。更有趣的是,也結合「擬真藝術顯示科技」讓觀眾看到修復不同階段的畫作模樣,與最後的修護成果(畫作真跡)對應。
看到顯示器本人真的嚇到欸!它有點像畫作版的電子閱讀器,肉眼很難辨認它跟畫作本體的差異,用照片拍的時候幾乎沒有差別,沒想到時代已經走到連靈光都可以被模仿複製的階段了。
這個黑科技關鍵字是「FindARTs藝術體驗服務方案」。它讓我覺得如果在家擺一台展示好像不錯!現在很多美術館都會釋出高清的畫作影像,投資一次硬體成本就可以收藏全世界的名畫了。
我非常喜歡在展場看紀錄片,這跟在電影院看電影是差不多的感覺,是平板無法取代的體驗。這檔展覽有一支30分鐘左右的紀錄片,紀錄修護翁崑德《月臺》(1938)的過程,從修護師、研究學者甚至是畫家自己寫的日記等角度去介紹這件作品和藝術家,並在修護的過程中讓觀眾知道他們是如何權衡作品的藝術性及歷史價值。
士不求名 品自高;超然自足 心常滿—— 臺灣藝術家翁崑德(1915-1995)
《月臺》修護後的成果真跡就在你的背後,陪你一起看紀錄片,看完以後是會起雞皮疙瘩的那種。
如果藝術研究選擇在美術館展出,目的就是讓大眾更了解藝術研究的價值吧?我覺得這檔展覽做到了,沒有搞一些有的沒的科技亮點,以不浮誇的方式做到了,我覺得超級感動!
即時更新 𝓕𝓸𝓵𝓵𝓸𝔀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